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补派医学大师李杲

2009-04-29赵明信

当代人 2009年10期
关键词:阴火元气脾胃

赵明信

在北宋政治腐败之时,女真族的金南下攻宋。虽有宋朝军民英勇抗击,统一的局面终被剪为南北两块,真定一带从1127年——1225年被金统治百年。金朝统治者注重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为治理国家做了努力,出现了金世宗的“大定之治”,真定一带的经济得到发展。

与北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真定一带在政治上为金施展才能的人才几乎没有,蔡松年、蔡珪、王若虚等展示的是他们的文学才华。

金代最了不起的,是出了名医李杲。他是温补派的著名代表,其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为中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生于金大定二十年(1180),卒于蒙古宪宗元年(1251)。金代真定东垣(今长安区东古城)人,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我国中医史上补土派(或称温补派)的著名代表。

李杲出生的李氏家族是真定实力最强的大地主。李杲忠信笃敬,慎交游,和人交往无戏言。大街上众人聚集在闹市,李杲从来不去。同辈的人在一起秘密商议搞恶作剧,让妓女去戏弄他。妓女牵扯他的衣服,他勃然大怒,叫骂着脱下衣服烧毁。府尹听说青春年少的李杲很有操守,便让妓女强灌他酒,没有灌醉,人走之后,他便大吐而出。其洁身自爱,远近闻名。

年轻时期,李杲曾跟翰林王从之学习《论语》《孟子》,跟翰林冯叔献学习《春秋》。他在家里建起书院,接待儒士,供他们读书学习,有的儒士生活拮据,李杲便给他们以帮助。泰和年间发生灾荒,人们纷纷逃亡,李杲全力赈灾,救活了许多人。

李杲20岁时,其母病重,他请来许多医生诊治,温凉寒热,各个医生说得都不相同。百药尝遍,最后不知为何便死去了。李杲非常悲痛,认为是自己不懂医学而失去了母亲,从此他发愤学医,发下宏愿:“如遇良医,一定努力学习,补救自己的过失。”听到易水有一位洁古老人张元素,医术名闻天下,他便带上千金,去跟张元素学医。不出几年,尽得张元素真传。特别善于诊治痈疽和眼病,被人称为神医。后来,他在济源县当了个主管税收的官。当时,济源县流行大头瘟,医生们查遍记载药方的书,没有对症的。只好各依己见,盲目下药,此方不行,再试他方,好多病人不明不白地死去。李杲废寝忘食,循流讨源,察标求本,制了一药方让病人服下,立即见效。李杲将此药方专门刻在木板上,将木板放置在众人都能看到的地方,使用此药方的人无不见效。当时人们认为此药方是神仙所传,将它刻在石碑上。

金朝末年,蒙古军不断进攻,李杲避难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开始以医术游于公卿之间。据《元史•方技》记载,有个名叫王善甫的患者,以卖酒为业。身患重病,小便不通,眼球突出,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医生给他用了味淡性平的药物,渗利水湿,以冀小便通畅,然而未能奏效。患者家属请李杲诊治,李杲对众医生说:“病已经很重了。《内经》上说,膀胱是贮存精液的地方,必须通过气化作用,才能把废余的水液变成尿液排泄出来。现在用甘淡利尿的药剂而病情更加严重,这是膀胱不能气化的缘故。启玄子说:无阳阴无以生,无阴阳无以化。甘淡渗泄都是阳药,只有阳没有阴,怎么能气化呢?”第二天,李杲用了许多阴性药物,患者没有服第二副药,病便好了。

某年二月中旬,西台掾肖君瑞患伤寒而发热,医生给他用白虎汤治疗后,患者面黑如墨,伤寒发热的症状消失了,但脉象沉细,小便不止。李杲诊断后说:“这是在立夏前误用白虎汤所造成的错误。白虎汤是大寒之药,不是行经之药,只能导致肺脏虚寒,使本来在肌表的伤寒之邪转而隐伏于经络之间了。但是,如果再用大热之药挽救,用热药逐除阴寒之邪,就一定会出现其他的变症,纠正误用白虎汤不能用此办法。准确的方法,应该是采用升阳行经的温药。”有的医生对李杲的判断不以为然,反驳说:“白虎汤是大寒之物,不用大热药物,怎么能纠正呢?”李杲回答说:“病邪隐伏于经络之间,阻滞经脉的运行;用升阳行经的温药,使阳气生发,经络运行,隐伏于经络之间的伤寒发热本症就会重新出现,本症出现就治好了。”按李杲所说的方法治疗,病人的病情很快好转。

由于李杲辨证施治、善于治疗疑难危症,诊断治疗颇具卓识,都把他当作神医看待。

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蒙古军围汴梁,李杲离开汴梁,在山东聊城、东平等地住了6年。甲辰年(1244)回归乡里,此时已经六十多岁了。有一天,他对友人周都运说:“我老了想把我的医术传于后世,现在找不到合适的人,怎么办呢?”周都运说:“廉台(今藁城市)有一人叫罗天益,字谦父,此人生性淳朴,经常懊恨自己学业不精,有志学医,你想传医术,此人可以。”有一天,周都运、罗天益一起拜见李杲,李杲一见罗天益便问:“你是来学做挣钱的医人呢?还是做传道医人呢?”罗天益说:“是学传道的。”罗天益开始跟李杲学习。日用饮食,都由李杲供给他。学业三年,李杲为表彰罗天益勤奋不倦,给他白金24两,对他说:“我知道你生活非常艰难,怕你动摇,半途而废,你可以把这些金子交给你妻子。”罗天益力辞不受,李杲说:“我把大道术都传给你了,怎么吝啬这些小东西,你不要再推辞了。”临终以前,李杲将平日所著医书,经过认真校勘之后,装订成册,摆在茶几前,对罗天益说:“我将这些书交给你,不是为了你我二人,是为了天下后世,慎勿湮没,一定要将它们推广出去。”李杲去世后,罗天益建祠供奉祭祀,30年不间断。罗天益始终牢记老师的教导,继承李杲的精妙医道,发扬光大李杲的医术,不但治病济世,还钻研学问,著有《卫生宝鉴》《内经类编》等医书,成为著名医学家。

李杲一生之中认真钻研《黄帝内经》理论,借鉴张元素脏腑病机学说,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提出了“脾胃论”的学术主张。其中心思想是“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此学说发挥了“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观点,认为元气是人生之本,脾胃则是元气之源。不仅“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之”,而且人身其他诸气也都由胃气所化。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百病生,把“土为万物之母”的观点引向更加广泛的范畴。李杲还把升降沉浮作为人体元气活动变化的规律,认为“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如环无端,运化万物”,并指出人体元气升降的枢纽在脾胃。脾胃不但将水谷精气灌溉四脏,滋养周身,同时也排废物,从而推动脏腑精气的上下流动。在内伤诸病中,李杲重点论述了阴火病证。他认为元气与阴火相互制约。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则阴火独盛;反之,元气足则阴火降。“阴火为元气之贼”、“阴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等都是李杲的著名论点。

李杲一生所著医书有《医药发明》《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此事难知》《用药法象》等。李杲所创中医理论,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许鲁斋称赞说:“东垣之医,医之王道也。有志于学医者,必尽读东垣之书,而后可以言医。”脾胃论不但在我国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16世纪之后,在日本的“汉医”中还产生了尊崇李杲的派别。(责编:宁人)

猜你喜欢

阴火元气脾胃
元气清晨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李杲阴火理论研究探析*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浅析“阴火”
如何养元气?
三种端元气ð13C1-Ro模型建立与应用
元气淋漓的傅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