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上提问的艺术

2009-05-11赵化然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于勒山顶教材

赵化然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也是教师驾驭课堂和挖掘教材能力的充分展现。课堂提问与教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其价值远远不在于形式上增强课堂上热闹、活跃的气氛。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启发学生思考,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使教学活动变得快乐、轻松、有效,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一节课中,提问什么,怎样提问,什么时机提问,都要精心安排。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链”,把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认知这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需要有一定的技巧。笔者总结教学经验,概括为“精、巧、活、深”四个方面。

一、精

教师备课是一项复杂、极需耐心和细心的工作。不单要备教材,备学生,甚至要备课堂上提问问题的语言和方式。语文教师尤其如此。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形、神兼美,这就更要求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设计的问题要精。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甚至可答可不答,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经常听到某些教师上课时采用设问的方式,把答案自己说出,最后只加上一句“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话语,这样的提问没有丝毫的意义和价值。反之,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望“问”兴叹,望而却步,甚至挫伤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提问既要有深度,又要体现层次性,使学生在不断的“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探索的乐趣。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可抓住题目中“从……到”这个介词短语,层层设疑:这一介词短语连接了哪两个地方?这两个地方又有怎样的联系?抓住这一点,我们可把文章分成哪两个部分?各表现了鲁迅先生儿时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层层推进,不仅使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全面准确,而且对课文的思想和中心也很容易有了自然的分析和清晰的把握。

二、巧

教师要善于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要适时设问,随机应变,富有曲折性。提问的目的在于解决疑难,探求知识,而不是把学生问倒。更不是作为花絮点缀课堂,创设“学生活动”的形式。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全文学完了之后,但教师提出了这样—个问题:穷困落魄的叔叔于勒回到家乡时,我的父母像躲避瘟疫一样,拒之于千里之外。现在我们设想,如果甲板上出现的是一位阔绰富豪的于勒叔叔,那么我们全家和于勒叔叔见面的情景将又是怎样的呢?是什么使他们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呢?通过这样适时、随机应变的提问,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超出了课文本身的内容,给了学生—个发挥想象的空间。

三、活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的“小世界”,课堂上就要灵活把握提问的时机,针对问题的难易,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提问的动机应指向了解和优化思维过程,而不是单纯指向思维结果,因为思维结果并不是考虑思维质量的惟一指标。教《在山的那边》,“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教师提出了“山顶为何能诱惑我”一问,有的学生认为爬上山顶就能望见海,这一思维的结果尽管尚有些偏差,但它同样是学生认真思考的结果。这个时候,教师并没有单纯地以对错评判,而是继续引导:那么为什么是一座座山顶呢?学生思考后明确:我以为爬上山顶就能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都有诱惑力。这样的提问与评价是教师切切实实与学生对作品品位咀嚼,学生是凭自己的审美经验在感悟作品。

四、深

语文教材中很多作品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有的作品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多彩的自然现象,有的作品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的作品能锤炼学生坚强的意志……这为教师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这些作用,把语文教学面扩出去,从教师的问转化为学生的问,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古人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因此,教师鼓励并培养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大胆地向教材、教师质疑,并逐步由“敢问”向“善问”发展,一步步向思维的深层次拓展。

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技巧,课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工夫在课外。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千呼万唤始出来”,使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

猜你喜欢

于勒山顶教材
到山顶去
山顶站不了几个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此人是否到过山顶
山顶很冷很冷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