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
2009-05-06颜新武
颜新武
在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中,最使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的就是乒乓球比赛项目,男、女双双获得团体金牌,单打中男、女各队包揽了奥运奖牌。更值得深思的是女队团体,在领奖台上,9名运动员有7名是中国人。这一事实充分地说明了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所谓“国球”它普及在全国各地,无论是大、中城市还是乡镇、农村,对乒乓球这一运动都具有扎实的基础。近几年来,我一直担任着校乒乓球队的训练工作,带领着本校学生,参加了不同类型的比赛。在比赛中,我充分认识到,要提高比赛成绩,除了提高学生的专项技术水平训练外,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加强参赛队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本文将几年来学生在比赛中遇到的一些心理现象及如何训练的方法略作阐述,供同行探讨,以便共同提高。
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多血质、黏液质的人比抑郁质、胆汁质的人更适合于参加运动训练,并常常在比赛中表现出较高水平。观察力敏锐的选手,善于在比赛中抓住战机;想象力丰富的选手,更富于创造性;而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选手,则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坚忍不拔的精神。乒乓球这项隔网对抗性的运动,只有一只小小的乒乓球,一片球拍,一副球台,虽然设备简单,但在运动中攻防变幻,其内功却高深莫测。准、狠、快、转等技术千变万化,在打球时要根据对方的球艺采用不同的战术,由于对方采用的打球方法不同,导致运动员的心理变化较大。在比赛时,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心理现象。
一、 过度紧张的心理及克服的方法
过度紧张的心理,使大脑皮层对植物神经系统和皮层下中枢的调节活动减弱、呼吸短促、心跳加快,有的甚至四肢颤抖、尿频,导致运动员心理活动失常,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打球上去,对动作知觉和表象模糊不清;对教练员的嘱咐听不进去;严重失去控制自己的行动能力。这种心理现象对中学生来说是常见的心理现象,严重影响比赛成绩。
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平时以学习文化课为主,在技术心理上和专业运动员有一定的差异,过度的心理紧张表现得更为明显、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赛前几分钟,由于环境气氛的关系引起心理紧张。去年在县举办的乒乓球比赛中,有位队员出现尿频现象,赛前连续上卫生间,当我发现时,就断定他已犯过度紧张的心理。我就运用音乐调节法,叫他的姓名,让他唱一首自己爱唱的欢快的歌,唱完歌就参加比赛,使他在比赛中技术正常发挥,很快就打败了对手。赛后他和我说:“颜老师,我赛前很紧张,不知为什么,尿也很多。你叫我唱完歌后,紧张的心理就不知不觉消除了。”二是遇到对方球路不同,或者使用特殊的球拍,会使运动员产生过度紧张的心理现象。同年,在县乒乓球团体赛时,我校队员一号种子和兄弟学校的队员比赛时,对方使用的是硬拍,在打球时我校队员采用了高吊弧圈和前冲弧圈,但对对方没有一点杀伤力。我校队员认为自己打球的质量很高,可对对方毫无威胁,使他产生了过度紧张的心理,在莫名其妙中败下一局。第二局时,他同样采用自己的打法,结果还是败阵。当我发现问题时,就对他说:“你不要紧张,对方是一位不会打球的运动员,你尽量打近台,少攻球,但打球落点要好,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每得一分就大吼一声,用自己的勇气吓倒对方,迫使对方紧张。”这样一来就挽回了局面,最后取得了胜利。消除过度紧张心理,采用大吼一声的方式,其实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阻断思维法”。克服过度紧张心理的方法很多,如:表象放松法、自我暗示放松法等等。只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摸索,一定能找到更多的方法来克服过度紧张的心理,为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服务。
二、 害怕的心理及克服的方法
