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阅读材料”的核心价值
2009-04-27曾扬明
曾扬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的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材编排形式,从原有的“小综合”到“大综合”,即从三、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内容编排在课文后面,再在语文园地的“展示台”中展示成果的形式到单独成为一个学习的单元体形式呈现。五年级下册的“走进信息世界”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老师对综合性学习“阅读材料”的使用和教学策略的处理处在“混沌”状态,往往流于形式或走过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切实提高。如何用好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科学有效地实施综合性学习策略呢?笔者从如何凸显“阅读材料”的核心价值这一角度予以思考,以供同仁探讨。
一、解读取向:发掘阅读材料背后的信息
这一单元所呈现的内容与以往各单元组不一样,它包括了导读、活动建议、阅读材料三个板块。特别是所呈现的“阅读材料”不像以往的课文,让学生精读品悟,而是如王荣生教授提到的属“用件”文选类。仔细阅读文本三个板块材料,不难发现以下几个信息。
1.导读材料:暗示单元教学的方向性。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的导读都很有特色,细心的老师就能发现,导读一般由两个段落即两个部分组成:先阐明本单元的教材内容,再指出课文的表达形式或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这个单元也不例外,从导读的第二自然段中可得知,这个单元教学目标的几个关键词“感受”“体会”“学习”“撰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方向。但这个单元的导读与其他单元的导读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即此单元是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活动,教学中要围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型特点去组织教学。
2.“建议”材料:注重活动过程的合理性。这个单元出现了两次“活动建议”提示,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依据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并针对各个地区的实际差异提出了多种学习方法,意在让老师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如,第一板块的“活动建议”中就提出做一次调查,记录全家人在一天中从哪些渠道获取了哪些信息,从中能发现什么。还特意指出,可通过其他活动体会信息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第二个板块则提出四项活动建议,细心揣摩,不难看到编者的这一编写意图。在这里,其实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第一步,确定话题。第二步,获取资料。第三步,分析材料,形成观点。第四步,仿照样本,撰写报告。
3.阅读材料:体现研究活动的多样性和连贯性。这两组阅读材料明显区别于教材中的其他文章。其他文章是课文,供精读或略读之用,而上述阅读材料,原则上从属于活动。因此,对它的认识、定位将对教学和综合性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两组阅读材料说明,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是两大块:一是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二是用好信息写研究报告。体现了研究活动的多样性和连贯性。
这一单元呈现了两组阅读材料,第一组安排在“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一板块中,包括《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和《把握自己——在“警惕电子杀手,告别网吧”活动上的演讲》,这一组阅读材料文体多样且内容比较集中,有故事、说明文、演讲稿等,反映了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第二组“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一板块中,阅读材料包括《奇怪的东南风——关于爸爸咳嗽病因的研究报告》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第二组阅读材料是两篇简单的研究报告,《奇怪的东南风——关于爸爸咳嗽病因的研究报告》记录了一次问题研究的过程,从这个材料中,我们可以学到怎样做简单的科学研究,学习通过寻找规律,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是一篇比较正规的研究报告,以这篇研究报告为范本,学生比较容易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活动取向:凸显阅读材料的核心价值,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综合性学习主要是培养孩子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一切活动都围绕语文能力的培养这一目标展开,要体现语文味。这次综合性学习也不例外。我们从阅读材料中发掘有价值的信息后,如何开展好活动,不可忽视对文本的阅读,不能架空文本天马行空地展开活动。如何用好材料,凸显“综合”的本质呢?笔者从不同内容的两个板块提出教学建议。
(一)第一板块:信息获取的方法——了解和体验
1.阅读了解。阅读第一组材料,重点不是去“学文”,而是在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把握自己》和《网上呼救》后,一是从中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二是从文中受到启发,去从事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学习活动。这一组材料的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
(1)对比阅读。通过前后材料的对比阅读,了解和领悟古代传递信息的形式和特点,以及现代社会以网络为主的信息传递方式,体会信息传输的方式、速度、效果古今迥然不同,变化日新月异。
(2)制表阅读。表格内容为古代的烽火、跑步、漂流的瓶子等,现代当代的电报、电话、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不同信息传递手段和传递的时间或速度。要引导学生讨论各种信息传播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2.体验获取。先后开展以下两项活动,或在以下两项活动中选择一项进行:(1)进行“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调查并在全班交流;(2)阅读《把握自己》,辩论或讨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其中(1)适合城乡各类学校,(2)适合电视和网络普及程度较高的地区。如,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这项活动简单易行,且很有意义。学生通过这样的调查可以直接感受到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和信息的丰富性。活动前,可以先引导学生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表格要简单明确,便于记录。
这项活动需要事先布置,学生和家长都要留心自己一天获得的信息以及获得信息的渠道。学生可以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也可以由学生、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活动不能局限于活动本身,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归纳,并得出结果。如,信息的丰富性和快捷性;信息渠道的多样性;不同的渠道信息量大小不同;人对信息需求的差异等。
(二)第二板块:研究报告的撰写——读、学、写结合
1.读中学。这组阅读材料是综合性学习中“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这一板块的辅助材料,安排的是两篇不同类型的简单的研究报告,其目的在于通过给学生提供研究报告的样本,使学生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并尝试着自己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在这里,《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等阅读材料的功能在于使学生学会“怎样写”,它关注的重心是文章的“形式”,而不是“内容”,类似于以往教材中“习作例文”的功能。如,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重点不是让学生学习李姓方面的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研究报告写法方面的知识。比如,(1)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哪些?(2)搜集到的信息如何处理?(3)筛选信息的标准是哪些?(4)这篇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是什么?(5)这篇研究报告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学中写。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要确定主题,搜集有关信息,并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1)阅读两篇阅读材料,了解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又是怎么解决问题的。(2)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而后,确定一些共同感兴趣的主题,比如,本班同学错别字情况调查和分析;市场上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节约用水的调查;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等。(3)分头搜集资料,在组内交流并汇总搜集到的资料。(4)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明白搜集的信息是要按照不同方面进行分类的;对搜集到的信息还要进行筛选,根据需要有所取舍。(5)对筛选出的资料进行分析,形成初步观点。(6)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思路。
3.写中评。评价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此环节主要内容是全班交流简单的研究报告,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成果。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汇报、交流。汇报、交流的形式有多种,可以布置一次展览,展出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进行的各种调查结果、研究报告、活动掠影等,也可以开一次汇报会,报告个人或小组在某一个问题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其他同学就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提问。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这里特别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应只有单向的讲和听。具体做法可以是:(1)汇报人带动全班同学活动。(2)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不同的意见。(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同学解答。(4)听众对汇报作评价。
第二步,评价、改进、反思。综合性学习应着重评价学生参与的态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既评价个人,也评价小组,关注个人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评价”。“成长记录评价”有几种类型,本次活动宜采用“过程型成长记录”,即把活动各阶段的资料纳入成长记录。可以收录的材料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搜集到的资料、小组或个人做的研究报告等。整个“成长记录”有自我评价、小组同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以及被访人的评价。一般采用定性评价,同学和教师都要多用激励性评语,也可以采用等级或星级评定。
作者单位
福建省宁化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