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理论武装基础
2009-04-29赵崇南周矩罗莉
赵崇南 周 矩 罗 莉
党委讲师团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各级党委组织实施干部在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形势政策教育的职能机构和专门队伍。我们党历来重视讲师团在干部教育中的作用。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讲师团工作,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理论和中央重大战略决策的过程中都要求发挥讲师团的重要作用。多年来,我省党委讲师团紧紧围绕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在理论教育、理论宣传、理论研究等方面充分发挥讲师团理论先导作用,为广大干部群众解疑释惑,为提高全省在职干部和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至关重要,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是各部门、单位开展工作的根本性资源,无疑也是我省党委讲师团完成党委、政府交办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按照《关于认真做好全省第一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工作的通知》(黔学组办发(200814号)要求,贵州省委讲师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决定对我省党委讲师团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摸清我省党委讲师团人才队伍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加快推进我省讲师团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促进我省党委讲师团系统的自身建设,更好地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我省党委讲师团系统主要工作及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1我省党委讲师团系统近五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
积极宣讲、宣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及党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足迹遍及全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军队、公安和武警部队、学校、农村、乡镇、社区,宣讲3000多场,听众近三十万人次,受到各方好评。编辑出版并向全国公开发行《理论与当代》60余期;编发《铜仁论坛》、《中心组学习参考资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材料》、《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材料》、《毕节试验区理论与实践》、《黔南理论(信息)》等资料数万册。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研究及理论学习辅导资料,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省直机关党校(省委讲师团加挂省直机关党校牌子)从成立至今共计正规化培训(三个月)处级以上干部4000余人。各市(州、地)党委讲师团举办的中层干部或理论骨干培训班,对数万人进行了培训。各地党委讲师团坚持每年组织干部理论学习考试,编写了各种学习辅导资料,印发量达数十万册。
近年来,我省讲师团独立完成国家级课题2个,参与完成课题1个,在研课题3个,完成省市级课题40余个。出版各类理论著作30余本,发表论文数百篇,获各类奖项百余次。
总体看来,我省各级党委讲师团在组织实施干部在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形势政策教育工作中做出了较大贡献,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对照中宣发[2005]46号文件对党委讲师团的要求,对照省委、省政府对讲师团工作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2我省党委讲师团系统人才队伍基本情况。我省党委讲师团系统含一个省级及九个市(州、地)级党委讲师团,人员总编制为169人,目前在编人员127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74名,专业技术人员41名,工勤人员12名;拥有正高职称人员2名、副高职称17名、中级职称24名、初级职称15名;妇女干部43名;少数民族干部42人;中共党员101人;学历结构为博士1人、研究生20人(其中在职教育研究生12人)、大学本科生68人(其中在职教育本科27人)、大专生32人(其中在职教育17人)、大专以下6人。
二、我省党委讲师团系统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在年龄结构上,30岁以下10人,占总人数的8%;31岁到40岁的31人,占总人数的24%;41岁到50岁的50人,占总人数的39%;51岁到60岁的36人,占总人数的28%。整体年龄偏大,其中毕节地委、六盘水市委、黔南州委、黔东南州委、铜仁地委讲师团没有30岁以下年龄段的年轻人,年龄梯度出现断阶,人才结构出现断层,后继乏人的问题已显现出来。
2职称结构不尽合理。党委讲师团理想的宣讲人才配置结构应该是等腰型或梯形: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作为宣讲主体,一批中级宣讲人才作为后备,一批年轻有为的初级人才作为基础,形成三级梯度并进的人才配置结构。但当前我省党委讲师团的现状是高层宣讲人才少,中初级职称人数少,出现宣讲人才断层现象。
3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专职教员比例偏小,整个讲师团系统的专职教员仅有41名,而且大部分党委讲师团的专职教员比例偏小。如省委讲师团在职人数为44人,然而专职教员只有11名,仅占实有人数的25%。毕节地委讲师团在职人数13人,专职教员4名,占实有人数31%。遵义市委、安顺市委、黔南州委讲师团只有2名专职教员,黔西南州委讲师团没有专职教员。大量党委讲师团是以各团团长和行政管理人员兼做理论教员或采取外聘有关单位领导和教师的方式授课。
