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改编文学经典

2009-04-27顾瑞雪

电影文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画皮出路剖析

顾瑞雪

[摘要]作为一部在全国热映的影片,陈嘉上导演的《画皮》存在着改编上的粗糙与疏漏。影片虽然追求一种符合当代生活的审美效果,但在人物形象、小说情节及主旨等方面都存在着败笔,且成为其创作初始动机和主旨的简单图解。在与小说原著及此前所拍同名题材的电影作品的对比中,可以探究影片成功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点,指出当今改编经典文学的影片失败的原因及走出困境的办法。

[关键词]《画皮》,对比,剖析,自甘堕落,危机。出路

随着国产大片不断取得骄人的票房业绩而成功地占据了国内甚至国际的电影市场,改编经典文学入电影也一时成了电影制片人们所热衷的题材选择。但与票房收入的直线飙升不相对衬甚至形成了对照的,是影片在艺术上的失败。本文就是以正在热映的陈嘉上导演的《画皮》影片(以下简称“陈版《画皮》”)为例,探讨为何电影的经典改编走入了这样的怪圈,并提出走出困境的一点粗浅的建议。

“文本只有被阅读时才能获得生命。”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作品都必须经过读者的阅读与再创造,其意义才能得以诞生和确定。电影对于文学经典的改编,同样是一种阅读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对同样一部作品,改编后可以见仁见智,可以与原著大异其趣,与改编者的初始动机及其要体现的主旨息息相关。同时,电影的商业性也决定了它必须尊重观众的欣赏习惯与审美趣味,且须兼及观众的求新心理。这大概就是影视界乐此不疲地“改编经典”、“重读经典”的风气盛行不衰的原因。影片《画皮》对原著的再次解读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

让我们先对小说文本《聊斋志异·画皮》做一回顾,并以此来了解作者蒲松龄写作这一则故事的初始动机和要表现的主旨。在这个故事中,叙述者采取了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前面以王生的视角为主,后半部分则以陈氏的视角为主,将一个有些血腥和恐怖的故事讲述得一波三折,令人心悸而长嗟。故事中,王生之好色智昏,恶鬼之变幻惨毒,陈氏之忍辱含垢,无不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篇末,作者以“异史氏日”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所述故事的看法:“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为妄。”这是一个简短的评论,事实上也正是作者创作的初始动机和要体现的主旨所在。蒲松龄没有把过多的议论与刻露的情感表现在小说正文的讲述中,而是以“异史氏日”的形式做了一个缓冲,避免了小说的叙事陷入强烈的情感与理念中不能自拔。因此,作为一则寓言,这个故事的创作是非常成功的。

与小说原著的初始创作动机和表现主旨不同,陈版《画皮》主要宣扬的是“爱情”——为爱情而死,为爱情而生。改编是选取了故事的一个侧面,即一位书生曾受妖魔的迷惑为基本故事框架来大傲文章,甚至摒弃了原著本身而重打锣鼓另开戏。剧中角色的设置颇具特点:每个人都是“情种”,就连“妖”(为了让观众在情感上易于接受,影片将原著中的狰狞之“鬼”设定成了“九霄美狐”)也具有浓烈的人情味——一味地追求所爱的王生。且不顾自己变老变丑而愿意。陪王生一起老死”。而为救丈夫而甘愿忍辱吞唾的陈氏在这里成了叫做“佩蓉”的“王夫人”,她贤良淑德,为了全城的百姓,她宁可献出丈夫甚至自己的生命,为“妖”承担所有的罪责而蒙受丈夫及所有人的指骂而勇于赴死。此外还有降妖捉怪的美少女夏冰、出于大义而决力捉妖的武将庞勇、爱九霄美狐爱得毫无尊严的飞天蜥蜴,这些生造出来的角色是为了完成影片的另一任务:构成那么多的三角恋关系(夏冰——庞勇——王夫人;庞勇——王夫人——王生,王夫人——王生——九霄美狐,王生——九霄美狐——小易)并拉动剧情发展。这可真是煞费苦心!然而影片的改编仍然给人意在笔先、概念先行的印象,仍然是靠男女关系的复杂混乱来煽情和图解定义,因此也就形成了一种极为不自然的感受:生拉硬扯,虚张声势,矫揉造作。

影片值得诟病的地方还真不少,比如:开头近七分钟喊声震天的打斗场面意义就非常含糊,王生与王夫人的那一场激情戏,换成更为生活化的诠释其实照样可以表现他们夫妻二人的恩爱·而王生与庞勇近乎煽情的兄弟情谊的演绎,于表现影片“爱情至上”的主题来说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可以看出:正是出于对“唯爱情论”主题的过分迁就,才造成了这么多的纰漏与过失。——影片看完后,究竟让人记住了什么呢?!(除了一顿丰盛的视觉大餐外)制片导演编剧们都该扪心自问。明星的阵容仅仅是增加了票房收入却并没有增加影片艺术上的砝码。而演员们的演技是不容怀疑的,那么剩下的,也就只能是剧本的问题了。

让我们重新审视曾经拍过的“画皮”题材的电影。1965年鲍方导演、朱虹主演了最早的电影《画皮》。它较为忠实于原著,只改变了陈氏忍辱吞垢造心一节为道人杀鬼还心的结尾-加上演员高超的表演技巧,使这部电影成为大陆的第一部“鬼片”而影响深远。1993年由胡金铨导演、郑少秋和王祖贤主演的《画皮之阴阳法王》是继出的第二部“画皮”题材的电影。而它却不能说是一部成功的制作。影片以一个落魄书生想纳妾开场,不料进行到一半,书生却变成阴阳法王,因此书生前期的性格特点家世背景全部作废,此处的改变突兀、生硬,主题发生了游离,这对于一个90分钟的电影来说,显然是一个巨大的硬伤。而究其失败的原因恰恰也是因为编剧的失败——没有“看头”——会讲故事应该是电影的首要长处。成功的影视作品其特征之一即是:情节的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或者传达了一种鲜明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既然电影已经拍出来,那么它首先面对的,应该是广大的观众,观众才是真正的“买家”。

