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教大众化背景下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2009-05-11李国庆关晓辉杨永清王建元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学校

李国庆 关晓辉 杨永清 王建元

[摘要]在高教大众化发展阶段,如何扎实有效地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与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系统地总结了东北电力大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实施教学质量保证子工程,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证了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高教质量观教学改革监控保障创新工程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2-0148-03

[作者简介]李国庆,关晓辉,杨永清,王建元,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吉林132012)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已超过25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3%,已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在高等教育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过渡时期,数量上的扩张带来的质量上的变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校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34个本科专业,覆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和10年前相比,学生在校生总数、专业数都翻了两番。因此,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就成为学校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进入教育大众化阶段以后,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已不能用精英阶段的标准来衡量,而应建立与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相适应的质量观。广大教师和干部要随着国家和学校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来指导学校本科教育与教学改革。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将伴随着整个教学改革的长期过程,需要不断深化、提高。2005年5月,学校举办“教学改革周”活动,在充分酝酿、广泛探讨的基础上,就下列五个教学质量问题达成共识。

首先,传统的人才质量观多是从知识的维度来衡量人才质量,片面强调了知识灌输和吸纳,容易造成所培养的人才高成绩、低能力,高知识、低素质。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人才培养必须探索新的标准和模式,树立全面的人才质量观。转变精英教育阶段形成的单一学术型质量观为全面的、多元的、动态的质量观。

其次,社会需求是多样的,学校规格是多样的,学科门类是多样的,学生个性是多样的,这些都决定了质量标准的多样化。要真正树立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依据的观念,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思想,并以此推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第三,在教育观念上,要转变那种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树立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新观念。要着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式、方法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观,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第五,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学质量的概念,明确教学质量的内涵。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其高低取决于多种要素,不仅包括师资队伍、教学实验设备条件、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等硬件要素,还包括办学思想、课程体系、专业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软件要素。上述要素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就是教学质量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各要素之间组合的紧密程度以及科学程度,对教学质量的高低具有更大的影响。

2006年6月,我校召开了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开始实施《东北电力大学“十一五”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创新工程》,包括教学质量保证子工程在内的七个子工程。该工程围绕教学的改革、建设与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教学改革为手段,以教学管理为纽带,以教学建设为基础,与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实施的“质量工程”的主旨相契合,为我校实施“质量工程”奠定了基础。通过落实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厘清了“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质量理念,要通过七大子工程的实施,扎实、系统、有效地推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要探索新形势下更为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证手段,建立起更为科学、更加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和保障体系。构建这个体系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强化教学管理,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1、形成教学例会制度。我校设有一月一次的教学例会制度。教学例会由主管教学的校长主持,教务处全体人员、各教学院(系)负责人和学校督导组组长参加。通过教学例会这一平台,沟通、解决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正在开展的教学工作,并形成教学例会简报通报全校。教学例会制度把全校的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了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2、建立校、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学校层面设有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决策和实施。各教学院系设有教学工作分会,负责本院系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校院(系)两级教学组织机构,依据管理职能在不同层面实施质量监控。

