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应该关注生命的成长

2009-04-29乐燎原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燎原新作文中学

曹 韧 乐燎原

素质教育意义深远但举步维艰,新课程标准推广力度空前却步履蹒跚,作文教学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无奈和尴尬。

《新作文》:去年暑假期间(7月30日),有新华社记者报道:从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的100万名中小学学生中脱颖而出的300多名作文高分学生,竟然普遍讨厌作文课。您对此有何感受或感想?

乐燎原:我也看过这篇报道,让人触目惊心的大幅标题——“作文高分学生竟普遍讨厌作文课”——其实还隐含着一个并未挑明的事实,那就是中国的中小学生已经没有多少人喜欢作文课了。如果认为这个说法是成立的,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忧心如焚:占据语文学习“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已是日暮途穷,全面告急!这并非是杞人忧天,也绝不是危言耸听!当下的中小学作文教学可谓智力孤危,难以为继,这是中国作文教学的大窘境和大悲哀,我们应为这个现状同声一哭!

《新作文》:如果有一大批学生讨厌作文课,那肯定不是学生的问题,您认为问题出在哪里?或者说,造成这一现状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乐燎原:这个现象的出现,确实有值得我们从方方面面去反思和检讨的地方。这些年来,我们的阅读教学搞得如火如荼,而作文教学几乎是乏善可陈,一派荒凉和落寞的景象。比如说,立足上海、辐射全国的“862”二期课改教师培训课程,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总共有十二个年级的作文教学,竟然没有一节作文教学培训课!所以,有人说,当下的语文教学重心片面地偏向了阅读教学,使作文教学成为单薄的附庸。这当然是原因之一,但最根本的原因恐怕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已经深深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淖之中而无力自拔,也无法自拔。人们都说,素质教育意义深远但举步维艰,新课程标准推广力度空前却步履蹒跚,作文教学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无奈和尴尬。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已全面出现“危机”,作文主要用来应试的狭隘目的,使这种“危机”的程度日趋严重。

乐燎原:的确如此。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始终是处于一种乏力、无序、低效的状态,就像置身于电波都无法穿透的“黑障区”,让人看不到一丝光明和希望。对此,我觉得无须遮遮掩掩,必须有直面现实的公正立场和勇气。应该承认,中国语文界毕竟有不少学者和教师对作文教学还在进行着坚韧而富有成效的探索,但在当下,再牛的语文教师也不得不为学生的应试作文“折腰”。这样,教师和学生深陷其中,教师苦教,又不得不教;学生厌写,又不能不写。师与生全都忙于应试,疲于应试,心力憔悴,行色匆匆,气吁吁,汗涔涔,仓皇地跑一路。

《新作文》:所以,有识之士都在呼吁:应试作文教学亟待“突围”。

乐燎原:路,走到险处才见正途。如果在阵痛之余还不及时进行反思,自食其果的将是我们。因为这不纯粹是一个普通的教育事件,而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仿用抗震救灾中的一句话,我以为,这叫做——“文”之伤,国之殇!

现在,真的应该是我们警醒的时候了。在应试教育的强力作用下,我们已差不多失去了我们的作文。如果我们再不警醒,我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我们的作文,我们还会失去我们的孩子,这是何等可悲的事情!

在应试作文的强力作用下,《语文考试说明》几乎是取代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作文教学如同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随流飘荡,任意东西。

《新作文》: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业教养,中学作文教学过分追求分数也是一个误区。

乐燎原:是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叶老这一朴素的话语,对我们重新认识作文教学的目标问题,仍然具有极大的启发性。

现在,不少学生认为写作文惟一目的就是为了应付作文考试,他们一旦走出中学的大门就再也不会去写作了。在我看来,当前中学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症结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教学目标的异化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若只是为考试而写,就会异化成为应付作文考试的机器,而教师若仅仅为考试而教,也会堕落成研究作文考试的工具。

《新作文》:那么,中学作文教学目标究竟是怎样的呢?

