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打造学生良好的心理
2009-05-11赵雷
赵 雷
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应该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去磨练学生的意志,养成坚忍不拔的品质?如何培养学生坦然面对竞争,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呢?
一、感受成功体验。树立信心
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发挥各个学生的优势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得到成功体验。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和自己能力的提高,往往既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又激发了学生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
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有快乐的体验,不要刻意追求成绩,给学生过大的压力,使之紧张,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锻炼,并享受体育活动给他们身心带来的快乐。如在50米跑练习中,设定两条起跑线,让跑速较快的学生在后面,跑速较慢的学生在前面,同时起跑,一方面可以让跑速较慢的学生获得比别人快的成功体验;另一方面。让跑速较快的学生在后面追,增加其运动量,又增添了比赛气氛,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树立成功的信念。
二、关注学生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发展体育
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学生体能的个别性和气质类型的不同性,致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外的开放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利用课堂和课外的开放性、交流感情的直接性等有利条件,深入学生体育学习环境中去了解情况,用诚恳的态度、真挚的热情与学生交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启发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正确对待各种问题。如在进行短跑测验时,对一些个子较矮或体形较胖和一些确实因身体素质差导致体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明确指出他们的技术并不比别人差,而是身体素质和先天条件造成的,使学生正确面对客观条件,充分正视不足,同时给这些学生制定不同的要求,只要达到这些标准就合格,或利用其他优势项目弥补本项的差距。
三、创造条件,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表现自己欲望强的特点,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给他们—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技能形成的练习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并努力争取机会,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在实践中的创新成果。比如,课前给同学们交代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让他们自编自导地准备徒手操、专门性准备活动和结束部分的整理运动;在每节课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可让学生轮流领做,真正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自觉、更认真地上好每节课,同时通过多次的锻炼,克服紧张心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消除学生闭锁的心理和紧张的情绪,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使其学习心理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四、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
游戏是中小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多让他们参加集体性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的学生为了在集体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样就能形成良好的群体力量,同组的同学就会互相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同学间正常的感情交流,克服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情感得到升华,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的发展。比如,在换物接力赛的时候,要求学生所换的物体都必须立起来,不得倒下,否则要重新回去立好,跑回队伍时,一定要从右边归队,一次错就扣该队一分。这时,各组前后同学纷纷互相提醒,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学生之间关系也很融洽。
五、开展心理辅导。矫正学生的心理行为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外,还应针对学生们的个别差异,以及个别学生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个别咨询是指以个别谈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针对性强,可以开门见山,只要双方的谈话建立在相互信任、平等合作的基础上,使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就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尤其对在课堂上表现异常的学生,更应给予关心帮助。在课外笔者积极地和学生多接触,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状况,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学生提出的问题,笔者也逐一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解答,使他们生活在和谐的氛围中,增加集体凝聚力、向心力,使他们树立信心,启发他们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