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经络——SP感觉神经与内热

2009-04-29方胜林胡龙斌

亚太传统医药 2009年3期
关键词:内热

方胜林 胡龙斌

(1.内蒙古海拉尔铁路防疫站,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0;2.陕西西安铁路防疫站,陕西 西安 710054)お

摘 要:SP感觉神经可通过组胺、SP扩张微血管,增大局部组织血流量,可介导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产生,增加局部组织代谢水平,同多种舒血管因子存在协同作用,是导致内热的核心因素。SP感觉神经增长的阳胜是阴阳失调的核心,代表病证是肝郁气结。

关键词:探索经络;SP感觉神经增长;微循环;神经生长因子;肝郁气结;内热

中图分类号:R24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3-0015-03

内热是临床常见病证,成因复杂。本文讨论的内热为局部能量代谢旺盛的气虚之证,如食积化热、气郁化热、血瘀化热、湿积化热、痰热等等。阴虚内热多气有余,不过当组织有病理改变时产气也会减少。感染性疾病不属本文讨论范围。

1 器官组织功能失调与内热

内热是病理性代谢活动的反映,与微血管自律运动的改变有关。微循环功能单位是能量消耗的场所,健康的组织微血管自律活动良好,即使存在组织或器官功能活动失调或其他致内热因素如局部代谢旺盛、水湿积聚、血液瘀滞等,也不易产生内热。内热发生在受损伤后有病理改变的组织,其发生需满足两个条件:局部血液灌注和存在生物活性物质。局部组织代谢产物是生理状态下促使微循环开放的主要物质,但代谢产物不足以导致内热。组胺、缓激肽、SP、CGRP等都是强力舒张血管物质,其中微血管周围的SP感觉传入神经及其释放的SP对微循环及其自律运动变化的影响尤为突出,几种主要的扩血管物质H+、组胺、腺苷、缓激肽等都可刺激SP感觉神经兴奋并释放介质,介导微血管扩张和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只要非健康组织有代谢活动刺激SP感觉神经兴奋、增加递质释放,就可能产生内热并伴组织的修复及再损伤。因此健康的组织耗能少,做功多,产气多,邪热少;损伤或衰老的组织耗能多,做功少,产气少,邪热多。

血循环是热转移的主要途径,代谢水平升高及热转移不良是局部产生内热的重要原因。胃肠的蠕动是促进腹部器官静脉回流的主要动力之一,胃肠蠕动减弱,静脉回流不畅,静脉压升高,可导致腹部器官组织热转移不良。如大承气汤证热结旁流就是因为肠动力不足,静脉压升高、细胞外液增多,肠粘膜代谢旺盛、热量贮留,表现为大腹灼热、大便干结、下利黄水臭秽。此外胸腔负压、下肢运动、高血压等也有助于静脉回流,减少内热的发生。局部代谢旺盛,产热增多、热转移不良,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代谢增加,代谢产物进一步通过其他舒张血管因子加大血液灌注,增强代谢,旺盛的生理病理代谢水平又加重和扩大局部组织结构的病理性改变,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及时清除内热有助于终止病情延续和损伤的加重。

