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和谐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
2009-04-29严学华朱乃平
严学华 朱乃平
摘 要: 科技创新团队是根据科技项目研制的需要组织起来的科技单元,是推动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和谐科技创新团队应具有以人为本、自由宽松、团结融洽、富于创造等四项基本特征,并以凝聚人才、构建梯队和不断创新为发展目标。可从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多学科相互融合、规模适度的科研群体;营造温馨、融洽、和谐的人文氛围和团队文化;完善激励机制,吸引和凝聚高层次创新人才;积极扶持科技创新生力军,推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四方面入手实现高校和谐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
关键词: 高校; 和谐; 科技创新; 团队; 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09)05-0045-05
“985工程”的实施第一次将高校纳入到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之中。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地位,它在培养科技人才、推动知识创新和转化科技成果方面拥有竞争优势[1]。高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研究型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拥有一批世界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及研究团队,是高校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近几年通过教育部“211计划”、“985计划”重点建设,一批研究型高校科研条件明显改善,科研实力显著提升,为构建运行科技创新团队创造了条件。
一、科技创新团队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有一定互补技能、愿为共同目标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突出特点可归纳为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研究兴趣相对一致性,研究工作协作性,知识能力素质互补性等[2]。
关于科技创新团队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从广义上界定,由学术带头人带领下的群体组成的科研单元,如课题组、研究组、项目(如863、973)组等都可以算作是科技创新团队;从狭义上界定,由国家科技管理部门或学术部门根据科技项目研制的需要,组织起来的科技单元才是科技创新团队[3]。这里研究的是狭义上的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团队是一个特殊的科研群体,按照群体理论它属于组合型混合科研群体。组合科研群体是指根据管理部门科学研究的需要组合形成的科研群体;混合群体是指不同学科领域(跨学科) 、不同层次学术水平的人的组合。这种非自发形成的科研群体往往不能避免不和谐、怠惰和各式各样的冲突,影响科研工作。
在创建国家创新体系中,一个研究单位要构建和谐科技创新团队,首先必须搞清楚,和谐创新团队有哪些基本特征以及构建和谐创新团队所需的基础条件。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特有的本质属性,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搞清楚事物的基本特征,是认识事物推动工作的先决条件。那么,和谐创新团队有哪些基本特征呢?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自由宽松、团结融洽、富于创造。以人为本, 就是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团队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实现人才的自身价值搭建平台,创造条件[4];自由宽松,即在团队中尊重学术自由,崇尚创新超越,倡导公平竞争,具有民主、宽松氛围;团结融洽,即团队中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相互理解、彼此尊重、诚信友爱、富于创造,为了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不断开拓进取,不断产生创造活力,促进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持续健康发展;富于创造,即为了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不断开拓进取,不断产生创造活力,促进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持续健康发展。
以上几个方面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整体,其中,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创新团队,要有充足的基础条件。良好的基础条件有利于和谐创新团队的形成。因此,增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造活力,首要的是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也就是说,构建和谐创新团队要实行最广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战略方针。
二、构建和谐科技创新团队的目标定位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律,构建和谐创新团队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构建和谐创新团队是新时期的一个新课题。大家知道,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全部工作的第一要务,咬定发展不放松,这也是构建和谐创新团队所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从这一点出发,构建和谐创新团队,就把握住了基本方向。围绕发展是硬道理这一前提,构建和谐创新团队,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科技创新团队的目标定位应远高于一般的课题组和自主成立的研究梯队[5]。从团队建设一开始,就必须树立明确可行的目标,共同、远大、可实现的目标不仅使创新团队始终围绕既定目标并且不偏离这个轨道,减少了资源浪费,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团队的目标实现可以使成员精神振奋,知道了自己的角色和任务,从而使工作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成员更加团结,真正组成一个高效、稳定的学术创新团队。因此一个共同、远大、可实现的研究目标是学术创新团队的灵魂,是关系到学术创新团队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问题。创造活力主要来自这一团体的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来自于他们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和谐创新团队的目标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要凝聚一批优秀人才;二是要形成梯队人才队伍;三是要不断开拓创新成果,这几个方面要相互配套、相互支持。
