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研组建设的一些思考
2009-05-10梁惠红
梁惠红
偶尔翻起旧课本,初中的一篇课文《乐羊子妻》让我心中一动,掩卷沉思,颇有旧课新读的收获。《乐羊子妻》讲述的是乐羊子求学怕吃苦,想半途而废,其妻剪断织机上尚未完成的布匹,劝诫丈夫持之以恒,刻苦努力的故事。一个人要想学业有成贵在持恒,一名教师乃至一个教研组要想取得稳定、优质的教学效果,不也同样需要积累、传承吗?2007年,南宁三中语文组获得了“南宁市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对于全体语文教师来说,这既是对我们以往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鞭策与提醒。当新的学年又向我们缓缓走来的时候,认真审视我们走过的教学之路,为未来提供借鉴,无疑是一个教研组长必须尽到的职责。
相从勉讲学。事业在积累
说到环环相扣、知识连贯,人们自然就想到这是数理化等科目教学的特色,其实,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语文学科同样离不开相关知识的层递累积,能力训练的循序渐进。
围绕“积累”二字,我们着重从教师的积累、知识的积累、资料的积累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1教师教学的积累——听课、研究、读书。
语文组内青年教师占大多数,青年教师的成长直接关系到全组语文教学的质量。为此,我们坚持青年教师听课制度、师徒结对子制度。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节;青年教师要求每学期随堂听课不少于25节。青年教师可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邀请组内教师帮自己听课,以期一个学期能修正一点不足,力争三年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升教学魅力。在模仿中成形、在研究中成长是教研组培养青年教师的主要思路。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向备课组提交一篇自己编写的大散文阅读题。在备课组内完成审核、修改工作并由备课组长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向教研组提交归档。每学期青年教师除了听课之外还需完成“五个一”,即一节公开课、一个教学课件、一次中心发言、一份高考试题分析、一个小课题。在完成“五个一”的过程中促使青年教师自觉提升理论素养、磨练课堂驾驭能力。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组内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有了较为长足的进步,独立备课能力明显增强。此外,我们在组内大力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以几位阅读广泛的教师为龙头,不定期开设读书沙龙,并准备在学校的支持下开设“读书吧”,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在读书交流中整体提高语文组的综合素养。
2学生知识的积累——有序、渐进、拓展。
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感到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做得最为欠缺的就是对高中三年教学内容的全面、系统、有序的全盘经营。单元课文教学更多着眼于单篇目标,虽然也会对相关知识点侧重强调,安排教学内容也会考虑到高考指挥棒的导向性,然而却缺乏在《考试大纲》指导下,把单元教学重点与高考知识系统的讲授和语文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的长期连贯的训练。为此,我们提出高考的备考应该从高一年级抓起,按照高考的知识板块、能力要求制定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三年终极目标(即三年后学生应该可以达到的能力等级),以此为基础设立层级递进目标,把层级目标与每个学期的单元教学目标结合起来,把语文能力的培养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要求中,而这正是教研组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以诗歌鉴赏为例,从我区高考考生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许多考生的诗词积累不够,鉴赏文章阅读太少、鉴赏语言贫乏,对诗词的审美意象、审美习惯了解不多,对诗词的流派、作家生平、作品风格缺乏系统的收集、整理。而上述问题要想得到有效解决,靠高三一年的强化训练是难以实现的。俗话说,竹子是一节一节长出来的,功夫是一天一天练出来的,我们需要从高一年级开始筹划学生的知识积累。例如,要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可以从读(多读鉴赏文章,多作品读指导)、练(做适当的鉴赏练习,把握命题点)、背(多背名句名篇)三个方面加强学生对诗歌特殊语言、结构、表现手法、审美意象的把握,才能使学生对诗歌鉴赏做到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关键是要连贯和循序渐进。可在高一第一学期要求每位学生设一本诗词收集本,教师按照边塞诗、田园诗、闺怨诗、抒怀诗、咏物诗等几个大类,挑选一批名家名篇给学生做课前三分钟赏读,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感悟都会有明显提高。不过,这项工作还需要许多后续检查工作,如背诵的检查要到位,要能及时编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练习资料检测学生的提高程度,这样才能最终使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诗词鉴赏品质。
