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地理教学三举措

2009-05-11陆晓莉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阶梯新课程课堂

陆晓莉

一、课前精心预设教学环节,让课堂更精彩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会有很多的预想,这是教师对教学的规划、假设、预测和安排。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也不会是精彩的课堂。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除了充分把握教材之外,还要预设一些问题,涵盖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这些问题应该具备启发性和思考性,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将他们已有的知识和刚接触的新知识合理地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学习“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节时,笔者采用角色体验方式,让同学分组扮演政府官员、经济学家、企业家、环境保护主义者等角色,要求学生从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出发,谈谈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学生很自然地会把知识点引发出来,既掌握了基础知识,也提高了能力。

二、课上善于捕捉资源,让学习更丰富

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学生就会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因此,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石。我们的新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大胆思考、乐于表达的课堂,即使是错误的观点,教师只要善于借助合适的时机,也能促使—个精彩课堂的出现。

如在讲《人口环境容量》一节时,针对人口爆炸一问题,笔者让大家讨论: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人口问题呢?一些同学开始发言,很自然想到了计划生育、加强教育等,讨论十分热烈。这样这节课的内容就丰富多了。笔者最后总结,可以通过计划生育来控制人口增长,也可通过科学手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来替代煤和石油,还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使人们生活更和平、幸福、繁荣。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允许了课堂上不同声音的出现,教师应以宽容的心态,尊重学生的个体成长,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富有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三、课后阅读与深刻反思,让视野更广泛

教师对课堂的操控能力,犹如一个乐队的指挥那么重要。提高课堂操纵能力,需要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教学观念指导着教学实践,一个教师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课堂风格。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做一个学习型教师,教师的地理知识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那是不足以实践新课程理念的。“不谋全球不足以为师”,作为一个新课程的实施者,必须不断阅读、学习和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新课程在实施中更强调反思。反思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核心内容,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核心,是指导教师发展的实践根据。如果教师不把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刻的反思,那么就会失去思想和发展的活力。教材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师的教法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拔高,其途径就是通过课后的总结及反思去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及做出对策,如此才能做到教法与教材同步、与学生同步。

当然,教学中的反思不是纸上谈兵,需要将反思得到的体会和对策转化成后续教学的具体举措,深化对教学的认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发展,又有利于教师成长,是整个教学链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应做教学中的有心人,一有所得,及时记录,以记促思,以思促教,在新课程改革实践道路上不断成长,让教学反思成为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奠基石。

在复习中国地理《中国的地形》时,笔者按准备充分的课件上课,讲述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主要的山脉、主要的地形区及地理环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等的位置和特点),然后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但总感觉全班学生的精神状态较差,显得很疲倦,有个别学生还打瞌睡,看此情境,内心感到不安、内疚,如此上课效果很差。课后笔者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总结,进行了以下修改:

1突出“读”。如分析中国的地形特点时,利用“中国的人口分布图”、“中国的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的铁路分布图”等,让学生看图分析,为什么我国的人口、年降水量和铁路如此分布?归纳出我国的地形特点。然后全班齐读有关“中国地形特点”的内容,通过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带动了学生的思考、记忆与理解。

2“画图”。如分析中国地势的阶梯状分布时,让学生读“中国地形图”,要求学生结合4个问题分析沿32°N的地形剖面图:(1)我国地势可分为几级阶梯?(2)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是多少?(3)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第几级阶梯上?(4)我们学校位于哪一级阶梯?然后让学生画图,把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画出来,加深记忆。

教学方法改进后,在下一个班授课时,明显觉得学生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较好,自己的自信心也大大增强。可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

猜你喜欢

阶梯新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爬阶梯
时光阶梯
有趣的阶梯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