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聚氰胺“砸掉”乳业200亿

2009-05-09罗科

凤凰周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乳企三聚氰胺乳品

罗科

中国乳业2008年全面亏损基本已无悬念。

尽管2008年的年度业绩公告需要到2009年的3、4月份才能面世,但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向记者介绍,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各地倒奶现象严重,乳企还要回收销毁不合格产品,开展各种恢复市场信心的举措等,整个奶业的损失迄今已经有200亿元左右,其中,光明、蒙牛、伊利三巨头首当其冲。

巨头损失惨重

早在2008年10月31日,光明乳业(600597SH)就公布了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预计2008年全年累计净利润将发生亏损,虽然并没有公布具体的金额,但是仍然给乳品市场投下第一枚重磅炸弹。光明乳业曾在三季报中称,三聚氰胺造成的损失或费用增加总计高达3亿元以上。而其全年度亏损额,一位业内知名人士分析认为将更不是一个小数目。

在港交所上市的蒙牛乳业(02319.HK)也在2008年12月的业绩预警公告中称:由于发生三聚氰胺事件,对本集团的业绩表现造成了不利影响,特别是销量下跌和撇销若干存货,以及在处理原奶和促销产品宣传活动时产生了额外成本,预计2008财年的亏损约为人民币9亿元。

根据该公司2008年的中期业绩报告,蒙牛乳业上半年净利润为5.83亿元,换言之,蒙牛乳业在2008年下半年的亏损超过14.8亿元。

但有业内机构认为,蒙牛全年预计损失数字绝不止9个亿,因为蒙牛的预警公告是依据11月份前的数据。一份来自摩根士丹利的最新研究报告称:因三聚氰胺事件引起的产品召回和注销部分库存,将令蒙牛支付20亿元以上的成本。相比之下,在上一财年,蒙牛的净利润为9.36亿元。

中国乳业的另一巨头伊利因三聚氰胺事件所造成的损失金额将可能更大。前述知名人士表示,这是因为奶粉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在伊利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伊利奶粉占主营收入比重达18%,而在蒙牛集团奶粉所占比重不到1%。

乳企积极减压

预亏仅仅是乳企巨头们面临压力的开始。为了“中和”预亏的利空消息,蒙牛乳业罕见地在其盈利预警公告中附带了利好消息。该公司透露,“作为持续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公司一直积极拓展多项机遇”,务求巩固财务状况,“其中包括与多名独立第三方进行初步接触”。这被业内认为是蒙牛对预亏的“公关式减压”。

然而实际情况是,无论乳企如何想方设法地挽回其在市场的声望,投资者和消费者还是将关注点放到了企业亏损具体额度上。对此,有行业权威人士认为,“三鹿事件”带给乳业最大的危害并不是企业的财报亏损而是行业信心的丧失。

一位业内专家表示,“三鹿事件”中受伤最严重的其实在两端,一端是中国人喝牛奶的习惯在刚刚养成之际被扼杀了,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乳品企业和行业如何挽回消费者的信心非常重要;而另一端在奶农,奶农是最基础的环节,同时奶农也是整个产业链条中抗风险能力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如果处理不好,将直接摧毁我国乳品产业的现有结构。

对中国乳业受累“三聚氰胺事件”以及面临的挑战,国泰君安分析师洪婷预计,行业影响将持续到2009年上半年,下半年将逐步恢复正常。

目前,中国政府与乳品行业协会、乳企合力投入到了优化产业结构中。一些乳企所提出的“奶联社”等可以有效解决国内奶源基地建设的方案也开始在行业内得到了大力的认同和推广。

外资伺机待进?

在国内乳企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下,任何的并购行为都有可能产生。

目前,外资开始了对中国乳业的“抄底”行动。继掌控乳业二线品牌太子奶之后,外资挺进中国乳业的步伐有所加快。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美国私募股权公司KohIberg Kravis Roberts(KKR)已经计划和中国蒙牛乳业一起向中国蒙牛现代牧业集团投资2.5亿美元,其中KKR出资1亿美元,外界猜测KKR将采取完全现金交易方式。

事实上,自“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高盛等外资投行不断发布伊利、蒙牛和光明的利空报告,并时刻关注三大巨头的股票市场变化。这被业界视为外资的一种“阳谋”。

前述知名人士透露,以目前信息来看,在2009年,并购或许不会发生在第一阵营的伊利、蒙牛、光明身上,但第二阵营的企业或许会出现诸多并购的消息。一些二线企业也正在积极寻找和外资合作的机会。

寡头化难撼

到2009年1月,乳品行业利空消息基本见底,2009年成为乳品行业“蜕变重生”的关键一年,行业的优胜劣汰势在必行。

东方艾格分析师陈连芳认为,在此轮行业动荡中,尽管有700多家中小乳制品生产企业在国家乳制品质量监测中全部合格,但未检出三聚氰胺的第二阵营乳企未能很好地抓住这个机会,销量提振作用明显而短暂。

因此,整体的行业格局很难改变。陈连芳称,从第一阵营来看,伊利、蒙牛损失不小,但其行业领军地位短时间内无人能撼,第二阵营难出黑马。

由于消费者今后对小品牌乳业公司或更加不信任,对于具有规模优势的乳品寡头企业,只要挺过目前这一关,市场份额还将不断扩大。

从2008年10月和11月两月的市场数据对比来看,乳品巨头产销量同比增速下滑效应减弱,且显现缓慢恢复迹象。预计现在奶业销售额的恢复程度达到高峰期的60%到65%左右。

而大品牌回暖表现尤其突出。“伊利集团的销售额目前已恢复到之前的80%以上”,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乳制品行业正在逐渐走上正轨。

面对中国乳品行业的集体亏损,更多机构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其中,高盛研究表示,“三鹿事件”对于乳业市场的整合长期的影响将是正面的。首先,对于乳企来说,管理部门将出台更严格的国家质量监管标准。其次,这次事件将有效地整合中国乳业产业链结构,使得其更加合理和科学。最关键的是,虽然国内的大部分婴儿奶粉生产商在短期内都将受到事件冲击,但是那些拥有较强的品牌的,其资产将在长期获益,因为洋品牌对国内的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消费者来说仍然是价格太高。

上述业内专家表示,从长期看,只有实现科技和技术创新才能形成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但现在整个乳业的情况是,研发的投资很低,目前市场上可称为真正的科研产品的还不多。

与此持相似观点的还有业内资深专家陈渝。他表示:“在发达国家乳业巨头的业务结构中,酸奶,奶粉、黄油、奶酪等高端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在我国目前的乳业格局中,液态奶所占比例过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的乳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风险。2006至2007年,由于液态奶市场过于饱和,中国乳业市场甚至进入了低利润高密度竞争时代,在遭遇这种乳制品市场发展瓶颈期的时候,只有突破创新,才能打破瓶颈,赢取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高端产品已经成为中国乳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由此看来,以高端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乳业一线巨头们更具备在未来长期发展中的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乳企三聚氰胺乳品
论区域性乳企产品供应的经验借鉴
区域乳企加码低温奶 “温度”与“广度”需平衡
做好GMP管理有助于提高乳品企业的经济效益
我国乳品行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乳企价格战:牛奶重回一元时代,一边缺奶一边产能过剩
乳企价格战:一边缺奶,一边产能过剩
甜味剂对不同乳品感官品质和稳定性的影响
欧盟产业拟对我输欧三聚氰胺提起反倾销调查申请
2009年化学高考模拟试题(一)
中考热点:“三聚氰胺”问题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