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文化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2009-05-08高朝阳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归化文化交流异化

张 健 高朝阳

【摘 要】 归化与异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态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一度以归化翻译为主要导向。随着近年来国际交往的频繁,跨文化交流的增多,异化翻译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不管是归化还是异化,只要能得到读者的认可,都是可行的翻译。

【关键词】 归化;异化;翻译;文化交流

最近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在中国很流行。这是一部中国题材的影视作品,影片中充满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功夫、乌龟、师父等都是汉语特有的表达,然而这些词汇的英文表述却不像过去那样采用翻译成英语的方式,而是直接采用音译的形式GongFu,WuGui,ShiFu。这即是所谓的异化翻译。本文就这一现象作为切入点来探讨语言文化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

题。

一、归化和异化的由来

德国学者Schleiermacher(施莱尔马赫)1813年在其宣读的一篇论文中讲到:“译者或是不打扰作者,而把读者引向作者。或是不打扰读者,而使作者适应读者。这两种方法迥然不同。”在这里施莱尔马赫提到了foreign一词。根据以上两种情况,Schleiermacher提出了以作者为中心的译法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译法,这一做法突破了传统的直译和意译的界限。1995年美国学者Lawrence Venuti根据这一理论提出了翻译的归化和异化(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and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两种翻译方法。所谓归化就是在翻译中,译文采用明白流畅的风格,使目标语读者对外来文化的陌生感降到最低程度。所谓异化就是在生成目标语文本时会通过保留文中某些异国情调的东西来故意打破目标语惯例的翻译类型。关于归化与异化的讨论在我国翻译界也是比较激烈的,有人主张“翻译方法应以归化为主”,有人则认为,“归化——翻译的歧路”,更有人说“归化与异化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角斗”。对于上述这些说法,不能断然的做出一种“是与否”的结论,这无论是对于翻译实践还是对于翻译理论的探讨都是无益的。

二、归化还是异化

对于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我们最熟悉的恐怕就是我国文学名著《红楼梦》的英译了,杨宪益夫妇的译文主要以异化为主,而英国人霍克斯主要采用的是归化。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译文的题目中就可以看出来:霍译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杨译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西方人对“红”的联想与中国人是不同的,红在西方代表的是危险和暴力,所以按异化法直接翻成 Red Mansions 容易给读者造成不好或错误的联想,而且“红楼”虽然是汉语中的典型意象,但英语中是不存在的,而霍氏的译文实际上是采用了《红楼梦》的另一名称,避开了“红楼”的意象,这样既避免了读者产生不理解或误解的情况,而且同样也反映了小说的线索。这两种译文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相比较而言霍氏的译文比较符合英美人的文化习惯,在英美国家要流行一些。杨的译文很好的保留了中国的许多文化因子,受到中国翻译界的追捧。两种译文中处处可见归化与异化的例子,在此不再多举例。由此可见归化和异化只是两种翻译方法。

在《功夫熊猫》这部电影中,将师父翻译成ShiFu或者是Master ShiFu,把乌龟翻译成WuGui,冰棒为Bing Bang等。另外,在电影中也出现了一些今年来被西方大众认可的翻译,功夫为Koufu而不是Shadow Boxing,豆腐为tufou 麻将为majiang 等等。这些词汇的英文翻译都采用的是异化的翻译方法而不是采用归化的方法,影片放映之后在美国国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放映当天票居首位,可见这些词汇还是为大众所接受。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国外旅游,可以更多的感受异域文化。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世界其它国家对于中国的关注度也在迅速上升。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显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采取异化的翻译方法有助于国际间文化的交融,有利于异国文化的传播。在我国翻译史上,归化译法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异化译法也一直没有被忽视过。比如我们知道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词汇如:菩提树、阿司匹林、DVD、PK这些都采用的是异化的手段。

归化的翻译在理论上是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在实践上强调通俗易懂,避免多义或歧义。一般认为当原文和译文由于文化因素而不能通达时,“要用译语文化代替源语文化”即把目的语中找不到的词汇改头换面,或套用与之相似的表达,把他们变成读者熟悉的目的语文化形象。例如:

