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唱训练对培养中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2009-05-11赵艳丽
赵艳丽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之一,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合唱,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他们情感充溢、想像力丰富,但心理性格、审美意识等还不成熟,此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乃至今后的人生道路。合唱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最有力的手段,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唱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基础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研究其教学领域的审美要素和教学过程的审美特征,使音乐课按照美的规律来设置、构建和实施,是音乐新课程最突出最重要的理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实践的过程。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来自于音乐实践活动。
合唱艺术是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的,它可以使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的同时,让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感得到升华。在排练合唱的过程中,通过对歌曲的听唱初步感受音乐的风格以及作品的表现力,激发出一定的审美知觉,产生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唱《保卫黄河》的时候,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历史背景、歌曲所表现的基本主题,让学生从理性上把握这首歌曲要表现的抗日革命精神及必胜信心。之后在排练、演唱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进行体验,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去打动和感染学生。在雄壮激昂的旋律中,学生感受到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前赴后继的抗日高潮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合唱艺术开拓了学生的审美视野,在排练和演唱中外优秀少年合唱歌曲过程中,使学生领略到中华民族及世界各民族音乐的美妙和不同的风格。在排练合唱中可以体验、领悟到合唱所带来的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协调力、平等包容、扶助互补等人际关系准则,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在合唱学习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对美与丑的审视能力,引导学生远离庸俗文化,拒绝无聊、低级趣味的娱乐活动,使他们对不良文化有一定的免疫力,从而有选择地吸收高雅、健康的音乐文化来丰富和提高自己的品格修养,促进自身综合素质和整体审美水平的提高。
二、合唱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协作心理
当前音乐教育中有一种过分强调自身技巧和个人成效的倾向,这从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音乐考级、音乐培训以及其他类型的“明星学校”可知一二;从家长对孩子们学习音乐艺术的关注以及关注的方向可知一二。据报道,我国城市中小学有将近52%的学生正在学习或学过某种乐器,而每逢节假日上百万中小学生更被无奈地抛入了考级大军中。上述对自身技巧和个人功利的热衷与追求,可以看作是对市场经济生活的一种回应。而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对自身技巧和个人功利的热衷以及对群体协作和集体利益的天然漠视。在青少年的音乐教育中,要更加重视音乐协作,培养青少年的协作精神与群体理念。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学习内容是协作性很强的,尤其在合唱中更为突出。在合唱活动中,有时要求学生承担主角、主旋律声部的任务,有时又要求学生承担配角、副旋律甚至是伴奏的任务。这种角色的变化,意味着他们必须要与他人紧密合作。在这种活动中,所有学生都要有一种角色感,都应该把握适当的分寸。
在排练合唱作品时,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应负的责任、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等,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与协作精神。合唱是一种高度协作的音乐表演形式,经过大家的齐心合作,演唱出来的歌曲才使人得到愉悦和享受。合唱要求各个人声部一致,这样产生的音响才会和谐、悦耳,具有很高的凝聚力和丰满的共鸣,否则,如同一盘散沙。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这些特点在中小学生身上最为突出。而通过参加合唱则能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逐步提高控制自己语言、行动、情绪的能力。
美国音乐教育家萨蒂丝·科尔曼就认为:合唱、合奏等群体性的音乐活动,能较好地培养公民与群体、社会相协调的生存意识,这些音乐活动要求很多人在同一时间内有一种良好的协调与配合,在保持集体行动的参与者的独立性的同时,又培养共同的团结、协作的思想和技能。也即整体的和谐乃基于个体的独立性,而个体的独立性又不至于破坏整体的和谐;且亦不能以整体和谐来非分压制个体的独立性,从而在这种共同劳动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创造的乐趣,既服从整体,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又必须正确地表达个性。因此,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方面,音乐课程显然具有其他课程所不具有的优越条件。
三、合唱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坚忍心理
坚忍心理是意志品质表现的一个方面,是指在执行决定坚持到底的行动中能长久保持充沛的精力、勇往直前顽强地克服重重困难的意志品质。
合唱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及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矢志不渝的信念。将技能性的训练转化为意志的培养,使学生在演唱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磨练意志、增强自信心。严格的合唱训练,对合唱队员来说,不只是脑力活动,它也是一次相当大的体力劳动。譬如,唱歌时要求保持正确的形体姿势,振奋的精神和情感的真切表达等训练几乎调动了人体的各种机能,这对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磨练。
在合唱过程中,还有一种对学生思想品质影响较大的因素,就是让学生通过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的内涵,从而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培养学生坚忍心理和承受能力。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都需要每个成员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纪律性。群体的音乐活动,从排练到正式演出都是培养学生遵守时间、严守纪律、集中精力、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等优良品德情操的有效手段。在音乐的群体活动中,它容不得自由散漫、嫉妒、骄横等个人主义,这无疑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力。事实证明,不少“学困生”在合唱活动中,不仅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在活动中,培养了在学习其他科目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促进了个性的发展和心理的逐步成熟。
四、合唱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心理
任何一种艺术表演形式,都有创作及二度创作的过程。合唱艺术也不例外。合唱是把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再度创作。在学校合唱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艺术再创作的意境中,挖掘作曲家的立意和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做出演唱艺术上的处理,包括音色、气息、演唱形式甚至服装道具等。学生在合唱活动中自我创造得到发挥和锻炼,演唱的歌曲充满艺术生命力。
合唱活动除排练、演出外。还可以让学生为合唱队设计演出服、设计舞台艺术形象、制作道具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及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合唱训练除在以上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影响之外,还将对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荣誉感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潜在影响,教师要借助于合唱这种艺术活动形式,把真、善、美的种子播在学生心灵之中,健全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