乐燎原:其实,“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作文教学目标的规定是非常明确的,也是极为合理的。那就是初中学生的作文要求是“根据日常生活需要”(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颁布),而高中学生则要求“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教育部制定《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2000年1月颁布)。“根据日常生活需要”或“具有适应实际需要”来写作,这是一把基本的标尺,也就是中学作文教学必须严格遵循并具体落实的“教学目标”。在应试作文的强力作用下,《语文考试说明》几乎是取代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作文教学如同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随流飘荡,任意东西。

作文教学不仅仅是要关注学生“技”的进步,更要重视“人”的内涵发展,要始终把“生命”的优先发展放在突出地位。

《新作文》:你认为中学作文教学如何才能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乐燎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锡庆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这个见解是非常正确的。在我看来,写作文实际上是一种生命状态,是学生发展生命个性、提升生命境界的一种自我修炼过程。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仅仅是要关注学生“技”的进步,更要重视“人”的内涵发展,要始终把“生命”的优先发展放在突出地位。一些语文教学专家大声疾呼:当前迫切需要强调用新课程理念来关照写作,让作文教学回归到“人”!这正是对作文教学目标的迷途知返般的认识复归。

《新作文》:当今社会提出要关注“弱势群体”,你认为中学生写作中有没有“弱势群体”呢?如果有的话,我们又该如何善待他们呢?

乐燎原:我们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中学作文中的“弱势群体”客观存在,对此,我们既不可能也不应该加以避讳。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存在着个性差异,有些学生对写作客体的认识可能是肤浅的,甚至是幼稚的,他们的生理年龄和生活阅历决定了他们眼下还不够成熟。我们的老师对他们暂时的肤浅或幼稚要理解,要宽容,更要鼓励和帮助,绝不可有半点嘲笑、讽刺,甚至训斥,一定要有呵护成长的爱心和等待成熟的耐心。

《新作文》:返回来看中学作文教学现状,还有一点不得不提,有人认为,对于那些静态的写作知识,学生根本没有必要花时间去学习,至于一些基础的写作知识也可以淡化或弱化,教师甚至完全可以不必讲授。对此,你怎么看?

乐燎原: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首先,我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知识都既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比如说,所谓“静态的写作知识”,一旦与写作主体或阅读主体联系起来,它就应该会成为“动态的写作知识”了。其次,从课程论的角度看,世上任何一门课程都不可能没有知识,或者说,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没有知识的课程。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连最基本的写作知识都不传授,我们的写作教学还能干些什么呢?或者说,我们的写作教学还有什么存在的理由呢?

我以为,有些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负责任的和不负责任的肯定或否定,或轻重失衡,或隔靴搔痒,大多是仅仅停留在个人的一种感觉上,与正确的指导或评价沾不上边,其主要原因恐怕就是基本写作知识的缺失。一位语文教师如果缺乏必要的写作学科基础知识的支撑,就很难说得上有什么正确而有效的作文指导。比如说,今年上海市出现的惟一高考满分作文《他们》关注“农民工子女”,有权威人士全面历数“五大突出优点”,也有学者深度点评“缺少生动细节”,但在众多的评述中,我至今还没有看到有人提及要写好这一类文章,通常要运用“点面结合”这一常见的基础的写作知识——“点”是“面”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且还是表现人物整体风貌和基本性质的重要部分,它是加大作品深度和力度的重要方法。不难想象,我们阅读夏衍先生的《包身工》,如果作者在文中没有重点描摹或精心刻画“芦柴棒”这个“点”,“她们”(包身工)鲜活的群体面容还能跃然纸上吗?还能给我们以巨大的心灵震撼吗?

众所周知,写作知识并非无须讲授、学习和训练就能无师自通并能熟练掌握运用的。而现在,一些语文教师已经不再去讲授基本的写作知识了,更有甚者,有些语文教师玩的是“空手道”,打的是“迷踪拳”,以其昏昏,使人昏昏,学生如何获得必要的写作知识素养,又如何谈得上基本的写作能力发展?在这一点上,像于漪、金志浩、贾志敏等一些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他们关于写作知识教学的论文或著作甚至被选入了全国中学语文教材《语文读本》,作为指导中学生写作的典范案例,让我非常敬佩。

中学作文评价其实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纬度,那就是学生作文中有正常的健康的生命成长,也有比较正常的亚健康的生命成长,还有少数非正常的不健康的生命成长。

