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的探析
2009-04-29艾晔
艾 晔
摘要: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以培养人为目标,以文化为背景,以音乐为媒介,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普通高校的音乐欣赏课,则更应该注重文化性,使学生在音乐文化的熏陶中成长。而音乐文化本身是丰富多彩的,人类优秀的音乐文化也是多元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内容和理念。对于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多元音乐文化的渗透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音乐欣赏 多元文化 音乐教学
一、音乐欣赏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的意义
多元文化由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首次提出。随后,在美国及西方乃至全球的人文学科中掀起一股多元文化思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这种思想在文化、音乐、教育乃至愈来愈多的领域中得到认同和接受。
国际局势日趋多极,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地球村”的设想也离我们越来越近。音乐文化作为一种交流的主体或媒介,其价值也日益凸现。新世纪的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音乐文化知识和音乐基本素质。这种知识不仅包括本土音乐文化,还包括世界主流音乐文化、非主流音乐文化及异文化中的音乐文化。
我国本身就是一个多元音乐文化的国家,现已确定的民族有56个,还有近73万人尚未确定民族,对于每个民族来说,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这些民族音乐文化都与其民族独特的风俗、传统、审美取向、生存状况、文化传承等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这诸多方面的浓缩体现。
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音乐文化传统的国家,作为中国人,保护和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音乐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二、在大学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的设想
随着音乐课程的发展,音乐欣赏可以由最初的一门课细化为多种子课程,多以内容的类型而命名,如交响乐欣赏、歌剧欣赏、室内乐欣赏、民歌欣赏、世界音乐、东方音乐等等。在音乐教育发达的高校中,已有这样的课程设。
对于普通音乐教育发达的高校,可以在其现有的音乐欣赏类课程中加设多元音乐文化的课程,如世界音乐、东方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等相关课程。在上述高校中或普通音乐教育发展类似于上述高校的,开设此类课程,可行性比较大。
在普通音乐教育欠发达的高校,可以在现有的音乐欣赏课的内容中增加多元音乐文化相关内容。在这类高校中,会有领导不重视、学校经济困难、师资短缺、课时不足、相关机制不健全等现实情况的限制,故开设多元音乐文化的相关课程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笔者提出,在现有音乐欣赏课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多元音乐文化相关内容。在该类高校中,一般只开设有一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课,如第一章所述多为交响乐欣赏、欧洲音乐欣赏或西方音乐欣赏等,而且从事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教师人数较少甚至是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加设某一门多元音乐文化的欣赏课程,显然不实际。但在现有欣赏课的教学中加入多元音乐文化的内容,则不是难事,也可以在某一节课中就某一专题性音乐文化或地域性音乐文化进行欣赏的教学。
再者,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进行多元音乐文化的教学应该尽量保证该音乐文化的正宗性,在这一方面,多媒体的应用会起到事半功倍效果。严格地说,真正意义的正宗性应该在音乐生态圈内才能实现的,显然课堂与之不符,但利用多媒体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样的不足,声音与图片的结合可以营造相似的氛围,录像片的播放也可以跨时空地再现音乐文化的本来面貌。
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进行“实体展演”或者“实地欣赏”以及“参与体验”,这在少数民族聚集地高校比较便于实现。在第一章中提到的琼州大学三亚学院的教师胡凯就曾将三亚当地的黎族艺人请到音乐课堂现场作了音乐表演,效果甚佳。笔者在讲授艺术选修课时也曾邀请了数位管乐的专业学生到课堂上现场吹奏。实地欣赏和参与体验可以作为课堂的辅助手段。
三、对于加强音乐多元文化观培养的思考
首先要加强多元文化的音乐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是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如第一章所述,当前针对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材不少,但是能够体现出多元音乐文化的却寥寥无几。
教材要呈现出不同的样式,既有面对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专门课程的世界音乐及各个区域和各种专题性教材,也要有体现多元音乐文化的综合性教材,还要有基于民族地区高校的特色教材。当前,教育改革中正在进行着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建设的试验和研究,这对于为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编写教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既要在宏观上把握审美性、文化性、多元性原则,又要在微观上避免一种教学模式、大统一的内容等从而有堕入到按部就班的漩涡中。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材要呈现多样性,但在其指导思想上则要有一种统一的认识,并将体现多元音乐文化的理念列为其指导思想之一。
其实要强化高校的音乐师资建设
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是制约性的瓶颈。就目前普通高校的师资状况而言,其多数来源于音乐专业院校和音乐师范类院校,而在这两类音乐类高校中,开设多元音乐文化课程的为数不多,而且时间也比较晚,在这些毕业生中从事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廖无几人。这种现状势必为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的教学带来困难,但这并不能作为否定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的教学的理由。
此外,要综合利用高校现有的优势资源,高校中的外籍教师、留学生及访问学者已普遍存在,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的在音乐方面也有专长,甚至还拥有独特的民族音乐能力,如果将这部分人的优势都纳入到普通高校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这将会使该欣赏课的多元音乐文化教学事半功倍。不仅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师资不足的现状,而且能够保证音乐文化的正宗性,同时以一个异样的面孔进入到课堂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真正为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多元音乐文化交流学习的平台。◆
参考文献:
[1]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倡议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2
[2]吴歌,迎接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新时代,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3
[3]陈雅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4
[4]张礁,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