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园林绿化刍议
2009-05-04廖振翔
廖振翔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与城市建设息息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规模急剧膨胀,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受到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依赖,保持着相对稳定和动态平衡,人们在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的前提下,必须主动改善和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城市园林绿化,可以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小气候。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生态保护;生态平衡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主要空间,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整个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生态环境是就地球而言的,地球上生存着几百万种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有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人和动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动态平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条件。
一、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迫切性
生态环境保护是运用生态学原理,研究与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小则涉及一个区域,大则涉及一个国家及整个地球。当今世界面临的水土流失,森林锐减,人口聚增,贫困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物种消失,“三废”污染严重,土地沙漠化和盐浸化,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等环境问题大部分与生态有关,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球的战略问题,它不仅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城市的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它具有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性大的特点,城市生态平衡易破坏而难以恢复,城市环境的破坏又会对人类产生危害。使人类自食其果。城市园林绿化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区域乃至全球环境的基础之一。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为城市增加自然因素,是最根本,最积极的措施。做好城市绿化工作是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净化城市的重要手段,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基本途径。绿色植物存在着强大的净化功能,千百年来自然净化作用一直在为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高楼大厦、道路、桥梁,如果不进行绿化建设,只能加剧生态失衡,并不适合人们生存的生态城市,更不是文明城市。发展绿地、广植树木是改善人们生存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最积极,稳定、长效、经济的手段。21世纪将是人类回归自然的世纪,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将是人类共同的任务。
二、城市绿化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植物是天然的绿色屏障,具有改善环境、美化环境、监测环境、保健防灾的特殊功能。
(一)净化空气
城市的各类绿地,以它巨大的叶面积、浓密的枝干,阻滞吸附空中的灰尘,飘尘的同时还能滞留、分散吸收空气中各种有毒气体,从而使空气得到净化,绿色植物是净化大气的特殊“过漶器”,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降低对大气的污染。据有关资料表明,每公顷的树木,1年能吸收二氧化碳324t,产生氧气216t。每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1天可以消耗1t的二氧化碳,放出0.73t氧气。
(二)调节小气候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深刻影响着小气候,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和空气湿度,吸收太阳放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侯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资料表明,当夏季城市气温27.5℃时,草坪表面温度为-20-24.5℃;而在冬季铺有草坪的足球场,表面温度则比裸露的球场表面温度提高4℃左右。
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以提高空气湿度。利用树木和其他植物来调节整个城市或居民区内的空气湿度,效果最为明显。据观测,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1-20%,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
城市的带状绿地,如道路绿化与滨、江、湖绿地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可以把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减低风速发挥防风作用。
城市园林植被作为城市中宝贵的绿色资源,通过其叶片大量蒸腾水分而消耗城市中的辐射热,以及通过树木枝叶形成的浓阴,遮挡太阳的直接辐射热和来自路面。墙面和相邻物体的反射热,而产生的降温增湿效益,从而缓解城市的热岛和干岛效应。
(三)减弱噪音