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译文:三个和尚没水喝。

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译文: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这样的翻译处理,既传达了意义,译文也通顺,受到读者的欢迎。

所谓异化,是指“异己”与“疏远”,不同事物在相互接触中,彼此保持自己原有的特性。翻译中的异化,则是指译者采用相异于译出语作者的表达方式,再现译出语的内容和异质因素。要尽量传达原作异域文化特色、尽量传达原作特有的语言形式、尽量传达原语作者特有的写作方法。由此可见,异化翻译是尽可能地保留译出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展现译出语的异域性。使译入语读者感受到“洋腔洋味洋风景”。其目的是要开拓译入语读者的文化视野,丰富译入语的表达能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在翻译实践中有不少的异化翻译的经典佳例。有的在汉语中广泛使用,如“蜜月”、“鳄鱼的眼泪”、“犹大的吻”、“潘达拉之匣”、“滑铁卢”等等,另外还有一些音译(非地名)更是叫人折服:“乐百氏”、“可口可乐”、“黑客”、“迷你裙”等。

三、归化与异化的融合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从宣扬和传达不同语言与文化和丰富本族语言文化的目的出发,我们就可以发现归化与异化并非水火不容,而应该是相互补充融合、兼而有之。从而实现在跨文化交际中各自的作用。

中西文化中有许多的成语和经典用语非常相似,常用归化的翻译方法来处理。如To be on the thin ice.就可译为如履薄冰,再比如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就可直接翻译成趁热打铁。汉语中也有许多的成语、习惯用语与英语表达方式,文化内涵极为相似,同样可以采用归化的翻译方法。比如中文“旁敲侧击”相似的英语短语就有beating around the bush,“丢面子”可译为to lose ones face,等。

但是,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更是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注意的。为了宣扬并引进各国的文化异质成分,丰富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来处理这种异质文化现象已为常法。比如《功夫熊猫》这部电影中一些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的英语翻译就是这样的例子。异化有助于文化的交流,特别是在当今国际文化交流如此活跃的时代更是显得必要。采用异化法有助于西方国家了解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有助于西方国家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国人了解西方文化传统和习俗,达到丰富汉语词汇和表达的作用,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比如:饺子一词的英译有人用dumping一词来表达,虽然也可以表达与饺子相似的意思,但是“饺子”在中国文化里特有的“团聚和团圆”的文化含义就无法表达出来。而采用异化法,直接音译为jiaozi,就保留了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再如:“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译为The monk run away,but the temple cant run with him!译文采用异化的翻译方法,保留了汉语的文化特色,显得生动形象。

综上所述,在我国翻译界,有人认为“归化”是“翻译的歧路”(刘英凯,1987),更有甚者认为,“归化整体上说是不科学的,无异于往人身上输羊血,得到的不是文化交流,而是文化凝血”(许崇信,1991)。归化与异化只是两种翻译策略或称作两种方法,各有其优势,又各有不足。其实,两者的关系不是一对矛盾的关系,而是各有所长,相互补充的关系。只不过在中国翻译历史上归化法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但是随着近年来全球化的兴起,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深入。对于他种文化的了解的需求越来越强,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在中国导致归化译法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上的排他性和文化民族自负心理也基本消失。在英美国家同样也存在着强烈的想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愿望。这也正是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电影《功夫熊猫》在美国国内受欢迎的原因。当前国际跨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的欲望越来越强。介绍异域文化是当代翻译的一个重要任务。为此要充分认识到异化的这种作用,能异化时尽量异化,不能异化时则应采用归化法。

【参考文献】

[1] 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 玛丽 斯内尔 霍恩比.翻译研究综合法[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6,P5.

[3] Nida,Eugenc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mslation.Leiden.EJ.Brill,1964,159.

[4] 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J].现代外语,1987(2).

[5] 梁艳.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之争及其融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6] 李建忠.翻译中的规划与异化[J].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4).

[7] 杨义德.从读者需求看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1.

【作者简介】

张 健(1982-),四川攀枝花人,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化、翻译.

高朝阳(1980-),陕西咸阳人,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化与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归化文化交流异化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