那么,什么样的电影才能算做是成功的艺术成功的制作呢?歌德曾说过:“显出特征的艺术才是唯一真实的艺术。只要它是从内在的、专注的、注重个性的、独立的感情出发,来对周围事物起作用,对不相干的东西毫不关心,甚至意识不到,那么,不管它是出于粗犷的野蛮人之手也好,还是出于有修养的敏感之人之手也好,都是完整的,有生命的。”迭也就是说,一部影片出世后,它必须能够显示自己独有的特征,或细致或粗犷或高华或质朴,而且它的思想感情一定要充实完整,能够带给观众精神上的愉悦。用不着去奢谈什么高度商业化运作的成功的好莱坞大片,我们仅就张艺谋前期所拍的电影为例来总结一下真正成功的影片所必须具备的要素(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至整个90年代,张艺谋所拍的几部影片无疑都是十分成功的)。影片《红高粱》根据莫言的同名小说改编,它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炉,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以象征主义手法表现了西北高原的原始寓言,鲜活地呈现出来一种张扬生命的力量。《大红灯笼高高挂》则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它具有很强的象征和寓意,封闭的大宅院成了展示各个人生的舞台,而大红灯笼这个中国传统的象征物体,不是代表着希望,而是暗喻了被控制着的人性和权力人物的存在。《秋菊打官司》一直被认为是张艺谋导演水准最

高的影片之一,它非常成功地传达了一个值得人反复去思考的问题而具有了发人深省的力度,同时也使这部影片成为一部经典之作。影片中女主角秋菊的质朴、执著,被巩俐演绎得入木三分。当然,作为一部高水准的影片,演员的表演仅仅代表了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影片的主题思想。总的来说,早期的张艺谋很善于通过某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表现一种存在于人心之中的象征。他所追求的不是硬生生端上来给你知道的,而是要把它置身时代之中、生活之中给观众慢慢品味的。以此为基准,再来反观陈版《画皮》。就会发现影片主旨不是由观众慢慢品味出来的,而是迫不及待地让剧中人说出来的,因而也就成了一种图解的模式而更加经不起推敲。

再联系近年来名导演们所拍的国产大片。为了追逐巨额票房,影片的兴奋点发生了转移:不再注重讲故事的技巧,而是强调在影像及音乐效果上对观众的冲击力。《英雄》里飞雪和如月在树林中打斗时的漫天落叶、李连杰出神入化剑穿水珠的场面,《无极》中光明在屋顶饮酒时边看落日、边看海棠飘落下的奇观,《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气势恢宏、炫目至极的菊花台……这些诗意的场景和舞蹈化的格斗,再配上风格悠远的主题音乐,向观众传达的是典型的唯美氛围和雅致的韵味。而新出的《画皮》在这方面同样不甘落后,其音乐的制作、画面的美不胜收,也同样是令人叹为观止。

为什么当下的国产大片走入了这样一种尴尬?这与国产大片意识形态的自甘堕落有关。在电影文化上他们用虚幻化、消费化和无聊化代替自觉的审美,刻意回避和模糊原有的价值判断标准,这就直接取消了观众用自己的审美来对影片进行评判的可能。在此,虚幻成了故事本身,同时更是对影片主题的消解,权力、爱情、命运、忠诚成了影片中的技巧元素,通过把他们本身作为现实而使现实成为虚设。在这些大片身上,我们很难看到艺术家的现实精神和历史责任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道德意识付之阙如,哪里还谈得上文化精英所应有的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引导民众的责任!这真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文化的意义在于真善美和塑造完人。影视作品有义务负起文化精英的责任。

事实上我国的影视文化已经面临着真正的危机。时代的浮躁自然可以解释形成这种局面的外因,物质利益的驱动让影视作品越来越走向媚俗,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远。纯粹从迎合观众的需求出发,就容易忽略文学性的重要意义,结果是作品空洞乏味,格调低下,缺乏艺术底蕴,从而导致影视生产大规模地滑坡。以画面为基本载体的影视艺术,如果没有影视文学的支撑,就很容易陷入单纯追求画面感觉刺激的误区。因此它必须从文学中吸取精华,才有可能走出困境,重获生命。实践证明,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使影视取得加倍的成功,如《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四大古典名著的拍摄等,无一不是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基础的。这些作品从人物形象到审美意味,再到理性层面。都达到了艺术所应有的审美标准,都反映了艺术的人文性、审美性特征。因此,很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可。而以文学作品为基础改编的影视作品往往能取得巨大成功,其关键就在于文学艺术丰厚的人文底蕴给了影视艺术以思想深度和文化品位。既如此,则影片的改编就不应游离于原著甚远。

好的影片应当兼顾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最佳结合,而不应顾此失彼。而好的导演应该更专注于电影而非炒作,把炒作的精力放在减少电影本身的细节缺陷上,创造出近于完美的电影,才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信任和支持。端正态度写剧本,脚踏实地地拍片,这才是影视作品能够获得更大成功的前提。

猜你喜欢

画皮出路剖析
一元一次方程错解剖析
剖析高考数列创新题
女中音在当代中国歌剧中的创新表达——以歌剧《这里黎明静悄悄》和《画皮》为例
“几何图形初步”错解剖析
中国故事系列 人鬼恋的两大经典IP 《聂小倩》和《画皮》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