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大学生村官
2009-04-30潘则福
潘则福
从2008年开始,中组部将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上任职。
2008年12月22日,习近平在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上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对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来信的重要批示,提出要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那么,大学生村官们在基层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出路又在哪里?对此,《廉政瞭望》记者到四川、重庆、福建等地进行了调查。
怎么下得去
——村官为何变乡官?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些地方,大学生村官没能下到村里,而是留在了镇上的党政机关。
如此次受访的16名大学生村官大都有被镇政府机关借调的经历,而其中一部分就此一去不复返。
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村官“下不去”呢?
四川省德阳市一名干部称,大学生村官变成乡官与镇一级的领导干部爱才分不开。大学生村官对于人手少、人才缺乏的乡镇机关来说,肯定是“香饽饽”。
重庆市垫江县某镇的大学生村官管浩的经历就印证了这种说法。
2008年11月上岗至今,他的身份一直都是该镇党政办主任助理。日常工作主要就是协调党政办和镇机关其他单位之间的事项,实际上就是秘书兼打字员加电脑维护,偶尔参加一些饭局。这些在他看来不起眼的“小事”,镇里的干部却觉得都是大事,“那些报告可是一个字都错不得”。
他来镇上报到的第一天,镇长找他谈话,希望他能留在镇上帮忙。于是,两天之后,管浩从镇上的老旅馆搬进了党政办的办公室。这一住,几个月都不曾到自己所驻的村去一次。
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位干部觉得应该看到这个问题的另一面。农村的很多工作和发生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有一定的农村经验来支撑,比如在处理突发事件、邻里纠纷、村民干群矛盾时就很难要求大学生村官立刻上手。因此,乡镇借调他们,也有可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
怎么干得好
——当好村官?先当好村民!
王鑫,四川省某县洞子村大学生村官。“当时感觉来了就可以大干一场,培训的时候,党校的老师也说‘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2008年国庆假期结束后,王鑫来到洞子村报到。
到村里的第5天,面对坑坑洼洼的山路,王鑫就和村里的张书记说,2个月之内,我要找到一家企业赞助,把水泥路修起。一旁的村主任老周说,小伙子,你好天真!为了这口气,王鑫跑遍了县城所有的关系,愣是空手而归。
从县城回来那天晚上,他在张书记家坐到11点。“小伙子,水泥路我和老周十几年了都没修起来,你这才来几天,事能成吗?”
那晚,张书记建议王鑫先把村里的基本情况了解一番,有多少户、多少外出务工、多少孤寡老人……都必须记住。
来到村上4个月了,王鑫坦言自己还没有融入农村的生活。
前几天,王鑫又一次来到五社老孙家,这已经是他第4次为建沼气池来找老孙了。镇上承诺发展一口沼气政府补助1500元钱,然而不管王鑫怎么解释,老孙总觉得儿女都不在身边,自己一个人在家,再花1500元来弄沼气池,很浪费。王鑫又一次铩羽而归,他实在找不到什么办法来说服老孙了。
在洞子村干了近30年的张书记这样认为,“我们是很欢迎小王的,一些工作我们反而没他们管用。一些事,小王一去就灵,村里人觉得大学生比较公平。但他对农业、农村、农民实在不了解,时间久了会影响他工作积极性的。”
代干部打报告、做各类统计报表……张书记细数王鑫给村里带来的诸多好处。
但这与王鑫初时的豪情壮志相去甚远。每次翻看自己打印的首届十佳村官先进事迹时,王鑫会走神:我适合来农村吗?
这样的境遇,文国云似曾相识。2007年9月刚到威远县条件最差的铺子湾镇双岭村时,他遇到了和现在王鑫一样的问题。
不同的是,文国云在村里“沉得更深”。在了解到村里缺乏资金、土地撂荒的现实后,他开始想办法。办一个帮扶基金,给困难家庭送家禽、送书籍、送技术,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后来的事实印证这是适合双岭村情的发展之路。为了筹集资金,他一边在网上建立“同心帮扶基金募捐平台”,一边找镇领导、村干部和企业老板。幸运的是,这个想法得到了村镇支持。
绵阳市某镇综治办主任苏雄峰觉得像王鑫这样的情况比较普遍。“我们镇的几名村官也是这样。”他说,以他多年基层的工作经验来看,要想在农村立足,首先要做好一个村民,了解村情,“我觉得大学生村官首先要是一个合格的村民,这样才能谈发展。”
怎么流得动
——要有上升空间和新“出口”
从绵阳返回成都的时候,记者收到了王鑫的电话,称其参加的2008年四川省地方公务员考试综合成绩出来了,“第三名”。最新的消息是,王鑫的体检已经顺利通过,接下来,他将等待近期的政审。“能走的话,我还是想走。”
而他心中的的标杆文国云,也选择离开。2008年8月,文国云考上威远县工商局公务员,到该县连界工商所工作,离开了自己热爱的村官岗位。
近日,文国云在接受《廉政瞭望》记者采访时说,当初被威远县工商局录用时,他也犹豫了几天,“很舍不得离开”。但一想到3年后的出路问题,还是选择了走人。
四川省的政策和全国大部分省市一样,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之后,出路不外乎考公务员、自谋出路或者续聘3种。此次受访的16个大学生村官愿意留在农村创业谋生的没有一个。大部分坦诚地承认,村官不过是自己的过渡,服务期满后自己的首选是公务员。
一面是基层留不住人才,一面是受就业压力影响,应届毕业生对村官趋之若鹜。
2008年12月31日,重庆市2009年选派大学生村官工作结束报名,来自全国各地的40733名大学生报名争夺2500个村官名额。公开的数据表明,重庆市2009年大学生村官的录取比例是16∶1。
《廉政瞭望》记者了解到,在成都、重庆、福州几个高校的一些毕业生中,报考村官依然是他们就业的重要选择之一。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2009年,我们该如何避免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晃悠一年半载就“拍拍屁股走人”?
作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试验区的重庆市开出这样的“药方”:该市的“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规定大学生村官任职满两年后,经考核合格可被直接录用为公务员。
国家的政策是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服务满两年后,经过考试合格者被录用为公务员。重庆市则更进一步,将“考试”改为“考核”,一字之差,对学生来讲更加明确、也更加直接了。管浩对记者说“这样心里就踏实了,可以安安心心在这做点事。”
重庆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的秦玉明教授认为,农村太需要“永久牌”的村官了,要实现村官的职业化。当然这首先就要有适合农村现实的培训机制,而这也是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公务员—党政领导干部”的培养链的关键一步。
青海省社科院一位专家认为,大学生村官应该是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薄弱环节的重要力量。如果有适当的政策支持,这些领域可能成为大学生村官流动的新出口。而如何让大学生村官主动、自愿到这些领域,目前还需要政策推手。
就在一些地方纷纷为大学生村官沉不下去、呆不长久而苦恼时,在全国较早实施“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河南省鹤壁市,却将人员稳定率保持在90%以上。
据媒体报道,鹤壁市的经验就是:党员优先,有农村生活经历者优先,所学专业和当地经济发展优势相关者优先,同等条件下本村毕业的大学生优先。而这,是否在全国具有普适性,显然还有待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