《新作文》:有一种声音说,当前是一个提倡宽容的时代,对中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思想意识等方面的问题,教师不宜再去批评和指责了。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

乐燎原: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现在,我们有些老师面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甚至错误,已经不再去坚决否定或大胆批评,这种做法着实让人担忧。在我看来,中学作文评价其实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纬度,那就是学生作文中有正常的健康的生命成长,也有比较正常的亚健康的生命成长,还有少数非正常的不健康的生命成长。所以,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对个别学生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消极悲观情绪或不健康的心态,要及时予以指正与帮助;对在学生作文中暴露出来的思想偏激或认识上有严重错误的,更要及时予以批评和矫正,以期达到“治病救人”之目的。在学生的生命成长最需要指导的时候,如果我们的教师熟视无睹,尊口免开,岂不是在误人子弟?当然,教师在纠正学生错误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正如除草不伤禾苗的根,教育也千万别伤了学生的心。

《新作文》:当前,我们的教育强调“尊重个性”,所以经常听到有些学生说:“作文完全是个人的行为,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乐燎原:外感于物,发而为文;以手写心,独抒性灵。既然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独立的、自由的,写作也理应是独立的、自由的。《世界人权宣言》也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所以,教师理应大力倡导并热情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追求“有个性”的表达,只有这样,他们自由的胸襟就会逐渐得到拓展,独立的品格也会逐渐得到提升。因此,我们强调在作文过程与作文训练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环境,要减少对学生过多的束缚,让学生能独立、自由地去完成每一次情感的抒发或观点的阐发,这是对学生作文的尊重;但我们同时必须强调,这种独立和自由并不是漫无边际而没有底线的,作文者的责任和作文的规则等问题,都是不可失之须臾的。

《新作文》:据有关媒体报道,2008年上海的高考在阅卷上的宽容度也大大增加,对于考生作文中所涉及的一些敏感尖锐的问题,如弗洛伊德性学论、性变态、理发店小姐现象等等,都获得了高分。对此,你有何看法?

乐燎原:我以为,这些内容不是不能写,关键是看学生为什么而写,即到底是为“问题”而写,还是为“分数”而写。我这样说,可能有人会辩解甚至责骂,认为我的思想“保守”、“落伍”,很不“前卫”。但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您的孩子写到这些内容,我相信,您一定会为此焦虑不安,忧心忡忡。清代学者刘熙载说:“言此事必深知此事,到得事理曲尽,则其文确凿不可磨灭。”(《艺概·文概》)作为十七八岁的中学生,他们刚刚举行完成人仪式,如何去“深知此事”?又如何做到“事理曲尽”?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令人担忧。现在,有些学生的写作“心律失常”,我们无法摸准其内心跳动的脉搏,或者说,我们无法看到文章后面还站着学生这个真实的人。应该引起我们高度警觉的是,那种搜奇索异、剑走偏锋的写作追求将会使学生从所谓的“题材撞车”或“立意浅薄”中“突围”,它会导致学生养成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不良心理,造成学生心灵的扭曲与变形。这样不仅会把我们的作文教学引向歧途,而且还会把我们的学生引向歧途。在这一点上,“导向力量”的责任和良知岂可泯灭?

“写自己最熟悉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巴金语)我们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走向光明、健康的一面,让学生的作文多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更主要、更本质的东西,这对中学生心灵的发育和成长显得尤其必要和重要。

作文的功利直接导致阅读的功利,二者如影随形,各自错位。所以,当前的语文教学亟待建立一种非功利的、健康的阅读生态。

《新作文》:有人说,阅读是写好作文最重要的动力支撑,也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最好捷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乐燎原:读书之于写作,古人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之说,类似的“格言”还有不少,虽说精辟,但大多带有“为作文而读书”的功利的成分。目前,我们还有为数不少的老师、家长和学生也认为多读书仅仅就是为了写好作文。这样一来,作文的功利直接导致阅读的功利,二者如影随形,各自错位。

所以,当前的语文教学亟待建立一种非功利的、健康的阅读生态。为此,我更推崇林语堂先生关于读书的真知灼见——“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要引导我们的学生不仅仅为“作文”而读书,更要为“做人”而读书,也就是要为自身心灵的成长和生命的发展而读书!

