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书法的因缘
2009-04-30戴盟
文化交流 2009年4期
戴 盟
我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从拿毛笔算起,已经80个年头了,但真正下苦功还是在“两头”:青少年时打下一点基础;离休后又补用了一点功夫。
少年时读过六七年私塾,老师在当地是比较有名的画家,要求很严,学过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每天写大楷,作业也是写端正的小楷,稍大一点还用清水在一种叫“罗地砖”上练,日积月累,培养了浓厚的兴趣。
来杭后与西湖为邻,因工作关系与许多书画家交往,参加过许多艺术团体和参与许多诗书画活动,特别是有机会看到潘天寿、沙孟海、陆维钊、陆俨少、陆抑非、郭沫若、赵朴初、谭建丞、费新我等大家泼墨挥毫,受到他们德艺的熏陶,终生受益!我常想:人的一生,对以上的艺海群星,能看到一两位挥毫,已非易事;而我有幸结识到那么多,个别的还是忘年交,真可谓得天独厚,翰墨有缘,难得的机遇呵!
我主张诗书画结合,我为《姜东舒诗集》作序,题目是《书家本色是诗人》。我写过《诗心造印一苇新》,赞美过叶一苇先生的“诗心造印”。诗心写字,诗心造印,也是我自己的一贯主张。如果一定要说我的书法有什么“特色”的话,便是书法与诗词的结合,是诗的书法,书法的诗。
笔墨当随时代,书幅的形式也要突破老一套程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标题应该凸现醒目,一幅中也可以采用不同书体,甚至也可加上标点符号,便于赏读者既可读出书法的艺术美,也可领悟出书法所写的内容美。书法要人喜欢,要人看懂,应该走出“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
这是我的一家之言,我将走自己的路,在有生之年,不断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