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化学综合课教学新探
2009-05-11郭宗祥
郭宗祥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为基础,我们针对初中化学综合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尝试。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前提下,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充分提供自由思考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大大提高了综合课教学效果。学生解题时思路清晰,方法得当,准确快捷,取得了一般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好效果。现将有关做法提供给同仁,共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借题发挥。采取多维度教学
在综合课教学中,为克服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灵活、新颖、覆盖面广的典型习题。例如,在复习物质变化和性质这部分知识时,依据如下信息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散性和灵活性。“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小苏打(NaHCO3)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该金属做了如下实验:把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游动,发出嘶嘶的声音,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阅读后,请归纳出这种金属的四个物理性质。教师先让学生找出能体现物质性质的词语,分析总结其性质。然后教师提供几种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选择最为快捷、准确的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式发挥,使学生从多角度发散思维,认识问题。
变式一:其中体现化学性质的语句是哪句?若该金属与水剧烈反应,生成一种最轻的气体,同时生成一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钠和水的反应。若用实验的方法制取该气体,不需选用下列仪器中的哪几个?a,试管Ib,带铁夹的铁架台;c,集气瓶;d,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e酒精灯,f托盘天平g昏烧杯。若收集该气体最好选用什么方法?若将该气体干燥应使用什么样的试剂瓶?
变式二:若将该金属直接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否制出金属铜?理由是什么?
变式三:若将豆粒般大小的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铁溶液中,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在此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让学生真正在知识的迷宫中遨游,领略到知识带来的喜悦。
通过这些变式,学生可以更具体、更深刻地理解问题,进行多维度思考,多维度认知,因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二、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时间,按时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的组织包括:课堂导人工作,课堂新授,练习巩固。课堂教学的组织效果关系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落实,是衡量教师能否灵活驾驭课堂,有效进行教学的关键。为此,教师应注意知识的梯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在注重基础知识掌握及基本技能培养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碱》一节综合课中,先采用认识目标,梳理知识,阅读补救,实验检测,录像巩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典型例析”、“应用提高”等方式进行梯度练习、变式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实验鉴别、推断设计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又注意了教学环节的转化衔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运用过渡性语言,进行设疑、启发、诱导和辨析,使学生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条主线的引导下,自然地转入下一个问题的探究。譬如,在《碱》教学中,教师课堂导入后设疑,“碱”的知识要掌握哪些内容?达到什么程度?在此基础上认定目标,借助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提问:“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到这个目标?学生齐呼:“有!”教师接着说:“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先来梳理一下知识,通过梳理进一步巩固有关的知识,同时检查一下哪些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在梳理完知识后,让学生根据各自情况进行有重点的阅读。这样的设计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学结构更加紧凑,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综合课不同于其它课型,它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将各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便于学生整体把握,及时发现问题、排疑解难、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达到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更有效地达到这些目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碱》这节综合课上,可以充分利用投影仪,再现“学习目标”、“知识点梳理”、“看谁说的对(实验现象、原理、重难点等内容)、“典型例析”、“应用训练”、“达标测试”等,利用录像再现实验过程。这些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效果,克服了繁琐的板书,节省了大量时间,同时留给了学生充足的自由活动和自由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四、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活动,自由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教学过程中,学生自由活动和自由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是否充分,将直接决定学生主体地位能否得到真正的落实,在课堂评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综合课的特点,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年龄特点,设计了典型的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习题。如在《碱》的教学实践中,“知识点梳理”将知识框架中的内容变为可测性的填空题、简答题、推断题、鉴别题等,并隐含着需进一步巩固、加深的重点难点问题。这就克服了原先综合课中模式僵化、形式单一的缺陷,使其更有科学性、灵活性、可测性、激励性。
知识梳理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有着密切联系的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完善,也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实例进行案例分析。例如,在“典型例析”中采用多种审题方式(学生自审、师生共同分析、教师提示等),然后给学生留出思考、讨论、自我完善或总结时间等。教师注意诱导、点拨、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法、一题一结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审题、分析和解题时及时总结方法规律,注意探究过程教学,让学生在探索中真正尝试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及快捷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反馈矫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观察等多种反馈方式,及时获取信息,及时点拨引导,鼓励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教师引导总结解题规律及技巧,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顺利掌握知识技能,养成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增强信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中学生争强好胜,积极进取的心理特点,通过鼓励、表扬、激励和直观性教学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树立学生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良好心理品质,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一定要及时正面评价,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与参与。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为进一步推进新课改,广大教师必须吃透新课改精神,深入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