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要素初探
2009-05-07周虹
周 虹
实施素质教育,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只有坚持不懈地狠抓教学质量,才能确保培养人才的高素质。教学质量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近几年来,我们积极开展了对教学质量管理相关要素的探索,确立了“思想引领、标杆确立、过程反馈、立足根本”的教学质量管理方针,建立了一套比较切合学校实际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教学质量过程控制,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教育观决定教育质量观。笔者认为,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主要是把握教学质量管理四个方面的要素。
一、思想引领——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思想决定行动。教学管理总是受一定的指导思想支配。在教学过程管理中,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管理指导思想。
(一)要坚持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坚持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过程观。
1. 教学价值观
教学的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教学的外在价值。即学校的教育教学要给每一个受教育者完备的、丰富的知识与技能,要让他们通过受教育学到知识,掌握本领。二是教学的内在价值。教学的内在价值是教学的根本价值,即教学是“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2. 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观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地位问题。任何一个人的发展不是靠外界强加的,人的发展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只有外在影响和内在因素不断努力结合起来,人的发展才可能实现。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人格上要平等。
3. 教学质量观
知识数量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才是衡量质量效益的根本尺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其核心是学生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质能力的发展。知识是学生实现一切发展的基础,但不是学生发展真实状况的全部。教师从事的是直面提升生命价值的事业,不能只见知识不见人。课堂教学不能脱离育人的目标,单一地传授教科书所局限的知识,而是要通过每一节课的教习活动激活学生学习的自觉精神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体验和学会主动学习的方法,积淀和养成现代人应具有的思想、责任、理想、信仰等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奠定基础。在学科教学、课堂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感受,关注学生的成长情感需要,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使每一节课都成为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元素。
4. 教学过程观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教学在本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究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要理顺学生、教师、教材三要素的关系,理顺个别与全体、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智力发展的关系,并通过对上述关系的正确处理实现教学思想的管理。
(二)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管理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管理的内涵就是通过调查,研究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有针对性地解决影响教学质量的难点和关键问题,通过科学地设计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机制,完成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从而营造良好的教风与学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诚然,任何一项有效的过程管理体系和机制的建立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对这些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而这些制度肯定会涉及人,包括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因此,要进行教学过程管理,就必须有监控机制。一提到教学质量监控,就容易使人误认为这是针对人的,尤其是把教师作为“假想敌”。其实并非如此,质量监控会涉及人,但决不是要压制、束缚人。恰恰相反,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的教学参与者都能在一个严格的科学制度、良好的教风与学风的教学氛围中挖掘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质量管理中,教师是关键因素,同时又是质量监控体系评价过程中的主要方面——被评价者。因此,“以人为本”应突出“以教师为本”。在研究教学过程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只有突出考虑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使之提高质量意识,主动投入教学研究,提供信息,积极合作,才能获得教学过程管理的最佳效果。而把教师只看做消极的被评价者,则必将大大地削弱质量管理的作用。那么,在教学过程管理中,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作为评价对象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呢?第一,应充分分析研究教师在监控中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障碍,减少教师对监控的反抗情绪和逆反心理。在教学质量监控评价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评价结果,更要重视评价过程,要通过监控评价过程,不断给教师反馈信息。同时采取个别交流、座谈会交流、集体听课会诊、观摩教学、交流教案、集体教学研讨等不同形式帮助教师提高对监控的认识,使教师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教学以及存在的差距,以便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实实在在从监控评价过程中获取教学营养,增强教学信心,从而变监控评价过程为培养提高过程。第二,在监控的同时要努力提高教师的主体作用,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除了加大教学工作奖励力度,设立各种优秀奖外,激励还应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包括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营造宽松环境,提供时空自有;促进个性发展,鼓励改革创新。
二、标杆确立——强化教学过程的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方法由美国的管理学家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后,很快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开始时在企业管理中被运用,后引入教育管理界。我国的许多学校和管理人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尝试。笔者认为,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引入目标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学校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方针、教学目标项目和教学目标值的有机结合。要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就要确立管理标杆,明确教学目标项目,强化教学过程的目标管理。
所谓教学过程的目标管理,就是制定教学全过程的工作规范和目标,使整体的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通过管理使教学目标充分实现。即通过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项目,来确立教学过程管理的标杆。
学校实行教学过程的目标管理,其程序如下:目标的确立→目标的实施→成果的测评。
(一)目标的确定
学校领导首先要和全体师生员工商议,提出教学工作目标。目标的提出要根据以下三点:一是上级教育部门的指令,二是学校管理者的设想,三是学校师生员工的建议。通过商议,沟通领导层和师生员工之间的思想,形成实施目标的合力。然后是目标的分解。目标分解分为纵向、横向分解。纵向分解即目标的层次性,横向分解即任务和责任的分担。在目标分解中,承担者的主动性至关重要,学校领导者有责任引导承担者明确以下关系:一是任务和责任的关系,二是承担者的利益和学校组织利益的关系。这样才能实现目标的内化,形成目标体系。其三是目标的体现。目标的体现一般有定量、定质、定时、定责等几个方面。对学校、学校部门和个体成员来说,一般反映在工作计划、工作任务书、岗位职责、部门工作规划、工作岗位责任制、教师职务聘任制等文字材料之中。
