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作者思路培养阅读能力
2009-05-10杨林
杨 林
语文阅读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敏捷深刻读文、娴熟准确驾驭文章的能力。如何才能使学生具备这种能力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到了展示作者写作思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
一、钻研教材。理出作者思路
文章结构即是作家思路的体现。为了准确展示作者的思路,在备课时我先从整体到局部,努力通过多方面的内容分析和灵活多变的手法,理出文章的线索,寻找出文章构思的基本特点,以便在与学生共同分析时尽量明确目的。如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我为了让学生练习“运用总说、分说的结构层次,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把说明文写得层次分明,就以钻研教材作为展示作者思路的主要内容。授课结束后,师生在一起进行小结时,很明确地寻出了文章之所以能准确清晰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就是由于采用了总说、分说相结合,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征的方式。之后,我又结合课文作者构思的特点,指出写说明文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至此,既定教学计划就圆满地完成了。
二、精心设计板书。展示篇章结构
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如与亲。”为了把作者的思路准确而形象地展示出来,必须重视板书设计,否则,课堂讲解缺少配合,课后小结亦无文字依据。为此,我在板书时,不但注意通过板书反映文章的结构线索及联系,而且板书的顺序要能鲜明地展示作者构思的思路。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我用以下板书反映作者作者精巧的构思,严谨的结构。
盼眷盼……盼……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一切……欣欣然……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绘春春风图——风唱春拟人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颂春小姑娘——美
青年——壮
三、强化训练,掌握作者写作技巧
在展示作者思路、钻研教材和设计好板书后,教师即可用简洁的语言来归纳小结。至此就“教者”这个角度可以说展示作者思路的教学目的已达到,但“学者”对不同的构思这种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如何,还无从知晓。为了使学生巩固这种知识,学会运用不同的构思方法,我除了课前复习旧课时提问有关文章思路特点的内容外,还常在课内留少量时间指导学生完成有一定难度的练习。如初中一年级时已学过朱自清的《春》,学生对《春》一文的构思及结构已有一定的印象。课文《背影》与《春》虽出自一人之手,但题材相差甚远,就连作者写作时的心绪也大不相同。因此,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的题材,不同基调的文章的阅读,发现朱自清散文在某些方面的共同之处,把点连成线。随着知识的丰富和阅读面的加宽,他们就可以进一步概括出朱自清散文的特色,进而了解散文的有关知识,把知识由线再扩展成面。安排这种练习,还因为我平时分析作者构思特点时对类似的问题给予了突出,估计稍加点拨后学生可以完成。而从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情况看,他们也确实巩固、强化了原有的如何分析和运用文章中不同构思的知识。
四、指点方法,把握文章思路
教是为了不教。课堂上,教师除了向学生展示作者的写作思路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些分析、掌握文章思路的方法。一是从分析标题人手,如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标题既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也是文章思路、结构的显示。文章先是从谈论人才的造就须经历磨练,再到治国安邦应有忧患意识,思路一目了然,让读者明白作者是在告诫我们:多难兴邦,玩物丧志。二是将文章思路与学生自己的思路作比较。比如《纪念白求恩》,学生多是以这样的思路构思:白求恩是什么人,有什么事迹,在抗战斗争中表现非凡,为中国抗战而献身,表达作者的痛惜、赞扬和怀念之情。思路固然清楚,却仅仅是一篇泛泛的怀念文章,欠缺的恰恰是课文思路的深度:课文从追念白求恩的事迹写起,以作者的悼念之情为线,既有对死难烈士的怀念,又有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更重要的落脚点是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品质,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精神,做一个白求恩式的人。在理解文章整体思路的前提下,还应注意文章的局部的思路,以体会作者行文思路的连贯性,体会文章体现主旨的主要段落,以求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实践表明,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出发,立足于“精讲多练”的原则,有目的地展示作者的思路,可以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强化对重点段落的记忆,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全文,从构思技巧上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写作能力。
(责编李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