2 炎症与内热

炎症早期小动脉充血,微循环大量开放,血流量及血液流速都加大,各种生物活性介质丰富,炎症区域红肿热痛,代谢旺盛,产热多;炎症反应后组织损伤、基质增多、活性物质减少,反而代谢降低,产热减少。感觉神经外周末梢释放的SP本身可引起神经原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局部血管扩张、血浆蛋白外渗、白细胞聚集。SP感觉神经是介导炎症慢性疼痛的初级传入神经,可见与炎症关系密切。多种炎症介质如血小板和肥大细胞释放的五羟色胺(5-HT)、细胞破碎释放的K+、组织产生的缓激肽、前列腺素都是强烈的致痛物质。5-HT通过5-HT3受体能直接激活感觉神经元,通过5-HT1和5-HT2受体使伤害性感受器敏感化;缓激肽通过B2受体引起疼痛和加强炎症;组胺与SP能神经末梢感受器也存在正反馈环路。在炎症中,它们构成对SP感觉神经末梢的强刺激,导致递质SP或NKA释放量增加和神经电活动加强。SP通过组胺或直接扩张微血管、通过内皮生长因子增加微血管数目、通过多种细胞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增加炎症局部的血液灌注和能量代谢水平。另外小动脉旁分布有VIP神经,汇聚在脊髓背角Ⅰ级传入末梢内许多呈VIP阳性,亦不排除SP感觉神经通过VIP神经扩张小动脉的可能。SP感觉神经在炎症反应的多个环节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免疫炎症。SP在局部组织的调节作用受局部神经肽浓度及作用强度的限制,SP可使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合成各种生长因子,促使细胞增殖,参与损伤组织的修复,SP可激活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SP感觉神经在组织病理变化过程中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调节能量分配。炎症反应时组织的生理功能是降低的,更多的能量被用于病理性代谢,白细胞、巨噬细胞呼吸爆发及吞噬异物、组织修复、大量细胞增殖都需要消耗很多氧及营养物质。另一个调节能量分配的重要介质是自由基。炎症和自由基是导致组织损伤的最重要因素,组织损伤后难以完全复原。氧自由基是组织产生内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湿积化热。代谢率升高、组织细胞损伤,线粒体、黄嘌呤氧化酶途径、炎症来源的氧自由基大量增加,自由基可损伤膜结构、改变基质含量,促进炎症发生,影响感觉神经末梢兴奋性。

SP从胞体合成到输送至纤维末梢贮存释放,合成与转运速度受神经元的功能限制。在伤害性感觉神经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用辣椒素耗竭神经肽,过强的刺激会使需求超过合成能力,神经肽的生成、运输、释放不能够持续,SP递质很快耗竭,而且伤害性刺激会造成神经元损伤,甚至功能丧失、纤维溃变。炎症过程中各种伤害因子对SP感觉神经的刺激已超过了其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强度,但 SP感觉神经不见损伤疲劳,不见功能丧失,炎症疼痛持续存在,SP也是持续产生与释放,之所以然,神经营养因子是必要因素。神经营养因子(NTFs)是由靶细胞等产生的具有营养神经的活性蛋白,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3(NT-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各种神经营养因子存在协同作用,支持神经元生存、分化、生长。有研究表明,NGF在炎症组织中含量高出正常l0倍,如果对炎症组织用NGF抗体处理,则炎症迅速减轻。NGF可提高伤害性感觉神经的敏感性,调节其动作电位。NGF可以增加原代培养的背根神经节(DRG) 神经元中辣椒素诱发的SP释放量,且与NGF的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NGF孵育的标本中辣椒素受体VR1mRNA表达增加[1]。NGF直接与神经元膜上高亲和力TrkA受体结合,内移并经轴浆运输到背根神经节胞体,在胞浆中通过Ras磷酸化后进核内与相关转录因子结合,调节基因转录,并明显升高速激肽mRNA的表达,增强Na+、H+通道与辣椒素受体的表达,加速轴浆运输,增加外周和中枢末梢SP的释放。

3 SP感觉神经增长及内热

SP感觉神经增长导致的阳胜是阴阳失调的核心,其阳性三大特征热、动、躁俱全,临床上涉及很多病症。除炎症以外的几乎所有气虚内热都存在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程度不等的SP感觉神经增长,是这些内热产生的根本缘由,也是组织损伤后结构病理性改变的主要组成,同时是其它结构成分继发病理改变的主要促成因素。

