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对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2009-05-08曾华霞刘灶娣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5期
关键词:引产米非司酮

曾华霞 刘灶娣

【摘要】 目的 探讨利凡诺与米非司酮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 将219例中期妊娠要求引产的健康妇女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10例经腹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100 mg,于注药当天口服米非司酮50 mg,2次/d,总量200 mg。对照组109例单用利凡诺引产。结果 研究组平均宫缩发动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胎盘、胎膜残留清宫率,研究组为8.18%,对照组为66.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引产,使引产总时间明显缩短,引产痛苦减轻,提高引产的有效率,可减少药物用量,降低药物对人体的毒性作用,减少胎盘、胎膜残留,降低清宫率及产后出血量,二者联合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关键词】 米非司酮;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

经腹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引产方法,成功率90%~100%[1],但此法从注药到胎儿、胎盘娩出时间较长,清宫率高,阴道流血多,且有时需二次注药,本院自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采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引产收到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本院共收治219例中期妊娠,并无引产禁忌证要求引产的孕妇,年龄19~35岁,孕周16~24周,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10例,对照组109例。

1.2 用药前检查 血型,出、凝血时间,血尿常规,心电图,B超检查胎儿大小,胎盘位置,羊水深度。

1.3 用药方法 研究组经腹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100 mg,米非司酮于注药当日口服50 mg,2次/d,饭前或饭后2 h服用,总量200 mg。米非司酮为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对照组单用利凡诺方法同上。

1.4 观察指标 首先记录药物的副反应,宫缩发动时间,胎儿、胎盘娩出的时间,胎盘、胎膜的完整性和产后24 h出血量。出院后,随访子宫出血持续天数和月经恢复情况。

1.5 评定标准 利凡诺腔内注射后72 h胎儿、胎盘娩出为引产成功,否则为引产失败。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引产时间 见表1。

2.2 两组清宫率,见表2。

2.3 两组子宫出血和月经恢复情况

2.3.1 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称重法)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2 出院后随访143例(研究组74例,对照组69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子宫出血天数和月经复潮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副反应 孕妇口服米非司酮后,2例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反应,未行特殊治疗自行恢复正常。对照组发热4例,强直性宫缩伴呕吐2例,给予盐酸哌替啶100 mg肌内注射后症状缓解。

3 讨论

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终止中期妊娠的药理作用为利凡诺直接刺激子宫引起前列腺素E(PGE)升高外,还使蜕膜细胞变性、坏死,释放大量前列腺素F2a(PGF2a),引起宫缩,导致流产[2]。因其安全范围大,成功率高,被临床广泛应用。引产过程中产生的疼痛主要来自于子宫收缩和宫颈扩张,由于利凡诺引产引起的宫缩并非自发,易发生不协调性宫缩和强直性宫缩,加上中期妊娠宫颈成熟度差,导致引产时间长,宫缩剧烈,宫缩痛加重。正常宫颈组织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且胶原纤维为其主要成分,米非司酮为孕激素拮抗剂,可使宫颈胶原纤维降解,促进宫颈软化、成熟[3],恰好弥补了单纯使用利凡诺引产的不足。研究结果显示,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引产总时间平均为34.93 h,明显短于单纯使用利凡诺引产时间45.67 h(P<0.01 )。另外米非司酮可直接作用于子宫螺旋动脉上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影响子宫螺旋动脉血供[4],且可使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增加,导致蜕膜组织变性、水肿、出血坏死,滋养细胞凋亡,导致蜕膜与绒毛膜板分离,胎盘、胎膜易于完全剥离,影响妊娠维持[5]。利凡诺能使子宫收缩频率、幅度及张力增加,经羊膜腔内注射,其作用显著,但胎盘、胎膜残留率较高,本研究对照组清宫率达66.97%,研究组加用米非司酮后,清宫率8.18%,有效减少了胎盘、胎膜残留,降低了清宫率,减少了阴道流血量(P<0.05),进一步证实,二者联合使用有很好的协同作用,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中期妊娠引产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郑怀美.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46.

[2] 潘钦瑞,龚自清,李永波,等.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终止16-20周妊娠的临床研究.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7,4:231-233.

[3] 焦丽娅,唐小奈.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终止早孕过程中宫颈组织学变化.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9):522-524.

[4] 罗小青,王自能,叶淘.米非司酮对胎盘激素的影响.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4):254-255.

[5] 王晨虹.米非司酮在引产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5):267.

猜你喜欢

引产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甲氨蝶吟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不同时间引产的效果观察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
子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探讨
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及间苯三酚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在剖宫产术后再孕引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中期妊娠引产的应用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