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袋戏的回忆

2009-05-04王东城

就业与保障 2009年3期
关键词:布袋戏提线木偶闽南语

王东城

在闽南,或者是一些流行闽南文化的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精美玲珑的木偶戏向来不缺少喜爱它的观众。尤其是在祖辈、父辈那些个娱乐极度匮乏的年代里,木偶戏成了一种最为普及的戏曲样式,可谓是街知巷闻。一场小小的演出,便可造成万人空巷。大人们喜欢,黄发垂髫者尤其耽悦其中。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拉着姐姐和奶奶一起去庙会里看木偶戏。天真的年岁里多少喜于猎奇,热闹纷呈的木偶戏毫不例外地成为我的追崇。只要一听说庙会里面有木偶戏,就会不安分起来,匆匆扒上几口饭糊弄一下妈妈,便一阵小跑去看表演了。

木偶戏在闽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提线木偶,另外一种便是布袋戏了。提线木偶技巧艺难,尤其是操作那些繁杂的线规。这种独特的手艺很难掌握,也正因为如此,提线木偶开始蜚声国际,在一些重要场合作为重量级节目的“出镜率”也越来越高。相较之下,布袋戏就更加通俗平易一些。把制作精巧的木偶道具套在手上,表演者只需藏在戏台后面唱念插科就行了,对场地的要求也很随意,几尺见方的地儿就足够容纳一场表演了。因此,在老家县乡的庙祝集会里,常常可以见到布袋戏的身影。

布袋戏的表演由五六人协作完成,有的配乐,有的唱词。配乐的乐器一般有唢呐、三弦、二弦,有时也会用到琵琶和洞箫,唱词的人同时还要操作木偶的活动。他们共同的劳作为我们奉献了一出出精彩的布袋戏。老家一带的布袋戏是用闽南语唱就的。除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外,还有很多声调是普通话学不来的。古香古色的,很有时间的味道。不细心听,就会难以置信:这是我们平时惯用的闽南语吗?竟然如此动听!

布袋戏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地方还在于它那各式各样纤小弄巧的木偶造型,有人物、有动物、有兵器……几排木偶整齐地挂在戏台后面,表演时,就可信手拈来。我曾趁戏班的人去吃庙会伙食的时候,跑到戏台后面偷偷把玩过一些。面对着爱不释手的木偶,那时候心里总有一个妄念,就是很想拥有几个同样的木偶。不过这些想法只是停留在脑海,我更迷恋的其实是布袋戏带给我的欢乐。布袋木偶是我儿时的温暖排遣,就像日后读到鲁迅笔下明快的绍兴乡下社戏,心中总会升腾起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暖烘烘的。

家对面有个虔诚的商人,有一年过春节的时候特地花钱雇了一个布袋戏班子在门庭前面表演。敲锣打鼓的,一派的喜气,不一会儿就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但是较起以前熙熙攘攘的庙会,终究是没有什么可比的。戏班这样表演一上午,顶多拿个两百来块,五六个人平均起来不过三四十块,而且一年又能有几回这样的表演呢?生计一难,表演少了,手艺自然就生疏了。再说我看到的那个戏班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大爷,布袋戏的传承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十三岁那年,我便开始了异地求学的生涯。回家的次数少了,沉溺于家乡风物的时光更是寥寥无几。每每放假回家,也总是很难再逢庙会的活动了,渐渐的,布袋戏就从我的生活中远去。但至少欣慰的是,十三岁以前,我是布袋戏的忠实观众,并且是出于真实的愉悦。不像现在,看到辈儿高的老艺人和略显稀疏的布袋戏观众,心里清一色的是暗淡的乡愁。

那偶尔还能见到的布袋戏,那些和姐姐、奶奶一起看戏的日子,都融进了老家无数个白天与夜晚。那些曾经熟识的造型、旋律,在我的记忆里永远弥荡着一股别样的情愫。

猜你喜欢

布袋戏提线木偶闽南语
厦大研发闽南语识别系统
清代木刻版闽南语歌仔册考释
陕西合阳提线木偶戏发展思考
家班聚散:福建南派布袋戏微观察
泉州提线木偶动作形式探微
客家提线木偶戏的艺术传承及改善路径研究
布袋情缘
一天早晨
闽南话
“非遗”视角下的布袋戏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