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的留学趋势 深化留学服务工作
2009-04-30周一邓明茜
周 一 邓明茜
记者: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已成立多年,服务内容也在逐渐增加,能否简单介绍中心的业务范围?
答: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是在1989年3月31日,今年是留学服务中心成立20周年,我们制作了周年庆的材料。之前我在材料稿件上把“成立”改成“正式成立”,这个修改很必要,因为留学服务中心的前身是负责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生集训工作的办公室,集训办公室在1964年7月就开始工作了。当时集训办公室是高教部的一个单位,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设有分部,北京分部是其中最大的,集训办公室主要是为当时高教部的出国留学人员做培训,功能比较单一。集训办公室在文革期间曾经停办过一段时间,到1972年,在北京语言学院恢复了留学生集训办公室,负责留学人员政治集训和派出。后来,业务逐渐扩展到为留学人员提供出国集训,办理出国手续和派出事务,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调配与择业的双向选择提供服务。邓小平同志对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非常重视,在1987年北戴河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小平同志亲自提议由原国家教委成立一个服务机构,专事留学服务工作。经过一年的筹备,1989年3月31日,留学服务中心在原国家教委出国人员北京集训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对外称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从中心成立的背景看,她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自倡议成立的,是国家改革开放的产物。
今天,留学服务中心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4个业务部门,100多名员工,2个直属企业,国内外31个分中心,专门从事出国留学、留学回国和来华留学以及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的权威性、综合性的国家级留学服务机构。中心业务涉及公派留学、自费留学、签证代理、国外宣传保障、留学人员档案管理、留学人员集体户口管理、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留学人员回国安置、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春晖计划”、海外留学人才学术休假回国工作项目、中国留学人才市场、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留学中国教育展、来华留学毕业生联络联谊工作、回国创业政策咨询、承办“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以及承办其他政府项目等多个领域,服务范围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建立了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形成了一个辐射海内外的留学服务工作网络。
记者:一些人认为,中国的精英留学时代已经变成了“准大众化”留学时代,人群的构成逐渐丰富。在您看来,出国留学的人群可以划分成哪些层次,针对这些不同的人群,留学服务中心为他们开展哪些服务,对不同人群的服务内容是否有所区别?
答:“准大众化”留学时代这个定义的来源和依据我不太了解。目前出国留学仍是蓬勃向上发展的势头,但在我个人看来,留学在所有的国家都是少数人的行为,不可能大众化。20%甚至更多的人到国外去留学不现实,目前我们国家也没有发展到这一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很难预测未来留学的人数是升还是降,我的看法是,随着我们国家越来越发达,出国留学的人员也可能会越来越少。至于出国留学的人员是不是精英,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说出国留学人员中大部分人员是比较优秀的。我觉得准大众化的留学时代还没有到来,毕竟出国留学至少需要有语言基础和一定的经济条件。目前,同时具备出国留学这两个基本条件的中国公民还没有占到中国人的大多数,因此,对大众来说,留学还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至于留学的人群可以分成几类,要看从哪个角度去界定。从高等教育层面分析,我们可以按照大众受高等教育的层次来区分,一类人出去是锻炼科研能力,如攻读博士;一类人留学是为将来谋职打基础,因而更多选择技能性的学习。锻炼科研能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对充实我国的科研力量意义重大。到国外学习应用技能也是十分必要的,全球化的发展需要我们与国外进行交流,很多事务都要与国际接轨,而目前国内的教育还不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如学习国际法律,包括公司法,学会按照国际规则办事等。不管留学人员是学习应用技术还是锻炼科研能力,他们都对中国的发展作出了显而易见的重要贡献。如果中国没有改革开放,没有那么多人出国留学,中国的发展不会这么快。某在种程度上,这些人让我们的国门打开得更大,能够更真切地看清楚国外。改革开放之初,一些年轻人认为国外遍地黄金、一切美好,但现在年轻人对国外已不再那么盲目吹捧。应该说,留学人员对国人的思想开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们能让人们的思想平静下来,更理性地去看待一些事物。
