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念老领导好老师王益同志

2009-04-28魏龙泉

出版参考 2009年6期
关键词:出版事业王老新华书店

魏龙泉

王益同志离我们远去了,我们失去了一位好领导好老师,心中十分悲痛。1947年我从山东大众日报调入山东新华书店,在他领导下工作,以后又一起南下上海,新中国成立后又一起调到北京,在新华书店总店工作,及至上世纪末他主导筹建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一直得到他的帮助和教诲。这里回忆几件事,以表纪念。

1951年我在北京刘家大门新华书店总店人事处工作,他对我说:书店是文化知识的宝库,书店的员工都应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能够与读者沟通和交流,并建议办一个职工夜校,帮助从解放区来的员工补习文化。于是介绍我去和平门外的北京师范大学找董渭川教育长和朱启贤副教育长,请他们物色老师,并借用学校教室,不久夜校开学了,每周两个晚上上课。后来总店迁到前门外廊坊头条办公,他又让我到中宣部请许力以同志来书店讲课。建立一支有文化的新华员工队伍,一直是王老的理想。

王益同志自己也非常爱学习,做到老学到老,学以致用。他在中学时学了一点英文,1947年山东新华书店有一位美国记者葛兰恒女士,她写了一篇访问解放区的新闻报道,王益在没有工具书的情况下,将这篇文章译成中文,登在书店出版的《新华文摘》杂志上,让大家耳目一新。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出版行政领导,仍不忘搜集英文资料,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离休以后于1995年翻译出版一本《图书出版的艺术和科学》,共19万字,后来又重版。

在王益同志领导下工作的同志都很敬佩他严谨的工作作风,他创意计划做一件工作或进行一项改革,都深思熟虑,反复论证,避免闪失,每次起草文件或写一篇文章,总是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生怕词不达意或用错字。前几年他看到一本翻译介绍美国出版的书,仔细阅读,并找来英文原书对照,记录下他认为译名不当和差错的地方,共一百多处,并将修改过的书送给我学习参考。

王老对自己翻译的《图书出版的艺术和科学》更是十分用心,为了帮助读者理解这本书的文字内容,在各个章节加注120多条脚注,从译名的商榷到外国专业用语的含义,均在他考虑之列,不怕麻烦。

王老十分关注中国的出版事业,在《美国出版社的组织和营销》一书的序言中,王益同志说: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出版事业,必须了解国外出版情况,吸收其成功的经验,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他建议并推动成立了一个权威性的出版科研机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关心和支持《图书发行》、《中国出版》、《出版参考》等行业刊物,开辟介绍外国出版的园地,并经常写稿。他也非常注意搜集西方的出版信息资料,1987年率出版外贸公司代表团访美,参观多家出版社,带回一大批资料,包括美国出版社内部使用的单据和图表,以供参考。

王老一直关心我学习英文和译介外国的出版信息资料,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用初学的一点儿俄文,写了一些介绍苏联出版的文字,寄给他审阅。当时没有适当的刊物发表,他就自己打印出来供出版局内部参考,因为无法开支稿费,他就买了几本辞典送给我,以示鼓励,让我十分感动,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王益同志一生为繁荣我国出版事业而奋斗,他的名字与出版社和新华书店联系在一起,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猜你喜欢

出版事业王老新华书店
从宠物看新华书店之变
粉彩瓷板|祝壽圖 王锡良·陆如合作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我与王锡良的那些故事
疫情时代的出版和阅读
新华书店集团公司解放碑时尚文化城
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盲文出版事业的未来走向——基于盲人读书现状及未来需求的调查研究
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书店及出版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