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建设平台的发展与展望
2009-05-04贺志强韩政涛贺龙祥
贺志强 韩政涛 贺龙祥
【摘要】资源建设平台的应用历来是资源建设的重点内容,文章以不同时期教育资源建设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为依据,将教育资源建设平台划分为三代资源建设平台,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其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展望,希望为促进资源建设平台更好地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资源建设平台;单机版资源库;校园网资源管理;区域资源共建共享;资源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4—0067—06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断深入,新一轮课改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将其作为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为了提高教育资源的应用水平和范围,各种形式的资源建设平台应运而生,它们在不同时期为教育信息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也极大地提升了区域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如单机版教学资源库、专题资源网站、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学科教学资源库和学科主题资源网群等,它们都揭示了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为提高资源建设质量和扩大其应用效果而做出的不懈探索。文章以不同时期教育资源建设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为依据,将其划分为单机版教学资源库、校园网资源管理平台和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并对这几种资源建设平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资源建设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展望,希望为促进资源建设平台更好地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 第一代教育资源建设平台:单机版教学资源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它对教育领域的介入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理论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发现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应用有助于丰富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们开始尝试搜集相关资源在课堂中使用。但由于缺乏网络环境支持,教师不能借助于网络搜集资源,使得教师拥有的素材量十分地有限,导致教师不能借助于丰富的素材资源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应用于教学中,这极大地限制了多媒体课件教学优势的发挥。
在这种背景下,将资源搜集和整理后,借助于某种工具(软件或光盘)将其汇总到个人计算机上供教师使用的这样一种方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素材,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使用资源的兴趣,很快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同时,它是由教师等专业人员搜集和建设,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参考性。我们称其为单机版教学资源库(图1)。
单机版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十分简单,它不需要借助于网络,用户只需要将其安装在本地计算机上就可使用。它主要分为软件类和光盘类两种,都是通过特定的界面(窗体或WEB浏览器)向用户显示资源信息,以供用户查看和使用。资源库中的资源一般按知识点为框架,以树型目录分级呈现,部分资源库还用不同图标来标识不同类型的资源,方便了用户的识别选择。用户只需选择相应知识点,就能查看和使用相应资源素材(图2)。唯一不同之处在于软件类资源库需要安装后才能使用,而光盘类资源库只需放入计算机光驱中就能直接读取。同时,部分资源库软件还提供了建设个人资源库的功能,教师搜索到有效资源(也可以是自创资源)后,可以保存在本地计算机的特定文件夹中,只需选择对应目录就能使用这些资源,方便了教师的备课。[1]典型的单机版教学资源库有:科利华公司开发的科利华教育教学资源库、北京清华同方思科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资源宝典”系列和北京圣慧文通文化发展中心开发的新课标便携式同步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等。
以科利华教育教学资源库为例,它包括了中小学各个学科的文字资源、多媒体资源、电子图书以及实用软件和工具平台。其内容涵盖了课堂教学、备课参考、课外知识、百科知识等诸多主题,采用“知识点关联资源”的主题资源形式呈现资源,按知识点对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再按资源类型对资源进行进一步分类整理。用户选择某学科的主题资源打开后即可看到各种资源类别栏目,直接点击即可显示该栏目下所有资源列表,并进行后续操作(表1)。教师只需将该软件安装到个人计算机上后,即可直接通过窗体界面点击相应功能按钮使用。
因为单机版教学资源库的资源是由专人搜集和建设,应用于教学中的价值比较高。并借助于良好的资源呈现形式,使教师能够十分便捷地使用资源。一度提高了教师们使用资源的兴趣,并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应用。
二 第二代教育资源建设平台:校园网资源管理平台
随着学校校园网的陆续建立,并实现了与互联网的对接,以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逐渐提高,更多的教师已经能够借助网络获取信息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而单机版教学资源库却渐渐不能满足需求,“一机一库”的应用方式不仅安装烦琐,也不便于资源更新,使得用户和资源数量十分有限,加上部分资源库缺乏资源检索功能,单机版教学资源库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使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表2)。
将资源库由本地计算机移植到统一的服务器中,校园网内用户通过网络访问该服务器来获取资源的方式,解决了用户有限,资源检索难和资源数量有限的问题,成为对资源库应用形式的一种很好的升级,即校园网资源管理平台(图3)。
教育软件公司聘请各类专业人员从网络上收集资源和制作资源,搭建资源库,并开发出一整套资源维护和管理软件。各类学校根据自身的需求,从教育软件公司购买成套的资源管理软件和资源库安装在校园网上,用户在本网络内部可以方便地访问和下载资源, 管理员负责定期更新和维护平台内所有资源(图4)。各类资源管理平台都提供了资源检索功能,用户输入检索条件后,相关页面会以列表的形式显示所有符合查找条件的资源以供用户选择使用。资源管理平台还增加了资源库更新的功能,即在资源库搭建完成以后,可以把教师制作的或网络收集的优秀资源上传到资源库(赋予教师资源上传权限或提交管理员上传),经管理员审核后即可供其它教师使用,这种方式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资源库的内容。[2]典型的校园网资源管理平台有: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等开发的清华同方新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http://www.cmdl.net/MDL/resource.asp)、北京金洪恩电脑有限公司等联合开发的洪恩资源库(http://61.132.120.215/nwfs/)和K12公司开发的K12资源库5.0 (http://demo.k12.com.cn/derup/gate/res.index.php)等。
以清华同方新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为例,它的资源中心子系统分为高中、初中、小学三个产品版本。内容分为媒体素材库、课件库、教与学工具和模板库等多个子库,包含了丰富的各类多媒体素材。用户可直接下载素材,或将其保存在系统分配的“个人收藏夹”以供备课使用。为了提高用户检索资源的效率,该子系统还提供了“按学科浏览”、“按资源库存浏览”和“高级检索”三种检索方法。同时用户可以通过内置的资源编目工具,对资源进行编目后上载资源实体,经管理员审核后就可以共享给其它教师使用,丰富了资源库的内容。各学校只需购买该软件和配套资源库,再安装到本校校园网后,该网络的所有用户都能够访问和下载使用资源。
