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制试水一年
2009-04-30
始自2008年3月的大部制改革已试水一年。在2008年经济、社会等非同寻常的考验中,大部制改革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改革的效果如何?今后有待完善之处有哪些?
始于去年3月的我国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该理解为我国政府机构的一次“自我重塑”。
这个“自我重塑”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深厚期望。同时,我国仍处于发展不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域不平衡和阶层不平衡普遍存在、不同治理层次与领域面临问题不一、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等等,又决定了“政府重塑”的复杂性、艰巨性,以及阶段性推进的特点。
毫无疑问,大部门体制是2008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中心环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实践大部门体制,加大机构整合力度,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考验下的改革成效
2008年,在汶川特大地震、成功举办奥运会、乳品安全危机、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极不寻常的事情之后,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国内经济急剧下滑的背景下,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后的大部门体制基本上经受住了考验。
面对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卫生部承担起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的职责,与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农业部、公安部等协力清查原因、挽回损失、救助患儿。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工信部积极加大服务力度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努力促进中小企业结构优化升级;人保部提出“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的措施,阶段性减缓企业负担,稳定数千万困难企业职工就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应对房地产市场变化,实施房贷新政,陆续出台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交通运输部在交通设施投资方面的力度历史罕见;环境保护部在中央出台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十项措施后,努力将环评与绿色通道“两手抓”。
各部委快速出台新政,凸显出大部门体制决策优势:由于减少了管理层次,缩短了议事链条,方便集中决策,使政府应对危机更加迅速、更有效率。
同样,各部委一些长期存在的职责交叉问题,在机构改革中也得到较好解决。比如,在电影、音像制品、动漫和网络游戏管理方面,明确动漫和网络游戏管理职责统一由文化部承担,电影管理职责统一由广电总局承担,音像制品管理职责统一由新闻出版总署承担;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明确卫生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局等部门各司其责,等等。
但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有些已转化为明显的不利因素。伴随诸多经济与社会问题,以及潜在的群体性事件多发可能,都成为2009年不可忽视的挑战。种种迹象表明,2009年对大部门体制成效将是更大考验。
地方实践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我国作为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必须是一个有机整体,上下衔接,才能确保政令畅通。那么,在国务院新组建五大部委、各个部委陆续公布并实施“三定”方案后,大力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同中央政府无缝对接,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已进入“适时推进”轨道。截至1月20日,北京、上海、重庆、陕西、河南、宁夏、云南、吉林等17个省(区、市)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获批准,并将陆续向社会公布。其它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正陆续上报。
预计到2009年上半年结束,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可以完成,并同时启动市县级政府机构改革、提出改革的要求以及预案。从当前一些地方明确提出的政府机构改革时间表来看,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也有望在今年年内基本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本轮机构改革较之以前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为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允许各省市因地而异,不搞一刀切,着力整合优化组织结构,在实行大部制方面进行更积极的探索。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成言教授告诉记者,“改革对机构具体设置名称、排序、形式等,不统一要求上下对口,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可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撤并一些职能相近、相同的部门,允许一个部门同上级几个部门对口。”
尽管地方在大部制问题上获得了较大自主权,但是在机构设置上,也有严格的量化指标规定,直辖市不超过45个,大省不超过40个,大城市不超过40个,中等城市不超过30个。各地要以大部制思维来推进机构改革,在整体上与中央政府机构改革保持一致。
利益再分配及遏制副职超员
不少专家认为,这次大部制改革的难点和前五次改革基本一样,即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以及过剩官员的安置。在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这一矛盾依然突出。
按照国务院组织法,各部、各委员会的副职人数通常为二到四人。但大部制改革后,一些新组建的部委副职人数明显超过四人,如工业和信息化部有七位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九位副部长;环保部有五位副部长。
这不由令人对地方机构改革的某种前景感到忧虑。历来中国的管制都是呈喇叭型的,上面收得紧,下面开口大。地方上副职超员情况本就普遍。如网络爆料的辽宁铁岭市有9个副市长、20个政府副秘书长,河南新乡的副市长编制竟然比铁岭还多2个。而今中央在副职设置上的“示范效应”,令地方将来又会怎样地变本加厉?
当前,副职超员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我国中央及地方各个层级的行政组织法不完善,二是权力机关监督制度存在缺失,三就是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制度瓶颈始终没有突破。这些问题有赖于配套改革的跟进,而不是机构数量简单的加减法。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张鸣教授认为,大部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让地方政府从现在的无所不管,回归到公共服务的轨道上来。”因此要缩小政府的权力,一方面把某些审批的权力取消掉,一方面在某些领域彻底退出;而这会更直接和深刻地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改革难度可想而知。
“能否破除部门利益的牢笼,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成言教授表示。
大部制任重道远
推进大部制改革,有近期目标与远期规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稳妥、有序推进。
不少专家认为,国务院机构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因为目前还没有完全触及“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公共服务职能仍然过少过弱,政府的经济职能仍然过多过滥。“此次国务院层面的大部制改革仍是阶段性的。”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认为,“一些大部门还没有推出来,比如大农业、大社保、大文化等部门都没有提及。”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龚维斌建议:“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准确定位政府职能的基础上,认真考虑快慢、难易、集散、大小、分合、去留、增减、内外、上下、条块等10对关系,即:改革速度的快慢、改革切入点的难易、职能的集中与分散、机构规模的大小、机构的分合、人员的去留、机构和人员的增减、政府与党群组织的内外联动、上下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对应关系、地方政府与垂直部门之间的条块关系等,尽量统筹谋划、整体推进,避免单兵作战、顾此失彼。”
需要注意的是,在机构改革中,决不容许借改革之名行地方利益或者部门利益之实的“瞎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