留学仍旧是少数人的行为,我认为国家对国外留学的年轻人仍旧要多鼓励,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和建设作出贡献,人民和政府对他们都有期待。我曾经在中国驻法使馆从事多年留学服务工作,对此深有体会。在留学服务中心,我同样能感受到这种期待。留学服务中心致力于为所有的留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针对不同的需求,我们有不同的设置,比如我们的出国处,主要是为公费留学生服务,对公费生的需求考虑得更多。而留学服务中心下设的公司,如嘉华世达公司,主要为自费留学生提供服务,满足自费生个体的特殊需求。另外,留学服务中心还承担出国留学咨询网站、留学监管网的建设和维护,为留学人员和潜在留学人员提供各种留学信息。留学服务发展到现在,细化了服务内容,能够为不同的留学人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有的人出国留学时没有落实工作单位,我们为他们提供档案管理、户口管理,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在国外学有所成,希望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转换成市场商品的留学人员,我们有专门的投资处。总之,留学服务中心为留学人员提供从派出到回国安置的一条龙服务,并尽力做到在每个环节都考虑不同人群的需要,留学服务工作深入之后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
记者:我们了解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现在开展留学人员档案管理、留学学历学位认证、派遣落户等方面的工作,从行政角度保证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后从事各种活动的连续性,这些手续往往程序长、细节多,而留学生数量多、情况千差万别,并且有的人可能身在国外,办理起来很不方便,为他们提供服务,留学服务中心是否感觉到有很大的挑战,在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方面有什么举措?您曾经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担任参赞,因为关心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学子而被他们冠以“白参”这一亲切的称呼,以您过去的经验,您觉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服务工作和当时关心留法学子的工作有什么不同?
答:留学服务中心在为留学人员提供服务方面确实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大量的留学人员到中心来办理手续,如何让这些直接和我们接触的、接受我们服务的人满意,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每年要接待几万名留学人员,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留学服务中心已经接待了40多万人次,这个数字相当可观。现在一年大概接待几万人,每天平均接待数百人。另外,电话接待的数量没法统计,为此,我们还专门成立了客服中心提供电话咨询。1993年,留学服务中心开始通过网络提供留学服务信息和部分服务内容。创办至今,网站一直得到各方非常高的评价,但是我们自己也发现网站的服务还不是很到位,比如网站更新以后,有的留学人员还是会打电话询问,在信息的澄清和分类服务方面,网站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如何通过网站让留学人员更满意,了解我们的工作,顺利找到他们的入口,这是我们正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最近,我们在考虑如何改变网页,采取多种形式进入,如以问题进入或以模块方式进入;对信息提供一些更细致的补充,如信息更新时间等。通过这些改变,让留学人员使用起来更方便。
第二个挑战是,我们如何能提供一个更好的办理手续的环境,让留学人员满意。目前中心分散在四个地点办公,北京语言大学有两处办公地,为国外使领馆服务的国外事务处单独一个办公地,还有公派团组签证护照事务处在教育部办公。四地办公给留学人员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也加大了我们管理的难度。因而解决办公环境的问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对我们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大厅一站式办公,每个部门一个窗口,这样办理手续的人就可以从一个窗口挨着一个窗口办理,一次性把问题都解决,对我们来说也可以节省人员。