不是久经沙场的老运动员而是普通的中学生,在赛场上害怕的心理显得尤为突出。我做过调查,有90%的学生在比赛场上有害怕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常常会打乱人的神经系统的控制,引起机能的失调,使运动员在比赛时不能发挥应有的水平。乒乓球比赛中出现害怕的心理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自己对自己压力过大,自己必胜;二是对方名声很大;三是对观众、环境不适应。
2006年,我校一、二、三号选手参加县乒乓球比赛,一号选手论乒乓球攻打的技术比三号选手要强,但在半决赛中却败于三号选手。原因是,一号选手连续几年都是县里的冠军,对自己压力过大,自己必胜的心理使得他在打球时产生害怕心理。而三号选手认为自己打不过一号选手,在比赛时没有心理压力,放开手脚攻杀,动作干脆利落,反而打败一号选手。在决赛时,三号选手由于在半决赛中打败了一号选手,一心夺冠,造成较大的自我压力,使得他在与二号选手对抗时产生害怕失球的心理,导致他在赛中动作变形,攻杀质量明显下降,败于二号选手。比赛结束后,我叫他们说说失败和胜利的原因,他们一致认为“害怕心理”严重影响了比赛。
运动员害怕心理的克服方法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要了解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具体做法一般采用:一是激励法,激发运动员的比赛勇气,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二是采用模拟法,让运动员参加各种环境、各种气氛下的比赛,锻炼他们的意志,丰富他们的比赛经验,提高比赛成绩。三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不要把名次看得太重,要认认真真打好每只球,做到该攻就攻,该防就防,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三、 好胜的心理及克服方法
好胜心理是乒乓球比赛中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心情过分急躁,很想尽快打败对方,造成自己连续失分,结果败于对方。乒乓球比赛,正如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游击战,要灵活机动,根据对方的特点既要狠、又要稳,既要快、又要慢,每只球的落点都要认真仔细,既打近台、又打远球,做到远近结合、变化无常。北京奥运会上女子单打半决赛中,小将郭跃与老将王楠对打,论打球的技术,郭跃不低于王楠,但由于小将郭跃心情急躁,有好胜心理,造成攻球失误较多,结果败下阵来。同样,男子单打决赛中,王浩与马琳,马琳接球的落点时近时远,造成王浩攻球不是落网就是拉空,结果输给了马琳。好胜的心理对于普通的中学生来说表现更为平常。克服好胜心理的方法: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其次,要求学生要认真负责,咬紧牙关,一分一分地打,不要产生好胜心理;第三,进行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训练,连输两分必须暂停下来进行自我调节与反思。
四、 过稳的心理及克服方法
在乒乓球比赛中,由于胜败结果的压力,使有些运动员不能发挥出自己具备的专业技术水平。打球时多防守少攻杀,该攻的球不攻,该杀的球没杀,表现出一种过稳的心理现象,使自己失去了攻球的机会,由主动变为被动。过稳的心理是乒乓球比赛中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哪怕是国际名将也与普通学生一样,会产生这种心理。我从电视中看到,国外的乒乓球队员过稳的心理表现得更为突出,他们防守能力要强于进攻能力,搓球、削球的技术特好,而快攻的技术不如中国名将,其中原因之一,我认为就是过稳心理在作祟。马琳的“前三板”,王浩的“直拍横打”,都充分体现了在乒乓球比赛中必须要攻杀,要敢打敢拼,发挥自己最佳的专业水平。前面提到的我校一号选手败于三号选手的例子中,其一号选手败阵的原因中也有过稳的心理所造成的原因。过稳心理克服的方法,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勇敢拼搏、敢打敢杀的精神;二是加强专业技术的训练,提高攻球、杀球的能力;三是采用模拟训练法,丰富比赛的经验。
乒乓球运动,设备简单,不受场地、气候条件的限制,运动量可大可小,男、女、老、少皆宜。这项运动具有明显的竞争性、规范性、观赏性,深受广大群众的爱好。提高专项运动的技能是每个体育工作者的任务,近几年来,我对乒乓球专项技术和运动员的运动心理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总结,本文是我在实践中遇到、见到的实例,在此仅作简单剖析,权作抛砖引玉。
(武义县金穗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