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束缚学校体育教学的手脚

2009-05-11王明军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伤害事故体育课体育教师

王明军

这些年的体育课在许多地区出现了很多不正常现象:有较大危险的项目诸如器械体操、投掷等都在课堂蒸发了,就连学生最喜爱的足球也规定不能出现冲撞,否则清理出场做观众。难道我们的下一代,只能做温顺的羔羊,只能做温室里的花朵?种种现象不能不令体育教育工作者思考更深层的原因。

一、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与体育运动自身潜在危险性的矛盾

体育运动自身潜藏着许多不可预知的危险,这是每一个体育工作者都知道的,有时候出现一些运动伤害是不可避免的。笔者曾经看过这样的一次课,学生在足球场上踢足球,有几个男生在场地外观看,可那只神奇的足球就是撞断了一个看球的男生的胫骨。当时那个男孩正扭头观看另一个场地女生的投篮比赛。出事之后,家长要求学校承担责任。主管局的领导也来了,他们严格地调查了这一节体育课的组织以及备课的内容,包括准备活动是否合理等等。尽管没有查出什么问题,体育教师还是挨了内部批评,并和学校各承担一半的费用,学校给该学生办理留级手续。

在《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现行的法律法规中,虽然明确规定了学校及教师的免责条款,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又经常处于不利的一方。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当事人都无过错,在这种情况下,适用公平原则。

然而,单公平原则这把“双刃剑”,就足以让校长和教师们望而却步了。于是,干脆取消那些有危险的、消耗体能较大的教学内容。因此,对于学生的意外伤害,应当有一种转嫁风险的机制,如保险或设立一种基金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受害学生既可以得到及时救助,也可以减少很多诉讼。

二、部分体育教师安全意识淡薄,让领导心生畏惧

在一次观摩活动中,其中一节体育课教学内容是跳跃,有几个学生在列队跑跳的过程中丢了钥匙,迅速地蹲身停下捡拾,好几次都差一点出现踩踏和绊摔事故,而体育教师在集中的时候竟然只字不提这些安全常识。按照常理,上课前教师应该检查学生的服装等,并要求学生清楚自身携带的不宜带进体育活动中的物品,包括钥匙、小刀等,如果在课堂上出现上述丢钥匙的情形,应该及时纠正,告诉学生正确的解决方法:立即横出队列,等待队伍经过再拾起。教师必要时,应该对该同学提出批评。观摩课教师都会这样疏忽、麻痹,能不让领导担心吗?

三、农村学校场地器材不符合国家安全要求。干脆放弃或禁止学生参与一些体育项目

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的原因,制约了学校对场地器材的经费投入,许多农村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严重缺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更无法达到国家的安全标准。江苏的“四配套”工程扶贫项目也只是落实到中心初中、乡镇中心小学,还没有惠及到联中和村小。因而出现许多条件不具备的学校体育课经常是“一只哨子,两只球,女生没事靠边站”的情形。这是一个非常无奈的现实,只有在发展了经济的“硬道理”下,并且配备了合格的师资力量之后,才能逐步落实解决。

四、新闻媒体的片面报道,主管部门的安全否决票也让学校心存芥蒂

新闻媒体的客观报道和公正评论,起到一个舆论监督的作用,能够矫正视听,汇聚民意。但是,有些片面的报道具体情节不详,让人难辨是非。舆论出现一边倒,认为学生在体育课出现伤害学校就要负全责,体育教师就要受到谴责。这样一来,首先是学校的名誉受损,教师的精神压力变大。对于学校来说,声誉高于一切,会影响其后续发展,一旦受此牵连,必然会遭到主管部门的调查和批评,受到社会舆论的多方打击;对于教师来说,即使自己问心无愧,心理上一定也会非常自责。

安全重于泰山,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也难怪主管部门制定一些苛刻的安全条款。如果体育课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一般来讲这一年的各种先进和表彰就会与自己无缘,也会与学校无缘。最可怕的是全校师生的晋职晋级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十多年来,学生的体质水平除了身高体重之外,皇逐年下降的趋势,早已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其中原因众多,安全束缚学校体育教学的手脚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关注学生安全的同时,我们要做的工作之关键是遵循体育运动的规律,力争做到未雨绸缪,尽量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在对待无可避免的伤害事故时,及时启动学生伤害事故应急机制,具体处理问题时多一些淡定和从容,多一些理性和长远的考量。

猜你喜欢

伤害事故体育课体育教师
从陕西省司法案件数据看学生伤害事故预防的关键点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体育课
发达国家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经验及启示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亮相台反思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案例剖析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