第三个挑战是,如何改变观念,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从而改善服务水平。我在留学服务中心上任半年多,一直和同事们强调,我们是一个服务部门,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是衙门。这种观念转变也是我们要面临的一个挑战,需要让大家在思想上更加重视服务。中心现在有很多年轻员工,很多都有国外留学经历,他们能理解留学人员。另外,中心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国外工作过,有多年和留学人员交往的经验,这些都对改变观念、提高留学服务质量非常重要。
关于服务质量,我们的态度是:第一,充分认识问题;第二,不避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服务质量问题可以总结为两方面:一是我们现在具备条件但没有做好的部分,一是现在还不具备条件,难以做好的部分,二者相互交织又产生别的问题。异地办公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物质条件的确影响了我们的服务水平。而在服务态度方面我们也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始终在寻找不足、改进工作。
至于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的工作,我对自己的评价没有那么高。在法国,和留学人员的联系确实比较多,和他们比较熟悉,熟悉之后交流也自然更深入。我在法国前后工作了十多年,第二次去法国工作的时候,很多留学人员都是我第一次工作时的老朋友。在法国的时候,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留学生的家长,比如出席他们的论文答辩,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去慰问,在他们生病时去看望,过年过节时与他们共同欢乐。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在扮演亲朋好友的角色。要说它与目前中心的工作有什么不同,第一个不同在于工作的范围从原来对法国一个国家扩展到现在对很多国家,每个国家的教育情况、制度、教育特点都不一样,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其次在于,原来在法国只牵涉国外学生管理一环,但是整个留学过程由多环组成,现在要做的是针对整个留学过程。两个地方的工作有一点是相通的——需要我们更好地为留学人员服务。不管在国外工作还是在国内工作,我们都要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方位,即为留学人员服务,为祖国服务。
记者:除了以上提到的常规性服务项目,留学服务中心还在很多领域扩展了服务范围,如开办国际教育展、建立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引进中外教育合作项目、与各地创业园合作、开发并应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和远程视频面试洽谈系统等,开展这些新的业务主要是出于什么考虑?能否谈谈它们的进展情况?
答:围绕留学生的工作可以拓展出很大的天地,我们所开展的这些业务是基于三大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留学人员的需求,国家派出大量的留学人员出国学习,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需要为留学人员创造更好的环境、更便捷的就业过程,让他们各尽其能;另一方面是国家的需要,国家发展需要大量的留学人员承担重要责任。还有一方面,我们要考虑市场、社会有什么样的需求。这三点决定了我们业务的拓展。目前,传统的一些项目开展得比较好,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运作模式。一些新的业务仍在逐渐拓展过程中,可以说还处于资源挖掘、发展、开发的阶段。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存在某种需求,但是工作不一定能够马上得到顺利开展,它需要时间加以培育,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这里我介绍一下有关创业园的工作情况。在和各地创业园的合作中,国家部委层面我们有两大合作伙伴。一方面是与科技部合作,因为创业园归口科技部管理。另一方面是与人事部合作,因为地方吸引留学人员回国最后总要涉及人员安置事务。我们的作用就是共同创造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让社会来认识留学生。简单来说,留学人员如果作为个体向社会推介自己的创业计划,是难以得到认可的。而创业大赛通过专家评审环节,对项目的价值进行评定,在这样一个平台,通过一些筛选和评价的环节,他们的创业计划就很有可能被市场接受。这个平台为地方、社会的需要和留学人员学习成果提供了嫁接的机会,既解决了社会的需求,也为留学人员的辛苦探索提供了一个出口。当然,项目能否生根不是靠行政手段来推动,还要看市场反应。我们非常关注在创业园做得好或有困难的学生,创业园相关工作开展到现在,不少留学人员对我们在安置过程中提供的服务和帮助表示感谢,他们的成功也让我们很有成就感。
留学服务中心一直在寻找新业务的拓展方向,但我们必须按照国家、留学服务人员、市场三方面的需求来考虑,而不是取决于个人意愿。
记者: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目前有30个省市分中心,这个平台现在如何开展工作?在目前留学热潮逐渐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的过程中,留学服务中心有什么工作规划?
