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武术教学方法论的诠释

2009-05-11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套路武术动作

李 颖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也是我国学校体育的特色项目。在武术教学中,务必要认真研究和分析,根据不同群体的需要和锻炼目标,不断地改革并确定最适宜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激发练习者的兴趣,最终使武术融入到世界体育大家庭,被整个人类共同喜爱。探索武术教学整体化的发展,无疑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

1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学校体育中的武术教学

目前,国家已经注重武术课在学校中的开展,对教材和指导思想都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和改进。2004年,为了深化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教育部组织有关高等学校起草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针对现行武术教学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进一步明确武术类课程是以攻防技击动作为练习手段,以武术知识和武术技能和民族体育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健身、防身、修身为一体的体育实践性课程,明确提出了“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为今后的武术教学指明了方向,关键在如何落实。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开展、人才培养的情况不容乐观。这也直接导致中小学武术课的淡化,武术教学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没有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教学缺乏适宜的方法。

1.2武术在社区和商业健身中心的发展

社区和商业健身中心中的武术教学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也趋于单一。在国家各大城市的健身中心均开设武术课程,相比印度的瑜珈、欧美的热舞和韩国的跆拳道等而言,武术课显得十分冷清。这一冷一热的对比不难发现,武术不能在健身中心流行的原因在于,对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言,武术中的太极和其它传统项目并不能迅速见效,并稳定维持锻炼效果。通过一节课的锻炼并不能让参与者很明显地感觉到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得到缓解和释放,也不能明显地感觉到肢体和某部位得到明显的刺激和拉伸。另外,武术中的个人修炼,静心领悟又使很多武术爱好者不喜欢在公共场合集体练习。武术自身的独立性、训练要求系统性、身心需要一致性和人们对武术认识上的误区综合导致它的传播受阻。

2武术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武术教学的目标根据其教学载体的不同也有很大的差异。目前,武术教学的形式主要有学校体育,各省市、地区的武术学校,商业性的健身中心,社区中的群众武术活动。

2.1学校体育中的武术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身心,做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

影响这一目标实现的原因主要在基层体育教师吸收新的理论比较滞后,缺乏接受先进经验和理念的交流机会。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高等体育院校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教学理念的更新。

2.2各省、市、地区武术学校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系统全面的训练,培养出竞技型的武术运动员

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依靠运动训练的方法外,还要求教练员在武术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深武术理论研究和武德精神的提高。

2.3商业性的健身中心武术教学的目标,是为了缓解都市人紧张和忙碌的生活,增强体质

针对这一需要,教练可以模仿其他健身课程,编排音乐配合下的武术韵律操,根据不同年龄设置不同强度,确保在不失武术自身风格特点的前提下,使其更具有节奏感和美感。

2.4社区中群众体育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增加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疲劳能力,改善身体机能,达到健身娱乐的目的

社区武术活动组织多为民间自发形成,经费自筹,缺乏专业的健康理论知识做指导,锻炼人群又多以体弱的老年人居多。因此,社区中的武术锻炼规章、组织管理以及健康指导员的配备是十分必要的。

3教学方法的系统性与创新性

3.1教学方法的系统性

武术作为内外兼修的肢体艺术,无论是何种层次和形式的教学都不能忽视武术内涵的传授,这是武术内外的系统性。在中小学武术教学中不必考虑学生喜不喜欢理论课,关键在于怎样上好理论课。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心理发育特点和接受能力以古今优秀武术家的故事,或是配合着影视资料教育学生学习武术家那种谦虚忍让、逞强扶弱的高尚品质,抵御外敌、英勇顽强的民族气节,刻苦练功、积极进取的为人态度。

在学校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时的安排,配合动感的音乐和时尚的步伐模仿商业性的健身中心,编排上几套搏击操和太极操。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又加深了学生对基本动作的记忆掌握,激发了学生对武术组合套路的兴趣,同时也可配合着踢腿和冲拳释放学习中的压力和紧张,这正与我国体育教育中运动参与、能力培养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相一致。在商业性的健身中心中的武术授课,同样也可以采取学校武术中武术规则的考核和段位制,定期做武术表演和比赛。