《新作文》:当代中学生对经典的轻慢与冷漠,致使他们对人类数千年来积累起来的文化成果毫无叩问和触摸的能力,这是否也会影响他们生命的成长?

乐燎原:阅读经典其实就是引导学生确立一种理想人格的目标和典范,从而引发他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的完美化。作家韩少功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说,青春生命的茁壮成长,需要多种养分及各种复杂的分解化合过程,也缺少不了太阳——整个人类文化成果——的光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倡导学生阅读经典,走进大师的精神世界,领略他们的人格魅力,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新作文》:重要的是要用心去读书,更要用心去读好书,强调读书和作文、读书和做人一起成长。

乐燎原:是的。精读一些有意义有滋味的书,能使我们获得心灵的滋养和愉悦,获得人生的智慧和美满。今年4月,北京大学教授、作家曹文轩先生应邀来我校讲座时曾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的学生:人类对知识的崇拜和贪婪,已使人失去了对知识拥有的分辨与警惕。其实,世上的好书并不多,有一句话值得我们终身记取,那就是:“不读坏书,是读好书的一个条件。”他还进一步强调:人有人脉,地有地脉,文有文脉。当今我们读的书大多是没有文脉的,这些书不仅无益于我们生命的成长,对我们的写作也没有任何帮助。曹先生的这番话可谓切中肯綮,值得我们去体味和反思。

生命感是一切美丽的灵魂!让中学作文教学回归理性,让学生作文存其天性,写出青葱的成长岁月,写出烂漫的心灵风景,写出五彩斑斓、亮丽动人的“青春元素”。

《新作文》:我们常常看到,在一些中学生的作文里,不乏“成人味”或“大人腔”,甚至弥漫着俨然是哲人的睿智与深刻。你是怎么来看这个问题的?

乐燎原:这种现象很严重,我觉得这是有些教师在作文导向上出现了偏差。有人曾在报刊上宣传小学生在课业之余“撰写论文”,也有媒体倡导青少年在半年内去“读懂中国”,这岂不是失去了基本的常识和理性?正如一个要求全民都能“创新”的民族事实上不可能存在,一个全民追求“深刻”的民族事实上也不可能存在。我们千万不要去苛求才十几岁的未成年人都能洞明世事,练达人情;我们更不能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来苛责刚刚走进花季的中学生,不要天真地幻想天、地、人——世间万物都能在他们的脑海中全部汇聚,也不要过高地企盼文、史、哲——所有知识都能在他们的笔尖下汩汩流淌。如果我们一味地去苛求甚至苛责,这无异于揠苗助长,违背了中学生心灵发育和成长的基本规律。

基于以上认识,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能简单地否定学生以写人生、理想、亲情、友情、感恩、励志、勤奋、审美、成长等等作为主题的文章,这些都是青春生命形态中历久弥新、永不衰老的歌谣,圣洁、纯真、温暖而动人。还有“朦胧的初恋”或“纯真的爱情”,曾经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学生写作的“禁区”,其实,生活中既然有这样的存在,教师、家长的理解和宽容比封锁和扼杀显得更为明智,更为理性!

《新作文》:在中学生作文中,人云亦云能“新”云,老生常谈能“深”谈的毕竟是少数。为此,我们宁可要“幼稚”的真言、真语,也不要“深刻”的假话、空话。

乐燎原:真诚、爱心、智慧与责任,这正是一切优秀作文所共有的品质与灵魂。作文中的许多假话、大话、空话,其实问题并非都出在学生身上。作为中学生,他们对生活感受难免简捷、率真、纯净、朴拙甚至稚嫩,这正是青春生命的精神特质。我们的老师为何就不能让学生去写青涩依旧,去写烂漫依然?著名作家冰心女士的早期作品中就弥漫着强烈的“爱的哲学”,其主题就包括赞美母爱、颂扬童贞和歌颂自然三个方面,她希望能用“母爱”和“童心”唤起青年们的“新的活力”,使人走向快乐和希望。

在我看来,青春之美在于自然,在于纯真,在于从里到外,都浑然天成。因此,我们有理由呼吁:生命感是一切美丽的灵魂!让中学作文教学回归理性,让学生作文存其天性,写出青葱的成长岁月,写出烂漫的心灵风景,写出真诚、真实、真切,写出真情、真意、真味,写出五彩斑斓、亮丽动人的“青春元素”,使每一位学生都无愧于人世间最美丽、最动人的两个字——青春。

中学作文教学是绿色生命工程,其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通过社会、学校、社区、家庭乃至媒体等多方面的通力合作来共同营建,共同维护,以保障学生心灵持续健康地发展。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非单一的课堂教学所致。中学作文教学如何尽快走出眼前的困顿局面?