3教研组资料的积累——资料库。
由专人负责把语文组历年的各类资料分类建档,与技术室配合制作主页,建立语文组资料库。资料库包括优秀教案(主要是有特色的课例及教师个人较成功的课例)、课件资料(可分作文课件、课文课件、复习课件三大类,其中课文课件由于每册书的篇目会有调整变动,可按现代文、文言文、诗歌三个部分来归类)、视频资源(包括朗读、电影等)、题库(高考试题题库、高考知识点的分类题库)四大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语文教研组是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的集体,然而,由于我校实行以年级为单位办公的管理体制,各年级的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的差异也比较大,因此,教学内容的研讨和教学设想的实施是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的,各备课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对比较薄弱。这就需要教研组长通过协调、组织,弥补不足。每个教师都是三尺讲台的主人,都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练就自己的看家本领,每一个备课组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可以为下一届提供有益的借鉴,而对存在问题的总结与反思更可以让后来者避免同样的失误,即使只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可以为下一届提供研究的方向。这些宝贵的经验的累积不仅是教师个人成长的基石,也是教研组作为一个教学集体保持稳定、优质的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一个成熟的教研组应该在不断地借鉴、总结过程中形成一套系统而规范,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操作性强,相对稳定,切实有效的做法,尽量避免由于教师个体差异而造成教学效果悬殊的情况。学生在高中学习、成长的机会只有一次,教师应该和学生一样珍惜。围绕“传承借鉴”,我们作了不懈的努力。
1常规的坚持——教学常规中的作业、考试、批改、反馈、备课等都有明确要求,并以备课组为单位落到实处。
以考试为例,每次月考、段考、期考,命题、评卷、反馈、总结四个环节均力求科学严谨,有针对性。考前的知识点规划、年级平均分预测,评卷过程的情况归总,考后小结、学情分析等均以文字的形式呈现,避免随意性。
在坚持周四上午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备课活动常规化的基础上,提倡备课学术化、授课通俗化,努力提高集体备课质
量,力求通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实效,做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每个学期组织的研讨课都尽量立足于体现备课组对本学期重点内容、经典篇目的思考和处理;规范听课意见反馈制度,留住闪过脑海的智慧火花。提倡跨年级备课。重视备课组工作经验的总结与交流,每个备课组由组长负责收集本学年的各类资料,在学年交接之际转给下一个备课组,并提交简要的使用心得,方便下一年级的备课组筛选出更为精炼的教学资料。高一、高二年级提前参与高三备考活动,尤其是未带过毕业班的年轻教师要提前熟悉高考考点及备考要求,为将来带毕业班做好必要的准备。
2活动的拓展——阅读、活动、体验。
教师不仅要上好课文,还需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必要的指导。目前,半数以上的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是:要么课外阅读很少,要么满足于快餐文学,即使一些学生读了经典名著,但由于缺乏指导,学生的阅读收获大多停留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层面上,无法在语言表达、鉴赏感悟、情感阅历方面得到太多的收益,这种情形如同买椟还珠、入宝山而空回,是相当可惜的。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在高一时经过精心挑选给学生开列出三年的课外阅读书单,还应在三年中定期或不定期地开设一些专题讲座,给予学生必要的阅读指导(如高中第五册中涉及的现代派文学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能带着问题读书,读完书后能提出新问题,思考后能述诸文字,进而借经典名篇丰富自己的语文体验及人生体验。
此外,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层面强化学生的语文体验。如我们向备课组提出三年内必须组织一次让学生印象深刻的语文活动的要求。去年高一年级组织了一次“护蛋”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到生命的脆弱与可贵,从学生们后来写的“护蛋”体验文章来看,学生们的收益是终生的。而在全校开展“汉字书写等级考核”的活动将在不断总结的过程中努力成为语文组的一项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学会工整书写的同时学会尊重我们的汉语、汉字,尊重我们的民族文化。
教研组的建设如同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其间也会充满困惑、不解。虽然现在我们还有许多迷与惑,还在摸索中前行,但我相信,“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只要我们坚持积累与借鉴,我们终有不迷不惑,水到渠成的那一天。
(责编马超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