答:留学服务中心目前有30个省市分中心,这些分中心都是依托地方的教育或人事部门开展工作,留学人员的安置离不开地方部门。因为合作是跨系统展开,所以中心和分中心目前是松散的合作关系,是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关系,并非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目前,一些高校、科研单位、公司企业也都先后成为我中心的网络成员单位。这样,中心形成了一个以主要省市、沿海地区为主,逐步向内地和边远地区辐射的全国留学服务工作网络,这个网络为做好留学服务这项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提供了组织保障。
在我看来,留学向二三级城市拓展的趋势不那么明显。中心的国际教育巡回展已经开展了多年,第十四届国际教育巡回展在今年3月刚刚结束。今年我们展出的地点有北京、西安、上海、南京、广州五个城市。事实上,像西安、南京这样的二线城市我们并不是第一次去。选择在什么城市展出主要考虑两方面条件,一看手续是否齐全,国际教育展要经过教育部批准,并且征得当地教育厅的同意,这是前提条件。二看当地的市场需求,实际上,国际教育展也是一个平台,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不能采用行政方式,必须考虑市场的需求。从国际教育巡回展的情况来看,大城市反应热烈一些,小城市反应相对平淡一些。在相对小的城市举办巡展一方面是因为小城市还是存在需求的,另一方面是一些参展学校、参展国家希望到这些地方去,希望培育这些地方的市场,让地方留学潜在人员了解留学国家和这些国家的教育。
就中心来说,我们面对的就是不同的服务对象,一方面是留学人员,一方面是用人单位,不管这些用人单位是以省市的身份出现,还是以企业或学校机构的身份出现,好在我们和地方已经有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工作开展会越来越好,我很乐观。
记者:中国有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去留学,对于什么人适合留学,您有什么看法?
答:我曾经在多个场合强调,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出国留学。留学要量力而行,留学和做股票一样,进入留学市场或不慎进入留学市场是有风险的。在不好的情况下,可能会白白耽误几年,花了钱又没有结果,需要慎重。那些在国内家长逼着、监督着都不肯学习的学生,在国外怎么可能学得好?在国内教师用中文讲课都不能认真学习的学生,怎么可能在外国认真听教师用外语讲课?所以人一定要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要说哪些人适合留学,从广义上讲,年轻人比年龄大的人更适合;有学习进取积极性的人比进取心弱的人更适合。我曾经做过多年教师,我一直和自己学生说,学习是件辛苦的事情,不准备吃苦的人不要进入。从微观性格方面,性格比较开朗的人、比较容易交际的人,适应能力强的人可能适应国外的情况更快一些;性格特别内向的人到国外学习会比较吃亏。特别能自我排解、特别能忍受孤独、坚强的人往往容易留学成功。我主张,年轻人不要一味只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学习应该是全方位的。
记者:更多人选择留学不仅是中国的现状,全球化的趋势影响着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也纷纷走出国门留学,您有多年旅居国外的经验,又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您觉得留学事业要获得健康发展,需要留学人员、留学中介机构和服务机构、教育提供者及其所属国做好哪些工作,你理想中健康的留学事业是怎样的?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如何做好来华留学的服务工作?
答:留学事业如何得到理想的发展这个问题比较大,理想的情况也可以说是乌托邦的想法。最好的情况,可能是在个人层面、机构层面、国家层面,每个参与者都能从留学事业中找到自己理想的位置,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东西。比如,想留学的人能够找到自己认为合适的学校、合适的专业,回来后能有合适的工作,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用人单位能找到合适的人选。这就需要留学市场有序的发展,需要大家按规则行事。这个规则就是国家的法律、市场运作的要求。这个基础打好了,留学事业就能有良好的发展。
对来华留学生的服务是一个有待提高的过程。我们现在的服务工作还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吸引外国留学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一个国家如果社会经济不发达,在国际上没有地位,是不可能吸引大量的外国留学人员的。另外,如果一个国家没有高科技的发展,没有高水平的国民经济体系支撑,想吸引高水平的留学人员也不现实。当今世界,所有大的留学目的国都是强盛国家,这是吸引留学人员的重要因素,有的留学目的国其实是大的旅游目的国,但留学生要学有所成还是需要留学目的国社会发展得很好,我觉得中国离这一天的到来并不是太遥远,对这一点我也很乐观。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国朋友对我们越来越了解,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到中国来学习,这些年外国留学人员一直在增长,这就是很好的证明。?筝
责任编辑 陈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