在此过程中,人才发展是重点,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都围绕着这个中心来进行。这样,才能在构建和谐创新团队中达到凝聚优秀人才的目的,加大对有苗头和科学素养高的骨干的培养力度,重点遴选有创新潜质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创造多方面的条件,提供优良的技术平台,激励他(她)们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力争短时间内取得科研创新成果,在国内外相同研究领域扩大学术影响、提高知名度,逐步成长为高校重点领域研究方向的领衔式将帅人才。高校围绕科技创新目标,一定能凝聚和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人员相对精干、结构趋于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创新队伍,整体创新能力大大增强。
1.在人才方面,科技创新团队要面向国际集聚优秀科技人才。团队的组成是以集聚优秀人才为基础的,特别是要吸引世界上的优秀科技人才加入创新团队,因此要建立吸引世界优秀人才的平台,向全球公开招聘研究骨干;在科研方面,要与世界一流科研单位和科学家广泛建立联系和合作,开展联合研究课题、共建团队科研平台、学术研讨和交流、考察访问等科学活动;在管理方面,应聘请国际著名科学家组成学术顾问委员会,对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科研工作和学术成就提出意见和建议。
2.形成梯队是构建和谐创新团队所要达到的又一个目标。这种梯队的形成包括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研究生的培养,这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措施。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培养拔尖人才并有针对性地对青年科技人才进行扶植,努力培养一批能够团结和带领一支团队较好完成科研项目的科技骨干队伍,其中有部分突出的科技人才能够成为在相关科研领域里的学术带头人。同时,加大对研究生的培养力度也是梯队建设的重要一环,他们是科技创新团队中一支不可忽视的补充力量。
3.开拓创新成果是任何一个创新团队都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就是要围绕国家目标,多出人才,多出成果,不断开拓创新研究成果,不断为国家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新贡献。构建一支和谐的科技创新团队,就是要使其整体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三、构建和谐科技创新团队的思路
(一)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多学科相互融合、规模适度的科研群体
高校创新团队是高层次人才集聚,以某一学术研究方向为纽带,以团队负责人为核心,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科研群体,充分发挥着高校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的优势[6]。 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对学科进行优化重组,加快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为创新团队更好发展,多出成果营造好的外部氛围。创新团队聚集了具有“共同愿景”的、高水平、强能力、有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会激发高涨的热情、主动的态度,这给学科带头人有效开展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首先,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应具备以下素质:(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对事业坚定的信念是产生凝聚力的关键; (2)学识渊博,学术上远见卓识; (3)果断而又民主,能团结同仁,在学术问题上有时正确的意见并不一定是多数人的意见,有时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此学术带头人要能把握好“民主”与“客观”的尺度; (4)知人善任,积极培养和发现人才; (5)谦逊、大度,有与人合作的精神。一个出色的团队带头人带领的创新团队,往往有一个和谐宽松、合作互助、共同学习、互相激励的氛围,他们取长补短、信息共享,可以大大提高科研工作的实际效率,产生1+1>2的效果。
其次,创新团队中并非顶尖人才越多越好,关键是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的梯队。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和团队成员要形成合理的比例结构,一般认为“金字塔”型结构较为合理。美国一智囊机构的研究所长说:“两个研究员不如一个研究员加半个秘书的效率。”合理安排不同知识层次、不同能力的团队成员在不同的岗位上,可以使之相互协调补充、扬长避短,减少人才的浪费或不足、乃至内耗。成员角色的个性化和多元化是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价值取向。因此,成员中不仅有理论知识强或技术基础好的专家,有与外界广泛联系的纽带人,同时,还要有富有开拓创新的年轻生力军。要引进不同学科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青年科技人才,并使之与创新团队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在攻关时起到协作制胜的作用。建议采用“大师+团队”模式。所以,在组建学术创新团队时,不仅要考虑到人员的水平、才智和能力,更要注意人事上的编组和调配[2]。
最后,学术创新团队规模应适度。团队理论认为一个有效团队的规模应在2—16人之间。作为学术创新团队其大小应由实际需求而定,应考虑学术带头人的素质、成员对学术带头人的认同程度、成员间的约束、科研任务及时间要求等因素。一般以学术带头人1人,研究骨干4—6人,总人数10人左右为宜,从而形成以院士或知名专家为学术带头人,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研究骨干,具有显著多学科、交叉与跨部门研究特色的科技创新团队。
(二)营造温馨、融洽、和谐的人文氛围,注重团队文化的建设
人才智能的发挥与学校的人文环境密切相关。为使每个人都愿意运用其才能为学校多做贡献,需要良好的人文氛围。团队带头人的公正廉明、团队成员之间的和谐融洽,不仅能使人才有效地发挥现有能力,而且他的潜在能力也能得到展现。因此要从人才资源的自身要求、价值取向和心理意愿去把握,立足于人才、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影响科研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建立起开放和信任的内部环境,从而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完成更艰难的任务,以达到更高的目标和产生更好的效益[7]。
科研创新活动尤其需要良好的环境氛围,大的方面包括法律环境、社会环境,小的方面包括学校对团队创新性工作的认识程度和支持力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应有高校及相关专家顾问的指导和必要的帮助,如: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之初,学校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在经费投入、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备等所需物质条件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并加大对科技成果的奖励力度。科研管理部门帮助理顺团队内部及外部的关系,建立与团队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奖惩措施等规章制度,形成一种激励与约束并存的制度,促使成员围绕团队的共同目标形成团队的协作精神。
