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体育学科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09-05-11施振华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学科情境

施振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输送建设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学校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空间,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平台,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体育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利用体育教材内容的价值

创新能力是人脑高级心理机能,其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及活动特点的影响。学生全面良好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完成,需要身心俱健和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以保证发展积极的思维,良好的记忆,丰富的想象和集中注意力。体育学科教材内容体现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着眼于掌握体育技能、技术,更主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使“生命之树”长青,有充沛的精力去攀登科学高峰。

2加强左侧肢体练习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脑,左、右半脑是有明显分工的,许多较高级的知识功能都集中于右半脑,右半脑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而根据大脑两半脑对身体两侧交叉支配的特点,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如左脚各种跳跃、摆动、踢球,左手运球、投篮、打排球、打乒乓球,左侧平衡等,实现对全脑的开发,尤其右脑机能的促进培育和左、右脑密切配合协调发展,有利于人的潜在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3自行创编成套动作

体育课在体操、韵律操、武术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易到难系统掌握、复习教学大纲规定技术动作;其次可充实教材中没有安排,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简单易学的各种技术动作。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自行组合编排成套动作,并让组合编排有特色的学生出来演示,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充分鼓励,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增加体育游戏活动

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学生在可行范围内可以自己摸索或小组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这充满公平竞争、冒险获胜的气氛。学生一旦参与,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

二、体育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发现法

发现法用于体育教学,其突出特点是,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和有关知识、方法及原理。

2问题教学法

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如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成绩途径,各体育项目的技术、战术、规则、练习方式、场地器材等,教师要鼓励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可以解释性地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一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法对问题反复、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境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例如,各种体育节、单项运动会、球类比赛、野营军训、郊游等,可以激励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讨论法

讨论法就是不拘泥于教师“满堂灌”,学生“盲目练”,而是创设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着眼于各种不同结论的选择讨论。例如,进行篮球三攻二、二防三简单战术配合教学,学生在场上都有自己位置的分工,从而形成比赛阵型。而比赛阵型受攻守变化规律支配,二人防守可形成平行、重叠、斜线站位。3人进攻可采用传切、突分、掩护等基础配合学生。通过讨论、实践、理解、再讨论、再实践,逐步总结、提高,在练习中掌握规律,并熟练运用。

这是一种团体训练、集思广益的方式,使得个体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在讨论中获得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开发。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学科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学科新书导览】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超学科”来啦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