3、改革教学督导制度。我校督导组成立于1991年,由主管校长直接领导。教学督导作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我校加大了教学督导力度,修正了教学督导工作条例。以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管理,保证教学秩序正常化,推动教学改革,促进学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进一步明确了督导工作的目标、职责、范围、方式。教务处每周把校教学督导组的听课意见及时反馈给各教学院(系),每月召开督导例会,每学期末要总结一学期以来的课堂教学情况,形成教学通报。由此强化了教学督导工作的闭环效应,使督导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4、加强学生信息员队伍建设,完善学生评教制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时期,加大学生参与评教的力度,是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重要一环。目前我校建立了学生信息员月评教、年终学生网上评教工作制度,组建了以校学习部长、院系学习部长、班级学习委员为主体的学生信息员队伍(现有学生信息员1675人),他们成为收集学生意见的主渠道。在教师课堂(实验)教学质量评比工作中,学生评教权重占到了40%。2008年4月,在总结以往学生评教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东北电力大学学生信息员队伍组织管理办法》。自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始,开设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全部进行网上评教,学生参与率在85%以上,评教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院系和广大教师对学生评价结果非常重视,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5、强化、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是防止教学质量下滑的制动力,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动力,只有二力并用,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科学的教学管理,是加强教学建设、推动教学改革、维护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进行科学教学管理的前提。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更要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创新推动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2006年教学工作会议后,我们重新梳理了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规章制度,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修订了部分原有的教学管理文件,编辑了《东北电力大学教学工作手册》。该手册收录了《东北电力大学院(系)教学工作规范》、《东北电力大学教师工作规范》、《东北电力大学关于课堂(实验)教学质量评比的有关规定》、《东北电力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一系列和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密切相关的教学管理文件,发到全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手中,使本科教学管理走上了更加科学、规范的轨道。

三、实施教学质量保证子工程

2006年学校推出《东北电力大学教学质量保证子工程实施方案》:从2006~2007学年开始,学校每年都要对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教学管理工作、教学质量监控等情况进行检查评比。通过实施对教师课堂(实验)教学质量评比、教学工作检查、考务工作检查、听课、学生评教、发布院系教学通报等手段建立有效的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与奖惩机制。具体落实了下列几项工作:

1、教师课堂(实验)教学质量评比。从2004年底开始,学校开始进行教师课堂(实验)教学质量评比,评比工作以院(系)为单位,按学年开展。各院系成立了教学质量评比组,通过学生评价和院系评价产生“课堂(实验)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学校规定每门课程的主讲教师两年内必须参评一次,校教学质量评比组负责监督。获得学校“课堂(实验)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称号相当于教师本人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可在晋升职称、竞岗时作为同等业绩使用。到目前为止,已产生课堂(实验)教学质量优秀教师315人次。

2、学期教学检查工作。学期教学检查是贯穿整个学期的工作。学校在每学期初布置此项工作,并于学期中期组成检查组对各个学院所开展的日常教学工作、本学期所开展的主要教学工作进行检查,检查的情况当场反馈给相关学院,并根据检查的结果形成教学简报通报全校。对检查中存在问题的学院,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解决,并视具体情况予以复查。

3、考务工作。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学校从命题、监考、批卷、试卷抽查等环节人手,严抓考务工作。学期末考试时,学校召开专门的考试工作会议,布置有关考试的各项工作;联合校督导组组成检查组对全校的考试进行巡视。全部考试结束后,从各学院按比例抽调试卷进行复查。一学期的考务工作结束后,进行考务工作评比并形成通报。

4、教学通报。教学通报是教学质量保证子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校督导组听课、考务评比工作、学期教学检查工作是每学期教学通报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对各教学单位每学期开展得好并有影响的工作,学校也要发相应的教学通报以促进各教学院系间的互相借鉴。学校要求每个教学单位每学期必须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一项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建筑工程学院把学生上课出勤率低作为重点解决的教学问题,工作开展的非常有成效,为此学校发了一期“把学生请进课堂来”的教学通报;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电气工程学院以“青年教师课程报告”为主题开展教学研讨,特色非常鲜明,对全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很有促动,为此学校连续发了三期教学通报。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从我校近几年来的实践以实施教学质量保证子工程为基础,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证了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2007年,我校“电力系统分析”和“运筹学”两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有4个专业成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我校“工程流体力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气工程教学团队”被评为2008年度国家优秀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在2008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评审中通过评审;“现代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与绿色电能新技术实验室”被批准为2008年度立项建设的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创新工程,充分调动了学校各方面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转变了过去单纯就教学抓教学质量的观念,改变了原有的以结果管理为目标的质量管理方法,直接面向教与学的双方和教学全过程,突出了教学监控的闭环效应,推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责任编辑:刘新才)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学校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