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谢
2009-04-29赵剑
赵 剑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不论是对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对改善我省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至关重要。建设生态文明,是我省的优势和潜力所在。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正确把握水资源生态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对于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省水资源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保护节约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1我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我省地处世界三大连片喀斯特发育区之一的东亚片区中心,是四川盆地与桂中丘陵间的一个强岩溶化高原山地,为我国西南岩溶山区的中心区域。根据2007年贵州省水资源公报,2007全省平均降水量1160.0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2043.514亿立方米,属平水年份。全省地表水资源总量1054.622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598.6毫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59.89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649立方米。
2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全省总供水量为98.0252亿立方米,以地表水供水为主,约占总供水量的93.17%。其中,长江流域总供水量为72.0516亿立方米,珠江流域总供水量为25.9736亿立方米。
全省总用水量为98.025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为48.266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9.24%;林牧渔畜用水量为4.5732亿立方米,约占总用水量的4.67%;工业用水量为31.792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32.43%;城镇公共用水量为0.842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0.86%;居民生活用水量为11.988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2.23%;生态环境用水量为0.561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0.57%。
全省总耗水量为43.521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耗水量为27.2858亿立方米,林牧渔畜耗水量为3.7037亿立方米,工业耗水量为4.5840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耗水量为0.6739亿立方米,城乡居民生活耗水量为6.4683亿立方米,生态环境耗水量为0.4493亿立方米。
根据全省社会经济资料对各项用水指标进行分析,人均用水量为246立方米/人。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为“66.1立方米/人,贵阳市为73.0立方米/人,毕节地区、黔西南州为54,8立方米/人,其余各市、州、地为65立方米/人以上。全省农灌亩均用水量为558立方米/亩。最大为黔南州623立方米/亩;最小为铜仁市351立方米/亩。2007年全省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为9.29%,但各市、州(地)水资源利用率差别较大:最高的为贵阳市,达21.83%;最低的黔西南州为4.68%。
二、我省水资源生态建设的内容及成效
如何按照生态文明的理念,遵循自然规律,维持河流、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关系到我国水资源安全和能源安全的大局。加强水资源生态建设,合理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对于落实环境立省战略,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我省水资源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由于喀斯特地貌的特殊原因,以及由于水资源、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且城镇工业区等由于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排出导致水污染严重。因此,防止荒漠化土地的继续扩大,下大力气治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荒漠化土地,以及不属于荒漠化范围内的退化土地,防治水环境污染等,就成为我省水资源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
2我省水资源生态建设的主要成效。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在水资源生态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大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水利问题;二是围绕建成农村人均0.033hm,(0.5亩)旱涝保收基本农田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抓好各项水源工程建设;三是提高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四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五是作好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打好基础;六是贯彻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工作管理规定》,把水资源论证作为指导建设项目合理布局,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工作,建立完善水利法规、规章,保障水利工作顺利开展等,七是开展了《岩溶地形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研究》、《贵州喀斯特地区小流域谷坊水源开发技术措施研究》、《基于DEM的岩溶地区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贵州省水资源安全系统模拟及其对策比较研究》、《岩溶地下封堵成库研究》等科研工作。完成了贵州省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及发展状况报告编写工作。八是完成了全省水库安全普查,编制了病险水库专项规划。
3我省水资源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等多种原因,我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必然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水资源短缺严重而浪费也严重。第一,时间分布不均衡。每年70%-85%的降水量集中在4-9月的汛期,且大多以洪水形式出现,直流入河流难于利用。第二,地区分布有影响。我省地形地貌为典型的喀斯特山区,降水和径流受地形影响变化很大,水资源很难储蓄和保存。第三,水资源天然时空分配与经济产业结构布局及需水要求的不一致。这使得水资源难于有效合理利用,季节性、局部性缺水时有发生,也导致了我省水资源的主要自然灾害:洪、涝、旱灾。二是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不顺。由于存在多部门管理水资源,目前我省普遍存在的水量与水质分开、地表水与地下水分开、农村和城市水事分开管理的体制,影响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配置、治理和保护的有机统一,难于实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水利设施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现象十分严重,农民积极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机制尚未建成。四是饮水安全问题严重。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我省用水量基数也在不断增大,产生的废污水排放量相应也增大。浪费性用水导致的大量废污水,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污染的治理成本及难度。五是水污染问题日益加剧。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全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仍然较低,大量未经有效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水体,致使江河湖库水生态环境恶化,对地下水水质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我省水资源生态建设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现对我省水资源生态建设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全面综合规划,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量、质并重,城、乡
兼管,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不是单纯地开发和修建水利工程。为此,需要调整现有的水利投资机制,满足为合理配置水资源所需的资金,改正现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
2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我省水资源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贮存形式为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可通过水循环逐年得到更新。由于独特的侵蚀型喀斯特高原环境山高谷深,地表破碎,峰丛洼地广泛发育,河流时明时暗,干谷和季节性河流普遍存在,河间地表与地下分水岭往往不一致,喀斯特地下水以集中径流为主,不存在统一的地下潜水面,且水流流向具有或然性。因而,经常产生“天上降水,地上无水”的喀斯特缺水现象。因此,我们需要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林、田、路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根据小流域的特点和水土流失的规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从山上到山下,从坡面到沟谷,合理布设各项措施,使之形成立体的、相互联系协调的综合防护体系。
3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在科学合理用水的同时,要大力提倡节约用水。一是编制区县城市节水规划;二是实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制度,实施超计划、超定额加价收费方式,做到“三同时、四到位”;三是做好节水宣传、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四是积极推广节水器具、节水技术和节水新工艺,推进中水回用工作;五是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小区”,“节水型单位”活动,施行节水先进单位(个人)奖励制度。
4加大水土资源预防保护的力度。防重于治,任何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均须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大预防保护的力度。例如对于水土流失而言,治理是被动的,预防是主动的,治理所需要的代价大,预防所需要的代价小,可以把土壤流失止于初始期。要认真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制度和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从根本上遏制人为新的水土流失。
5制定适当的防污减灾对策。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当地特点的水污染防治技术经济政策。一是加强节约用水。二是推行清洁生产。三是实施污水处理后回用。四是采用适合当地特点的废水处理工艺与技术。五是制定适合各地特点的水污染防治控制指标。六是实行“污染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等经济政策。七是重视工业废水处理回用技术的开发和成套设备的制造供应。
6大力建设生态自我修复工程。针对贵州降雨丰富,气候湿润,植物生长快的有利条件,在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区域,大力实施生态自我修复工程。从已经开展的生态修复试点县和示范工程看,只要配套措施跟上,管护措施得力,效果十分显著,工程实施后第2年就能看到成效。实践证明,在停止或减少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组织和调节能力,可实现自然植被的尽快恢复。这是尊重自然规律,因势利导、加快生态化建设的重要办法。
7大力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经济与社会体系,根据提高总体用水效率的需要,逐步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城镇化。在建设现代农业、控制并逐步压缩农业用水的目标下,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现代农业体系。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及科学技术水平,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城镇和乡村。
责任编辑: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