资源管理平台资源来源广、形式多样,资源内容和数量丰富。同时,由于资源最终统一于同一资源服务器中,便于区域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对其进行统一管理。资源管理平台对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产生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三 第三代教育资源建设平台: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和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实施,我国教育城域网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为同一地区内所有学校的资源开放、共享和整合提供了网络保障。而由于校园网资源管理平台的服务对象仅限于本网络内部用户,限制了与外界的资源共享和交流。长期使用后,成本投入增大,资源日渐陈旧,垃圾资源增多,抄袭严重,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浮现出来,导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维护困难(表4)[3]。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提出和不断完善,启示可以在区域内教育主管部门主持下,各级各类学校依托本校的优势学科,组织优秀一线教师建设优质资源,并借助于教育城域网将各校的优秀资源进行共享,以供同一地区内所有学校使用,我们称之为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图5)。[4][5]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制订统一的元数据规范标准,并按学科知识为框架等方式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来设立资源站点,各学校组织本校优秀教师参与该资源站点的建设工作。同时,各学校定期将资源实体保存至本校资源站点,并将资源通过一定规则编目(便于资源管理、浏览和查询等)后将资源目录(元数据)保存至本校资源站点并同时上传至中心主管部门,而各资源站点之间通过一定的信任关系来实现资源的互访,用户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取资源:①通过中心主管部门的中心平台查询资源信息,用户在此平台输入查询条件后,该平台会向各个资源站点查询本资源,由各方返回查询结果后在该平台汇总供用户选择,用户选择对应资源后通过URL链接至相关学校的资源站点访问资源(图6);②直接键入资源站点URL地址访问资源。如果建立了公共资源库,可以将资源实体同时上传至公共资源库,由用户自由选择从资源站点或公共资源库下载资源(图7)。[3][5][6][7]典型平台有:K12公司与IBM合作开发的K12网格资源平台(http://demo.k12.com.cn/derup/),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即G12A联盟)( http://www.g12a.org/toNodeIndexAction.do)和跨越式新课程学科主题资源网群(http://www.edures.com.cn/xkc/xueKeIndex.html)等。
以K12网格资源平台为例,它以“建立动态资源库,解决资源孤岛”为目标,采用“资源分布存储,目录集中检索”的技术原理,实现了资源分布存储、资源站点树状分布、支持无限层次的资源站点结构和高性能的资源全文检索技术等功能,也就是说可以在区域(地、县、区)甚至大到省或全国范围内构建一个资源共建共享联盟。这样就实现了区域范围内单个个体由封闭、独立地建设和使用资源到个体之间协作、互利地建设和共享资源的飞跃性发展,而各单位、各学校要做的工作却并没有增加(表5)。各建设单位只需将此平台安装在本地资源节点,进行相应配置即可建立一个区域范围内的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应用,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分布建设和分布管理,形成了一个充分开放的资源服务网络体系结构,提高了现有优秀资源的组织性和利用率,更好地发挥了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
四 总结与展望
三代资源建设平台的发展,从单机版资源库,到校园网资源管理平台,再到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是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为各地和各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下图对三代资源建设平台进行了分析比较:
虽然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实现了范围内的资源共建共享,但是随着对教育资源质量和数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新的问题暴露了出来:缺乏一体化统筹管理,项目建设难以持续发展;缺乏有效的奖励机制,资源建设者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的资源应用情况筛选、推荐与跟踪反馈机制,加大了用户检索和使用合适资源的复杂性等。为此,资源建设有必要引入相关绩效评价和项目管理机制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资源建设绩效考评:为用户提供多种形式的应用评价与反馈功能,通过读取用户对资源的访问量、评价度和打分,系统自动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类与整理,按周、月、年得出各级各类资源的排名,根据资源应用情况实现资源的自动分级与筛选推荐。借此对资源建设单位进行有效的激励,提高其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以提升资源质量。同时用户能够更方便快捷地找到合适的资源,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8] (图8)。
2 资源建设项目管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相关项目考核和检查信息,各建设单位和负责人按时上交相关建设文档。上级主管部门审查这些文档后,合理下拨经费和安排下阶段计划,并及时发现项目建设中的问题,按实际问题的大小组织相关教研员或专家对项目建设给予指导,以保证项目的完成质量。通过制定完善的项目管理计划,实现各类角色之间良好地沟通,便于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把握项目进度,对项目经费、人员和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以促进资源建设项目更好更快地完成。
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问题,一直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而资源建设平台开发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资源建设的质量和利用率,它们在不同时期为促进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相信随着教育理论和相关支持策略、技术的不断成熟,教育资源建设会有更多更好的应用形式产生,使资源建设获得更长远、更快速的发展,从而达到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艳,夏新华.浅谈如何建设个人化学资源库[J].化学教学, 2006,(6):51-52.
[2] 吴永红.学校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 2004,(11):66-69.
[3] 郭海波.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现状分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40-43.
[4] 赵英,黎琳,雷强.网络环境下的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6,(17):39-41.
[5] 尹睿.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9):48-51.
[6] 王英琴.建设开放的资源管理平台[J].信息技术教育,2003,(5):95-96.
[7] 程鹏,车云霞,孙宏伟.高等化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J].中国大学教学,2006,(1):14-15.
[8] 傅骞,代永兴,李娜.教育资源区域共建策略及支持平台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7,(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