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地理情境教学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009-05-11邹金涛
邹金涛
在地理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意志品质有独到之处。
一、设置悬念,创设探求情境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悬念一般在教材的重点或难点等关键处设置。这样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例如,讲到“中国地形”时,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得出我国地形特点后,教师可设问:“假如我国地势不是西高东低,而是东高西低,将会产生什么结果?”造成悬念,使学生欲罢不能,急于探求答案,学生的情绪一下子活跃起来,诱发积极的思维活动。
二、设置疑问,创设思维情境
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全神贯注,进入良好思维情境之中。恰当的提问,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从而引导他们主动探求,激活其智力,点燃思维的火花。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内容的疑点,教师提出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听、去想,诱发学生思维,使其处于“活化”状态,通过启发、分析、比较、综合而解决问题。例如,在“大气环境保护”一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什么是酸雨,酸雨的成因是什么?”“我国酸雨属于什么类型,原因是什么?”“我国的酸雨分布在哪里,为什么?”“酸雨有什么危害,该怎样防治?”等等。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情境中,极大地调动了学习思维的积极性,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教给了学生思维方法。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探究情境
教育学认为,个体的发展离不开主体的自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如果不面对全体学生,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就是失败的教学。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如多媒体教学,能极大地为学生学习地理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唤起其注意。激起同学们获取知识、探究课文内容的欲望,就可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中国的农业”这一章,如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生动的图片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的中国农业的情境,既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农业的过去,也让学生展望了中国农业的未来,知道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农民的出路在哪里等等。
四、通过实验和教具,创设直观情境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验性,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通过实验和教具创设直观情境,帮助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收听天气预报”一节“天气符号”时,运用直观教具加强训练效果很好。笔者事先把各种常用的天气符号用吹塑纸做成正方形卡片,在学生认识天气符号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每一张卡片,让学生说出其符号名称,并看谁说得又快又准,学生积极性特别高。然后让学生到黑板前亲自找出某一种天气符号时,全班学生积极性更高涨,积极参与并全身心投入。通过这些直观教学活动,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注意这种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问题便迎刃而解。
五、成立兴趣小组。创设发挥学生特长的情境
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组织学生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环保小组、地理小报小组、地理小制作小组、工农业生产与自然资源调查小组、地理图片收集小组等。学生先是按照自己个人兴趣报名参加,然后教师有意识地挑选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动手能力强的与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差的学生编成一组,每组5人左右。学校几个地理教师分工合作,对兴趣小组进行指导。课外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引入音乐教学,创设审美体验情境
在教学中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情趣。在地理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字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但在音乐的选择上,要注意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二者必须和谐统一,这样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长江”的学习,如在上课前播放一段优美动听的《长江之歌》,可立刻吸引住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气氛既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做了较好的情感铺垫,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体验。
总之,良好的情境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良好的情境应具备那些特点呢?一是准确无误具有科学性;二是不落俗套具有新颖性;三是承上启下具有联系性;四是方法各异具有多样性。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勤于钻研和创新,一定能创设出良好的情境,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