浅谈教师的教学反思
2009-05-11廉毅
廉 毅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客观地诊断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不断完善与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因此说,教师要想成长为成熟的专业工作者,必须通过自我反思。
一、养成反思的习惯
善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要素,没有教师的反思也就没有教师的教育科研。教师要体会到反思的重要价值和反思能力对自身成长的意义,养成反思的习惯。名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果,而是勇于自我反思,主动地回顾、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并进行批判性的分析,进行调整,他们养成了自我反思的习惯,不断完善自己。
孙双金老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用一种自我反思的形式,把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于永正老师有两大习惯,思考的习惯和操笔为文的习惯,这都是他善于反思的一种行为表现。这些名师对教学活动的意义价值、运作方式不断自我解读,批判与反思,在不断反思中去伪存真、常教常新。正因为勇于反思,名师在自我完善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自觉性,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因而也能够很快战胜困难。适应新的环境,执著坚定地追求人生的成功。名师的成功是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教学艺术的过程。
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反思与重建,是教师个体发展的保障。只有当教师能自觉主动的反思时,教育教学实践才具有提升的价值。通过反思性教学实践,教师获得的将是否定真实的自己,寻求真实的发展空间,获得真实的自我更新。教师只有养成反思的习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才能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
二、强化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教学实践的主渠道,对教学进行反思必须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包括课前、课上和课后的反思。
课前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制定是否科学,教学方法是否能够真正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学习,如何克服难点等。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不仅思考教学各环节的合理性,同时对教学策略选择的依据,有效性、优越性等方面也要进行反思。
课上反思:及时主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主要检查教学实践与课前设计是否吻合,为什么出现偏差?采取哪些补救措施,效果如何?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效地进行。
课后反思: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也就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各个环节的实施效果如何?如,情境的创设是否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自然引起了新知?学生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了?为什么学生看似讨论热烈却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怎样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等等。课后的反思总结可以多种形式表现,如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反思笔录、课后备案等。
有些教师对教学反思的作用认识不足,甚至产生畏惧情绪,感到无从下笔。实际上,反思不应拘泥于固定模式,一节课下来,精心梳理自己的教学过程有哪些得失。哪怕是课堂上一个典型的点评或一个小小的引导失误,都可以作为反思的内容。教师不断记录自己教学的所想、所感、所悟,这对以后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记录的资料不仅可以作为事后回顾、反思专业历程的原始素材,而且叙述过程本身就是对自己过去的教学经历予以归纳、概括、评价和再理解的过程。
三、注重交流与观摩中的反思
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还需要群体的支持,教师在群体的交流与思维碰撞中反思自我、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特长爱好、思维方式等都存在差异,这恰恰是交流反思的宝贵资源。同事间相互听课、评课、组织教学论坛和教研沙龙,畅所欲言,共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反思、共同提高。
总之,教师的教学反思,是自己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通过反思自己在教学、教研、管理中的得失,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张扬个性、发展优势、克服不足,才能使教学实践日趋符合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反思中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