目前高校注重文化建设的团队并不多见,却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出现:有的团队“近亲繁殖”,排挤“外人”,“外人”心灰意冷;有的团队人员之间关系复杂、互相欺瞒;有的团队由于人事管理方面的原因,新老学术带头人之间不能顺利交接,致使团队研究力量分散,研究实力下降。这样的团队既不利于科学研究工作的创新,也不利于科技人才的脱颖而出。原创性科研成果的取得是几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没有良好的团队文化,再优秀的科研项目也只能开花而不能结果。创新团队文化是团队有效运行和团队工作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创新团队是一个高度自主型的团队,成员间更加需要彼此之间的信任。团队文化应该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和价值观的组合,主要表现为鼓励创新,容许失败;强调集体价值观,团结协作,彼此共同进步;重视成员的个性化发展。要使成员能够不断寻找创新团队积极的品质,对别人寄予希望,时常检查自己的缺点,保持足够的谦虚等。
(三)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吸引和凝聚高层次创新人才
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建立激励创新的机制,以改革推动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合理的分配激励制度,是科技创新本质特性的真实反映。科技创新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有付出当然应该有回报
[6]。关键是要有制度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不仅获得合理合法的利益,而且能够保持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活力。要实行科技创新绩效与待遇挂钩的绩效奖励津贴,使科技创新人才的价值得到尊重和肯定,充分调动科技创新人员的创新激情与团结协作、共攀科学高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科研人员往往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成就动机,希望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建树,对于他们来说,提升专业领域的成就、名声和荣誉以及相应的学术地位是物质利益以外的强烈需求。因此,要注重对科技人员的精神奖励,在分配制度改革时,根据“优才优用、优劳优酬”的原则探索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充分体现科技人员的创新价值。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研人员所从事的劳动是创造性劳动,这就要求我们要为之创造一种充分信任的宽松的环境,使每个人都能有一种归属感、成就感,激励团队成员去创造、去超越、去竞争[8]。因此,我们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信念,不断注重新的激励机制的创造。一般可考虑四个方面的激励:一是物质激励,包括工资激励、产权激励和工作福利。二是工作激励,包括与工作内容直接相关的任务特征激励,如任务意义、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自主性、工作反馈以及与工作内容间接有关的非任务特征激励,如专业对口、挑战性、工作压力、工作兴趣等。三是职业发展激励,包括专业发展激励和职务发展激励。四是文化激励,包括远景激励、团队精神激励及参与管理激励。
(四)积极扶持科技创新生力军,推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任,为此高校的“科技创新工程”计划着逐步形成一支与骨干研究人员有着合理比例的研究生队伍。学校应注重研究生培养与科研相结合, 大力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学位论文工作应结合科学前沿和经济建设中的关键科研选题;实行研究生助研津贴制度,采取评选优秀学位论文、举办学术论坛等措施,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科研。积极联合有关国家共同培养研究生,以促进后继人才的成长。
总之,学术创新团队是孕育科研创新的一个重要摇篮。确定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方向,构建和谐的研究梯队以及培养能够激发灵感的学术文化氛围是科研创新的三大要素。只有那些研究方向前瞻、目标明确,团队成员平等自由、合作良好、勇于实践,团队整体推崇创新、强调创新激励,并具有充满激情的学术文化氛围的学术创新团队才能形成原创性科研成果和创新思想。
参考文献
[1]彭惠青.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J].科技创业,2005(12):134-135.
[2]谢 斌.“人才强校”战略下的高校师资队伍创新团队建设[J].高教论坛,2008(4):153-155.
[3]窦 剑,陈 莉.高校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应注意的问题[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9):94-96.
[4]卜祥云,蔡 翔.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绩效管理[J].工业技术经济,2008(8):24-26.
[5]孙艳华.浅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核心能力的培养[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4):108-110.
[6]潘 琳,朱 鹏.探索机制创新 推进高校科研团队建设[J]. 科技管理研究,2008(5):164-166.
[7]卢绍华.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6):51-53.
[8]周 辉,朱 星.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 促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 2004(6):26-27.
(责任编辑 张向凤)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 Xue-hua1, ZHU Nai-ping2
(1. School of Material Science &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2.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eams are organiz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promo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harmonious team should have a human-being-oriented, free, and comfortable atmosphere, and its members should be closely united and creative.It should take attracting talents, building up an echelon and making constant innovation as its target. It is advisable to organize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groups of moderate size by setting up a research core, to create a harmonious humanistic atmosphere and team culture, to improve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so as to attract high-level innovative talents, and to support new rising force in scientific innovation, and to develop graduates ability to innovate.
Key words:college and university; harmoniou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eam;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