乐燎原:中学作文教学是绿色生命工程,其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通过社会、学校、社区、家庭乃至媒体等多方面的通力合作来共同营建,共同维护,以保障学生心灵持续健康地发展。在当下,我以为中学作文教学急需在两个方面用力:一是作文教学要注重研究中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心理过程,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脉络,我们的眼睛里始终要有“青少年生命”这样的一个生命体;一是中学作文研究首先要源于课堂,最终必须走向课堂,如果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这一层面,那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在这后一点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叶,美国作文教学法专家玛丽·安妮·特罗丝女士在《学生作文教学与评价》一书中就呼吁:要把写作过程研究成果应用于写作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写作过程应胜过重视学生的写作成品,写作教学的效果就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系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以为,她的这个观点对当下的中国作文教学如何尽快走出困境仍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新作文》:除此之外,还需要广开视听,坚持不懈地感悟实践。

乐燎原:我非常赞成。谁都知道,要写好作文,靠的是勤奋修炼,靠的是揣摩领悟,靠的是心营意造。惟有广采博收,方能用精取宏,写作外的工夫比花在写作内的工夫要多得多,也苦得多。

作文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相连的过程,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它承载着昨天,支撑着今天,并以一种宽大、温暖的关怀托起明天的梦想与希望。

《新作文》:作文必须要超越功利,人不能总是被功利的东西占据头脑。“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正是当下作文应试的惟一功能所带来的侵蚀学生心灵成长的两大“毒瘤”。

乐燎原:是的。我们的眼睛不能死盯着一个目标:作文考试或考试作文!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人生处处有考场,作文考试只不过是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普通的考试而已,这就特别需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而我们的老师还应该把目光放得更远大一些,既要做学生作文的导师,更要做学生心灵的朋友,把作文教学看成是生命与生命相连的过程,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它承载着昨天,支撑着今天,并以一种宽大、温暖的关怀托起明天的梦想与希望。

《新作文》:中国作文教学必须走出应试怪圈的意义何在?

乐燎原:著名语文教学专家陈钟樑先生说:“当今社会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泛滥,人们的趋利动力远远超过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追求。应该看到一个太讲究功利、太计较实力的民族,是很难走向成熟,走上高尚的。”(《语文教学改革:必要的乌托邦》)我以为,他的这一番话对当下中国作文教学必须走出应试的怪圈也是一种启发。

《新作文》:从小处讲,作文课改关系到青春生命能否健康地成长、长远地发展;从大处讲,它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乐燎原:是的。在全球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中国的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作文课改也是势在必行。作为中国的作文教学,我们所做的一切在学生的心灵成长和生命发展当中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需要对学生、对家长负责,更要对国家、对民族乃至对人类负责。如果我们还不能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将会为此付出高昂的甚至是惨痛的代价。所以,要使作文教学走出一条轻负担、高质量的内涵发展道路,“主导力量”的清醒、坚强和作为显得至关重要。

《新作文》:能不能用比较简短的话,描述一下你心中比较理想的中学作文教学大致上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

乐燎原:好的。这里简单地说说我的三点愿望——首先,我理想中的中学作文教学,应该是学生普遍喜欢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如果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恐怕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第二,我理想中的中学作文教学,应该是个性的,自由的,活泼的,灵动的和欢快的,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心需要;第三,我理想中的中学作文教学,应该是摒世俗功利而书人间正道,修风骨神气而写青春华章,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收获心灵成长和生命发展的喜悦,为最终成为“雄健的国民”(李大钊语)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燎原新作文中学
火凤燎原——一图看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先锋引领致富路
——记嘉荫县红光乡燎原村党支部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但愿那爱心星火早燎原:记太和县关工委主任廉月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