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实践分析
2009-04-28张锡君
张锡君
摘 要: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可以划分为提倡、回避与重新引入三个阶段 。实践中面临着操作难度大等困难,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应建立健全市场体制,降低会计计量的成本,强化对企业和市场的监管,加强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
关键词:公允价值 会计实务 措施建议
会计主要是提供货币计量信息,传统的会计计量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之上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历史成本表现出了其局限性,不能真实体现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从而削弱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而公允价值是以当前市场情况为依据进行价值计量的结果,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如今美国等国家和国际会计组织已普遍接受公允价值计量。我国2006年2月发布新的会计准则也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
总结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实践,对于促进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国际趋同、提高信息的有用性和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情况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运用不是一帆风顺的,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 提倡公允价值阶段(1998—2000)
1998年6月,财政部颁布《债务重组》准则,并自199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第一版《债务重组》准则借鉴国际惯例较多地运用了公允价值概念,涉及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租赁》。
在我国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如产权、生产要素市场不很活跃,从而使相关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导致企业在运用这些会计准则时随意性大,结果非但没有增加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反而给企业利用该准则调节利润留下一定空间。正是由于公允价值出现了太多的问题,财政部对原准则进行了修订。
2.回避公允价值阶段(2001—2006)
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及投资准则中应用以后,出现了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2001年财政部重新修订了具体会计准则,出于对于真实性和谨慎性的考虑,明确回避了公允价值计量。
财政部主要修订了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和投资三项准则,修订版准则的最大变化就是基本放弃了公允价值,而采用了在我国目前市场发展阶段相对更为客观的账面价值。
准则的修订减少了公允价值的应用,减少公允价值的应用正是为了防止对公允价值的滥用和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的进一步恶化。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这种债务重组方式来说,修订版准则要求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仅在涉及多项非现金资产的债务重组或涉及(多项)非现金资产与(多项)股权的混合重组中,当债权人按重组债权账面价值确定了非现金资产或非现金资产和股权的入账价值总额后,按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占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相对比例或各非现金资产、股权的公允价值占非现金资产和股权公允价值总额的相对比例来确定各项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入账价值。
3.重新引入公允价值阶段(2007—至今)
会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通用商业语言。我国经济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辐射全球,经济越来越广泛的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跨地区发展日益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客观上使会计国际趋同势在必行,因为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已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之内。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是势在必行。不断完善会计准则,扩大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提供标准趋同、可比互通的统一信息平台。
2006年2月15日新会计准则正式发布,并将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在本次新发布的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是一大亮点。
我国将公允价值计量正式纳入基本准则中,不仅反映出我国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而具也足以证明我国对本国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充满自信。因为公允价值运用的条件是存在活跃市场,如果不存在这样的市场,也就无法运用公允价值的。
二、公允价值在实务中面临的困难
1.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
有许多会计要素如资产和负债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目前采用公允价值属性,实际操作时能做到的只能是选择最接近公允价值的计量,尤其是在资产或负债不存在公平市价的情况下,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在的现金价值的现值计量,往往就成为估计相关价格即公允价值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大多数时候,公允价值的确认只能来源于双方协商,那么公允的程度就有待提高了;同样,因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难度很大,这些都给计量公允价值留下可选择的空间,而且要审核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准确也较困难。在目前市场机制不健全,投资者主要以企业财务报表指标作为投资决策依据,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尚不合理的情况下,不排除因受自身利益驱动的高级管理人员可能利用此进行利润调节和会计造假的情况。虽然在新准则中也针对这些情况做了一些规定,但是这些规定许多还是定性的概念,仍然存在进行人为操作的空间。
2.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成本问题
首先,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动态计量属性,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就意味着每一个会计期间都要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了需要专门的评估计量人员从事准确地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工作外,还需会计人员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调整的账务处理,这就要增加资产评估成本和账务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为了预防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必须增加监管成本。其次,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于大多数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也是十分陌生的,要掌握新准则的有关具体运用,培训必不可少,培训费用也将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3.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
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但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风险状况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信用的变化,都会引起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由于波动性存在,那么财务报表就应反映这种波动,这样报表使用者才能获得更相关的财务信息。但是,反映外部环境等变化所引起的损益的变动,可能并不能提供非常相关的信息,甚至可能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
4.公允价值计量与新准则中其他准则的磨合协调问题
我国的新准则主要参考了国际准则,同时也根据我国的实情进行了修改。作为一个完整体的体系,各个准则间也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它们之间的细节问题不容忽视。例如,资产减值准则中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条准则减少了企业操作利润的空间,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它与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理念又是完全相背的。在我国目前市场发育不完全的状况下这种矛盾不可避免,因此新准则的内部也必须经过一个磨合完善的过程。
三、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应采取的措施建议
1. 建立健全活跃的市场体制
在一个活跃的市场条件下,由于交易活跃与不存在私人信息,因而各种资产或负债的市价就能很好地反映出其真实的价值,虽然,公允价值并不就等于市场价格,但是市场价格毕竟是最为客观的,可靠程度最高,也是最简便的公允价值的来源。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与完善的进程中,就有必要建立与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市场体制,通过市场条件来使会计人员很容易地获得按公允价值定义所需的各种具体计量属性形式,从而在会计外部环境上创造一个有利于公允价值全面推广的外部条件。
2. 降低会计计量的成本
要降低会计计量的成本,就要遵循成本与效益原则,要使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过程中所需要获得的计量成本尽量降低。要全面推广与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其获得计量信息的成本应有一个合理的范围,不断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和提高其实际的技术操作水平,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各种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能够很容易取得,以期合理地获得成本,才能促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全面推广应用。
3. 强化对企业和市场的监管
在从会计准则角度规范企业行为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国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以避免不公平交易的发生和操纵利润的情况。强化对企业和市场的监管可以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协调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市场的固有功能,即价格发现功能和对上市公司行为的市场约束功能。同时,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也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有利于资本市场创新和国际化进程。
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方面,要抓紧完善和落实保护流通股股东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社会公众股股东对公司重大事项的表决机制,为市场化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要落实保持市场稳定的相关措施,增强市场对改革的适应能力。
(2)加大对公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利用中介机构例如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公允价值信息,避免公允价值成为某些利益集团操纵利润的手段,从而减少企业或个人操纵利润的可能性。
4.加强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
我们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曾经历了回避阶段,原因是一些企业运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进行利润操纵所采用的计量方法是利润操纵者根据其主观意志进行的选择,利润操纵者所采用的当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允价值,计算结果也就是不公允了。交易金额是交易双方进行协商产生的,是否公允取决于交易双方。我国的利润操纵采用的多是不公平交易的方式。当不存在活跃市场时,运用现值估计公允价值涉及不确定因素,更为利润操纵提供了方便。加强守法意识和道德教
育,从主观上消除利润操纵的动机。◆
参考文献:
[1] 黄学敏. 公允价值:理论内涵与准则运用[J]. 会计研究2004(06):17-21。
[2] 王乐锦. 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J]. 中国农业会计, 2006(07):14-15。
[3] 张理. 论新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J]. 财会研究, 2006(08):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