4高层次专职教员缺乏。全省共有专职教员41名,研究生11名,占27%,本科学历22名,占54%,整体学历并不低。但11名研究生中有5名是2008年刚进入讲师团系统的新教员。讲师团系统完成的国家级、省级课题有很大部分是由团领导独立或参与完成,,大量的理论宣讲工作也由团领导来承担。个别地区党委讲师团甚至没有专职教员从事理论宣讲和理论研究工作,如遵义市委讲师团的宣讲工作长期以来由前任团长(已退休)一人独立承担,在老团长退休后,宣讲工作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5社会实践经验不够丰富。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需要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相结合,而讲师团系统大部分人员的社会实践经验明显不足。从各讲师团建立之初即在讲师团工作或毕业即分配到讲师团工作的人员占全省讲师团系统工作人员的30%左右,遵义市委讲师团高达71%。而在讲师团工作期间经过挂职锻炼的仅占20%,有社会兼职的仅占8%左右。
6缺编现象严重,有的党委讲师团规模过小。全省讲师团系统没有一个讲师团人员满编。省委讲师团缺编12%,贵阳市委讲师团缺编7%,遵义市委讲师团缺编53%,安顺市委讲师团缺编30%,毕节地委讲师团缺编13%,六盘水市委讲师团缺编39%,黔南州委讲师团缺编66%,黔东南州委讲师团缺编8%,黔西南州委讲师团缺编38%,铜仁地委讲师团缺编10%。人员在10人以下的党委讲师团有5个,占全省讲师团的50%。当然,我们并不主张盲目填满编制,但对于教员太少的讲师团还是应该及时进行补充。
7领导班子配置不健全。地区党委讲师团普遍存在领导班子配置不健全现象。如部分市级党委讲师团只有一名团长,没有副职;有些则长期由
副团长主持工作,团长职位长期空缺;部分讲师团未设中层岗位,留不住人才。
8工作条件较差、待遇偏低。党委讲师团是各级党委在职干部理论教育部门,长期以来属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在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上与党政机关其他部门有一定差距,影响了人才队伍的稳定和积极性的发挥。对人才的引进也有较大的影响。
9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培训、科研、调研和办公经费投入不足,每年财政拨入的经费只能保证人员经费开支及基本的办公费用开支,几乎没有资金用于干部培训、专业人员的调研、科研经费及改善办公条件。这就导致了讲师团工作“无钱办事、无人办事”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经费不足,难以安排人员进修学习,极大地制约了讲师团系统人才队伍素质的提高。
10出口不畅。由于党委政府和社会对党委讲师团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不够,干部交流缓慢,出口不畅,客观上形成了“前拥后堵”的现象。在讲师团系统工作满15年以上的人员占实有人数的35%。某些地区讲师团长期只进不出,如六盘水市委讲师团二十多年无一人向外交流。由于长期只进不出,不少人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时也造成一定程度的人才积压、浪费现象。
三、加强我省党委讲师团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全国党委讲师团列入或参照公务员管理已是大势所趋。贵州省委讲师团已纳人参公管理,各市(州、地)委讲师团也正积极申请列入参公管理。参公管理即意味着将不再进行职称评定,人才引进途径只有公开招考和行政职务调动两条途径可以选择,公开招考对年龄有限制(35岁以下),职务调动必须是处级以上干部(省级团),单纯高级职称人才调入将越来越困难。所以,各市(州、地)委讲师团应从各自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人才配置,扬长避短选择开展工作的方式和运行模式。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重点培养、适当引进、配齐班子等手段充实人才力量。人员过少的市(州、地)党委讲师团要有计划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对高学历年轻人才的引进。以自主培养为主、外向引进为辅,重点培养造就优秀学科带头人,努力建设一支年龄梯度合理,专业素质优秀的人才队伍。把人才的教育培训纳入本单位发展规划,建立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等制度。一方面,可以考虑提供学历深造、阶段性进修培训、出国学习培训、接受高层次学习培训等方式提高人才队伍学识和眼界。另一方面,人才队伍建设,坚持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服务基层的措施,尽量安排讲师团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挂职、任职锻炼,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补充新鲜血液和输出中年干部,保持合理的人才梯度,解决讲师团系统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和年龄老化问题。
3应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职务聘任制度,增强人才的职业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激发终身学习需求。建立健全人才绩效评估激励机制,以此作为人才任用、晋升的依据,促使人才脱颖而出。
4讲师团系统要切实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真正做到“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平台,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以稳定现有人才,吸引优秀人才,使讲师团系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理论研究、理论宣讲能力普遍增强,逐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职相结合、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队伍,切实为实现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良好的舆论支持、强大的精神动力与和谐的文化环境。
责任编辑: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