3.2教学内容、理念、方法和传播媒介的创新

武术教学与练习,要以“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为核心之理念进行发展。本着让所有接触过武术的人都喜欢武术,使人在习武过程中体验到人的技击本性和超越对手的满足感,能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武术适应世界大多数国家人群的体育和文化情趣,最终使武术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并自成体系和特点,独立与交流相统一地发展,而不只是单单依靠中国的传授。

在教学方法上,首先要强调武术教学的自主性,讲清动作的整体风格和规律,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地领悟,并能在脱离教师的情况下自主创编和连接套路。其次要注重开辟武术教学的团队感,使每一个习武之人都能在集体的练习方式中感悟到合作的快乐。

教学内容的创新与编排应注意两点:一是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练习内容要符合练习人员的生理、心理、兴趣爱好等主客观的要求。二是系统、全面和权威性。系统性要注意不同年龄、水平和练习年限之间的衔接,使其武术修养不断地得到巩固与提高。全面性要求教学以人为本,充分关心人的发展,包括上下肢的协调、生理和心理机能状态的和谐、技击与人文主义关怀和谐统一等。权威性是创新原则的难点和重点之一,根据资料表明,当今的武术教材使用混乱,整体质量偏低,由此可见教材出版部门还要严把质量关。

传播媒介的创新,主要在于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和多功能的摄像和拍照仪器。不要局限在书本和教师课堂上的讲解与示范,学生可以将教师示范动作拍录下来,统一上传到学校网页或是相互复制,重点难点处再配合上相应的笔记,这样既有利于课后的不断领悟理解,也易于记忆。

4武术发展的基本原则和途径

4.1套路与体能相结合的原则

套路是搏击的艺术,体能是搏击的基础;套路是以肢体搏击运动来强健身体的,体能是一个人强健的标志之一,所以说二者是不可分的。一套完整的套路,没有良好的心肺功能,没有良好的力量和速度是根本没法完成的。在教学中体能和身体素质的练习是必要的。

4.2规范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创新与保守是矛盾的,也是辩证统一的。保持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改革是武术教学永葆青春的必然。一个完整的套路,是由四个段落和若干个动作组合构成。每一个“动作组合”,都有各个不同的动作风格、特点和作用,这些是需要运动员理解和感悟的。再加上不同运动员的体型、身体素质、性格和认知层面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使运动员演练武术套路时,这个体现刚猛无比、勇往直前的感觉,那个又表现放长击远、大开大合的风格。每一种套路的基本动作规范和本质的属性风格是固定的,如长拳讲求横平竖直,动作干净利落;太极则讲求圆活通顺,轻盈缓慢。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根据个人的特点和风格,对套路动作的编排、节奏、力量、速度、频率、战术等进行个性化选择,也只有坚持这项原则,太极拳才有了孙、陈、杨、吴等势。对于创新不仅仅只停留在武术套路的个性化创编,而且要立足于科技和商业化的市场运作。目前武术内容的对练和搏击开展得不好,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合理的场地和器械,而这两项开展时的危险性又太高。任何身体接触的体育项目都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足球、篮球、橄榄球等,同时人与人的对抗也正是这项运动的魅力所在。我们能做的不应是躲避武术的技击本性,相反更应以此为突破口,把武术和搏击推广到社会。把对格斗器械和保护性护具的研发和市场推广作为科学家和体育人员共同努力的研究方向。

4.3凶猛的搏击与内在的谦虚、忍让、仁爱思想相结合

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外则是搏击动作,是突出攻防自卫的方法和手段。教学中应对武术动作进行“说招、解招、拆招”,讲解组合动作的攻防含义,加强学生练习时的攻防意识。内则是突出利用传统武术修身、静心、健身、养身和自我保健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兴趣,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如木兰拳运动是以我国民族传统养生理论为指导,强调对人体身心的全面培养,学习者掌握其基本技能、技巧和气息调节,可以不受时间、条件、气候等限制随时练习。

武术有着丰富的动作体系、理论内涵和风格特点。相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教授形式的教学而言,否认差异和矛盾是行不通的。但不论是学校武术,还是民族传统武术和健身中心的商业武术教学,都要依从武术的综合整体教学方法,以突出方法、培养武术兴趣为核心,使每一位接触武术的人都能体会到融在其中的现代体育气息和中国古典的人文主义关怀。

猜你喜欢

套路武术动作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Airbnb上的套路
动作描写要具体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