现代城市中工厂林立,建筑工地比比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震动,摩擦和撞击等而不断产生噪音;同时汽车、火车、轮船等也轰鸣尖叫,这些噪音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的还将危害人们的健康,而利用绿化树木的庞大树冠和枝干,则可以使声能消耗而减弱,据测定在没有树木的高大建筑林立的街道上,噪音强度比两侧种满了树木的街道上大5倍以上,园林植物是噪音“消减器”用来隔离噪声源,可使居民区减弱或避免噪声的干扰。
(四)美化环境
园林植物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植物栽植后,四季葱绿,植物千姿百态美丽的外形,丰富了环境的空间变化;枝干的高低错落,树冠的大小差异,树形的多种多样,打破了建筑物的平直单调而使得生动、活泼、多样。从而加深了城市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各类植物随着季节变化,呈现出不同季相色彩,既能反映大自然的天然美,又能反映人们精心布局的艺术美。植物的芳香带给人们嗅觉上的享受和满足,植物群落的繁茂,引来了各种鸟兽,增添了城市的活力。绿色植物组成的构图和随季相变化的绿化道路,可使人产生美感。因此城市进行绿化后,就会变得绚丽多姿,生机盎然,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居民生活质量。
(五)防灾减灾
城市中园林植物的防灾减灾作用,主要体现在防火、防风、护岸上,许多园林绿化树木具有强大的耐火性,有着突出的防火功能,比如珊瑚树,当它的叶片全部烧焦时,也不会发生火焰,树木和草地均可降低风速,减少尘埃风沙危害,树木和草地均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护岸、保土,减少泥沙对河湖的淤积。
(六)监测环境
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要比人类敏感得多,在环境污染的情况下,污染物质以植物的毒害也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植物的这种反应就是环境污染的“信号”,人们可以根据植物所发出的“信号”,来分析鉴别环境污染的程度。
三、城市园林绿化中的误区
日趋严峻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使得
园林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日益彰显。创建园林城市的目的,就是要以园林学指导城市建设,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景色优美、生态平衡的人类聚居环境。
但是,由于观念和认识上的种种误区,致使园林城市建设存在着重称号、轻实效;重指标、轻内涵;重装扮、轻治理;重人工、轻自然等不合理现象。各地城市在园林建设中普遍存在4大误区,严重阻碍了园林城市的持续发展。
(一)精于人工,疏于自然
由于一些城市决策者存在着重宣传、轻实效的思想,对于一系列如“国际花园城市”、“森林城市”等称号十分热衷,抱有“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的思想。频繁的创建活动不仅干扰了正常的城市建设,还造成发展方向不清、目标混乱的状况,也浪费了大量建设资金和宝贵的自然资源。
“花园城市”(CaardenClty,或译为园林城市)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政治家霍华德1898年发表的《明天的花园城市》一书中,实际上是指城乡—体化的城市模式。如将“花园城市”理解为用大量的花草装扮城市,则有悖于“花园城市”的初衷。
20世纪60年代,德国学者提出“森林城市”的概念,旨在营造环抱城市的“森林”,既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又防止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张。“森林”其实是人工林地的概念,真正的森林与城市是两个难以兼容的生态系统,如将“森林城市”理解为城市与“森林”的高度融合,或以造林的方式建设城市,其结果或是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或是城市形象的呆板乏味,或是混淆森林与树林的基本概念。
(二)精于装扮,疏于整治
由于园林城市建设被简单地看作是城市绿化或美化,导致各种矫揉造作的景观作品大量涌现。而盲目跟风形成的“广场热”、“喷泉热”、“雕塑热”、“草坪热”等,表明城市决策者在关注景观整治的形式美和视觉冲击力时,忽视了园林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自然空间复兴的内涵。在亟待复兴的城市河流沿岸,是造价昂贵的亭台楼阁及铺装广场;日益退化的自然空间得不到合理整治,反而成为杂草遍地、突出“生态”的借口;单调贫瘠的城市环境得不到有效治理,造成城市生物种群数量的锐减;污染严重的城市河湖水系湿地,形成一片片光秃的水景或单调的芦荡。
(三)概念混乱,方向模糊
由于对“以人为本”的片面认识,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肤浅理解,造成园林绿化过分追求人工景观,繁琐的构图、丰富的材料、缤纷的色彩、粗劣的雕塑、堆砌的小品和牵强的主题,成为设计的主旋律。大量的人工小品成为园林“文化”的象征,充斥在园林绿地之中。这些符号化、图解式的园林小品模仿了历史文化的外在形态,仅仅是一种极其肤浅的表达方式。正因为其缺乏对历史文化成因及其存在意义的理解,反而是没有文化的典型表现。
世界各国的优秀园林作品无不将自然文化作为设计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表现,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自然的成因、顺应自然的规律、利用自然的能力建设园林已成为国际潮流,片面强调中国特色,忽视自然景观的优越性,导致全国园林景观趋于雷同,出现“千园一面”的尴尬局面。
(四)重城轻园,难以和谐
城市发展具有巨大的拉动经济的作用,使得城市发展处于优先地位。一方面城市的无序发展造成自然空间的进一步退化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混乱的城市空间也难以通过园林绿化得到彻底改观。
建设生态健康、环境优良、景色优美的园林城市,必须实现城市、自然、园林的和谐共存。城市园林应作为城市与自然之间的纽带,在两者之间起到了协调与过渡作用。既能防止城市环境对自然空间的过度干扰,又能以人性化的自然景色与城市景观相融合,同时满足了广大市民的要求。唯有坚持自然优先、园林优先的城市建设方式,才能营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园林城市。
四、结束语
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仅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而且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以人为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实现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