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语文教学的灵魂
2009-05-11付双敏
付双敏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在教学中笔者总努力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语文课堂上参与学习,既学得知识,又训练能力,使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一、设境触情,以情激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准确领悟教材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以充满深情的语言抓住学生的心,迅速激起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去。
当第一次读《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时,笔者就被这位伟大的父亲深深地感动了。1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父亲为了执着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因此,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人语:“有一个人,他永远的爱你,占据着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这个人是父亲;有一种爱,他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从不求任何的回报,这种爱叫父爱。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父亲,最伟大的爱是父爱。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这篇关于父亲的文章。”这段情深意切的导入,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课文的情感氛围。学生最初的情感体验被激起后,再让学生尽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
二、品味语言,以读激情
读一篇文章,要想真正了解作者的情感,一定要引领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去探究,去体验,感动着作者的感动,快乐着作者的快乐,这样才能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才能实现作者、教师、学生三者情感共振的效果。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指导学生朗读,从中体会父亲当时的心情。从这段话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父亲的动作和语言中,你能体会他当时的心情吗?(从绝望到决心找到儿子)时间在父亲不停的挖掘中过去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可还是没有挖到,这位父亲不灰心吗?支撑他这样做下去的是什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这句话,结合课文品味父亲常说的话。
三、激活思维,抒发自情
语文教学中,当学生被人物精神所感动,被优美景色所陶醉时,教师要把握学生表情达意的良好时机,让学生大胆发散思维,将文章之隋和自身之情结合起来“一吐为快”。
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当别人的父母绝望地离开了,这位父亲却仍低头挖着。”你能想像出这位父亲在想什么吗?别人的父母又可能在想什么?面对同样的情况,这位父亲的表现为什么能与众不同?又如,“儿子在那样危险的环境中却不忘鼓励大家,并最后一个离开废墟。”先出去和后出去有什么不同々是什么让阿曼达如此勇敢?(记住了父亲的爱,坚信父亲的爱)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么做?学生交流讨论。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法宝,情感是创造奇迹的催化剂,情感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润滑剂,情感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动力。情感所折射出来的魅力是无穷的,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情是每个人渴望的精神食粮。而教师的教育目的也正是让学生成为富有正义感,具有责任感,带有使命感的时代新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每一篇课文都应情深似海,对新课文应一见钟情,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去丰富语文教学过程。当教师在课堂上用心灵去拨动学生的心灵时,课堂就会流淌出美妙的旋律,情感升华了,人格提高了,学生整个心灵都被浸润了,这样的语文课,也是最有情趣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