瘢痕是组织损伤后修复的结果,多数组织损伤修复后不形成增生性瘢痕,且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已发生改变,显然增生性瘢痕不是正常生理病理活动的产物。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瘢痕成熟过程中两个显著的不同是增生性瘢痕中SP感觉神经末梢分支增多、排列杂乱和增生性瘢痕温度明显升高。温度升高是血流量增加的结果,与正常瘢痕相比,增生性瘢痕成熟期显著延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增强,微血管数量增加,血液灌注增多,代谢水平升高。经免疫组化反应,在光镜切片上增生性瘢痕的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异常丰富,与正常皮肤中多见的单根走行的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不同,增生性瘢痕神经纤维中SP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含量高,纤维分支多,且多为分支交错排列,可环绕小血管分布[2]。这种SP感觉神经增长或纤维分支增多、SP含量增高的现象在内脏器官也是多见的。有研究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固有层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较正常对照组增多、增粗,纤维中SP阳性物质含量多[3]。克罗恩病肠粘膜下层见SP阳性神经纤维分布,且小血管周围较多,对照组粘膜层SP阳性神经纤维量少而纤细,病变组SP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增生,数量增多,部分神经纤维扭曲、粗大,呈“神经瘤样”改变[4]。这种SP感觉神经增长的现象在有SP感觉神经分布的区域都有可能出现。生长激素和神经营养因子可促进SP感觉神经增长。体外培养的胚胎感觉神经元在NGF支持下很快长出神经突起,同时神经元内许多亚细胞结构,如核仁、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体等加速形成,RNA和蛋白质合成增加,微丝和微管等管状细胞器也开始增加。发育时期注射抗体降低NGF的有效性时,感受伤害的神经元刺激感觉阈值降低。NGF对高分化成熟的感觉神经元也一样,会调节表型的改变,提高神经元内的神经肽(CGRP、SP等)的水平,诱导末梢分支出芽生长,提高神经元对辣椒素的敏感性。NGF可以增加原代培养的背根神经节( DRG) 神经元胞体中SPmRNA的表达,SP的基础释放量增加[1]

SP感觉神经的增长不仅是末梢纤维分支增多,亚细胞结构也会增多,递质的合成、输送能力增强,胞体、末梢递质的贮存增多,基础分泌量增大,神经电活动亦相应改变。增长与敏感性增高有质的区别,敏感性增高则感觉阈降低,易受刺激。SP感觉神经增长可使局部基础代谢水平升高,但热象不会明显,局部能量消耗增加而能量摄入总水平不改变,导致能量代谢失衡,所以患者可能会感觉供能不足。经络系统存在着严密的制约和平衡机制,个别器官组织的SP感觉神经增长只要不超过一定程度和范围,经过制衡机制的调整,会缩回到原来的水平,增粗的纤维重新变细,多出的分支会退化,也就是说这类神经可大可小。缩小后递质的合成能力、贮存量、神经电活动、感受器感觉阈值都回复到原来水平。

中医病证肝郁气结及肝气横逆就是这类内热的代表,表现为胸胁胀满、气窜感、软组织增生、烦躁、咳喘、饮食呆滞或泄泻;内热发生在胸壁皮下组织的同时也可发生在肺、胃、食道、少腹等其他器官;梅核气表现为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且饮食无障碍,这不是感觉异常,也不是痰结,而是有软组织增生。经过机体的自我调整这类疾病症状及病理改变会完全消失。需要注意的是这类病症产生的是邪热不是气,是细胞增生不是痰结,可导致器官组织功能障碍。

如果SP感觉神经的增长超过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则不易回复,如前述实例那样。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只要部分SP感觉神经增长就会发生内热或组织功能障碍,是否有内热还要取决于其它匹配的神经元。经络系统中的制衡机制对生命活动极为重要,绝大部分疾病都是其破坏的结果。针灸调实补虚、协调阴阳就是发挥经络制衡的作用。这种制衡机制才是中医五行的真正所指,生克乘侮都与其密切相关。古人显然不明确制衡的存在,故试图借用五行学说加以解释。不过中医理论根据哲学五行学说推演出来的五脏功能间的相互影响大部分脱离了制衡的原义,科学价值不大。

参考文献:

[1] Xiang-Dong YANG,Zhen LIU,Hua-Xiang LIU.Regulatory effect of nerve growth factor on release of substance P in cultured 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s of rat[J]. Neuroscience Bulletin,2007,23(4):215-220.

[2] 陈亮,流沙,李世荣. 增生性瘢痕中P物质神经纤维与肥大细胞关联的形态学观察[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9):979-981.

[3] 董文珠,李兆申,邹多武,等.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与P物质的相关性[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9):611-614.

[4] 惠京,林建韶,孙保存,等. 克隆病P物质阳性神经组织及肥大细胞的形态学观察[J].天津医药,1999,27(8):451-452.

(责任编辑:曾楚华)

猜你喜欢

内热
MHR、NLR与2型糖尿病内热证的相关性研究
外出踏青排内热
内热针疗法在关节疾病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展望
内热针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芪当归汤益气又补脾
污泥内热式炭化技术探讨
污泥内热式炭化技术探讨
外冷内热的荒诞与苦痛:地域空间的炼金术——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解读
内热针疗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研究概述
臭菘靠“内热” 融冰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