(二)目标的实施
目标的实施是通过学校管理工作过程来体现的。学校目标管理实施阶段的中心是促使目标的达成度逐步增大。关键是激励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不断完善,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越完善,目标的达成度就越大。而且目标达成度的增大,又会促进人的精神和心理趋向更佳状态。为此,在目标实施阶段,学校领导的任务是设法促进这种关系形成良性循环。管理者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管理者在目标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向学校成员进行工作目标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实现工作目标的意义,使全体成员从内心感到所承担的任务是“值得干”的。第二,学校管理者要授予学校成员按目标进行工作的主动权,使他们认识对工作结果的责任。这样,他们在完成每一项工作时,都会从内心里感到是“自己干”的。第三,学校管理者要及时向学校成员提供工作进程中的反馈信息,使他们了解阶段工作状况,激发继续努力的信心。
(三)成果测评
学校实施目标管理是一种重视成果的管理。管理者应以目标作为衡量各部门和成员个体所作的贡献,来对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成果进行测评,以作为下一周期目标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目标管理还强调以目标为基准进行价值判断,以克服主观随意性。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教学过程目标管理的时候,应该确立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标杆。
1. 教学业务目标
它反映为实现学校教学与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达到的成果和教学工作水平,包括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年级组、各教研组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目的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要求及其成果,如教学工作的计划与组织管理,教学过程各环节——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查与考试和质量分析的质量标准与管理,学生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及其管理,教务行政管理基本要求与质量标准,为教学和师生生活服务或保障质量要求及其管理,等等。这些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要求,既要有质量标准和指标,又要有实现措施。
2. 教学发展目标
包括学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建设,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试验与管理,学校教学及其教学管理的发展战略与规划,教职员工的继续教育与培养及教学研究与教学和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的规划等应达到的成果。
3. 教学质量与效益目标
学校教学工作与教学产品质量应达到的标准和水平,师生员工的学习效率、教学效益等应达到的标准和水平。
4. 教职员工福利目标
为调动教职员工进行教学工作质量创新的积极性,学校有关改善教职员工生活福利的项目与设施建设应跟上。
三、过程反馈——建立质量信息的反馈机制
在实施教学质量管理中,借鉴PDCA循环管理方法,重视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是我们采取的重要策略。
PDCA循环管理方法把整个管理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环节:(1)P(Plan)——目标;(2)D(Do)——行动、操作、实施;(3)C(Check)——检查效果,包括核实、比较、掌握信息和反馈信息;(4)A(Action)——处理提炼出新的有效的措施和经验、理论,进入新的一轮循环。
在借鉴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教学过程管理时,加强过程监控、建立信息反馈机制(Check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施过程管理的重点。因为信息反馈是对教学过程管理中的目标、方法、措施进行及时调整和修正的主要依据。否则,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过程管理的预定目标。教学过程管理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管理者接受反馈信息从而作出决策,并不断调整和修正管理行为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在目前的中小学教学过程管理中,存在诸多管理不顺畅的现象,笔者认为这主要是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造成的。主要表现为:目标不明确,致使反馈无力;领导作风不民主或处理反馈信息的方法不当,造成反馈信息流的终止或阻塞;管理层级太多信息传递出现衰减;等等。因此,教学过程管理中,必须要建立起教学过程管理的信息反馈机制。例如,教学质量如何,不能只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检查,更应该重视深入调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情况,广泛、及时地收集教学信息,正确把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作为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依据。一般来说,获取教学信息主要有七条途径:第一,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及时沟通教与学的动态信息(如:《学习委员工作手册》)。第二,开展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第三,以教研组、教科室、教务处等不同层面组织召开教师和学生的各类座谈会。第四,开展听课。制定听课制度,规定各级领导、教师每学期必须听课的最低次数,听课后必须填写“听课评价表”。第五,实行对考试课程进行书面质量分析制度。每门课程考试结束三天内,教师必须认真填写“教学质量分析表”,包含考试概况、成绩分布曲线、较好方面、较差方面、整改措施与建议等。第六,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教学计划的执行、备课、作业、辅导等环节。第七,教务处进行质量跟踪分析和资料反馈,召开质量分析会。利用柱状图分析工具、目标达成度分析工具、增量走势分析工具,分别对总体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学科贡献率、质量问题等实施预警管理。要善于运用各种反馈方法进行跟踪调查,加强反馈手段的现代化,以提高管理水平。如上面提到的教学质量管理中的数据统计分析工具,数据统计的结果和分析,常常能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四、立足根本——切实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教师,是办好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过程管理中要“抓两手”,一手抓教学质量,一手抓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教学过程管理既是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又是与教师“牵手同行”。因此,在明确教学过程监控的指导思想的前提下,要时刻让教师认识到,教学过程管理应该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不是将教师视为“假想敌”,不是“抓辫子”。学校应立足本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健全各种学习、进修、考核、奖励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积极开展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经验交流等活动,保证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建立“师徒结对”制度、教师定期进修制度,激发在职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在教师考核过程中,要充分听取被考核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所教学生的意见,使对教师的考核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对教师的评价坚持实事求是、公道正派的原则,既要全面衡量,又要区别对待,使教师在宽松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激发潜能,发挥创造力,使其成就感得到满足、人生价值得到实现、生命意义得到升华,最终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地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
参考文献:
[1] 刘婧姝,陈国良,卢亚东.关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3(5).
[2] 刘明慧,杨桦.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信息反馈问题及对策[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1995(2).
[3] 蒋志明.切实做好教学质量管理[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