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因之梦写作 网络五层可耕田
2009-04-27刘君
刘 君
网络写作与报纸、杂志写作的差异,来源于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的不同,以及读者浏览网页和阅读报纸、杂志的差异。网络媒体不仅有纸质媒体页面的“长”“宽”“高”,还有立体物体的“深”,笔者认为网络一般分为5层。网络写作,就要用活网络的可点击性(超时空链接)、版面的无限性、文本的多媒体性。
其实,网媒区别于纸媒的最重要差异,就在于网络具有读者和作者、读者和编辑、读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性,以及网民参与讨论、传递文件等互动方式的匿名性。而网络读者具有无国界性、草根性和低年龄构成的特点。网络写作就要走可参与的、草根的、服务的和娱乐的方向,如果说白话文是中国文学通俗化的第一阶段,网文就是中国文学通俗化的第二阶段。2.98亿网民的阅读习惯已经改变,他们也是传统媒体的核心读者,所以传统媒体的写作标准也要作出必要的修改,来适应他们的胃口,也就是说,网络媒体的标准也将是其他媒体的标准。
一、网络立体结构下的网络文章的立体写作
网络操作的可点击性,成就了网络媒体是立体的架构。网民浏览网络页面,是可以一层一层地点进去。也就是说网络媒体具有“长”“宽”“高”“深”的立体结构。为了节省版面,读者打开一个网页的首页(或一个频道首页或栏目的概览页面)时,一般看到的只有密密麻麻的标题,甚至只有关键字。相反,浏览纸媒不仅能看到标题还有文章内容。所以,制作网络标题,是网络写作的第一要义,要把文章中,最具吸引力的点,做到标题里,这一点一般是“包含趣味性的有用信息”(具体制作方法,将在笔者的下一篇文章《做好网络标题的10大要点》中详述)。如果你的文章标题不好,你的文章标题就不会出现在首页,也就是说,会被埋在网络的第2或第3层。即使网民因为点击其他文章到了第2或第3层,看到了你的标题,也不会点击。所以,你文章内容再好,被看到的可能性却微乎其微。
笔者认为,一般网页分为首页、频道首页、栏目首页、细览、回帖页面,共5层。因为通过点击标题,可以轻松地从第1层跳到第2层,再跳到第3层,然后可能再跳到第2层或第1层。当然,更多是从首页直接跳到细览,也就是第1层、第4层之间的转换,是最常见的。所以,网络媒体的版面大小在理论上是无限的。网络作者为了利用好这个“无限的版面”,引述文章时,不仅要把引出来的关键点提交,还要提交引文全文的IP地址,最好把引出的关键点变成指向全文IP地址的超级链接。作者如果有文集或博客,也要把链接给编辑。总之,在写文章时就要考虑编辑的需要,考虑网民的需求。
网络和传统媒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网络不仅仅是多媒体,而是全媒体。网络写作,绝对不仅仅是文字的写作,也不仅仅是插个图片就“图文并茂”了。网络媒体表现形式的极端丰富性,决定了写作方式的多样性。互联网视频不久将是网络内容的主流。现在网民开通“播客”用视频写作,只是一个开始。3G手机的普及,将带来视频写作、音频流行的到来。2009年3月底电信在北京等100多城市的3G将开通了,无线上网的速度将提高20倍。时拍时传的环境将要形成,用手机连拍照片、录制视频来解读自己思想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了。即使现在视频还不是网络媒体的主流,但要有意识制作和自己写的文字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并提供给编辑,以便他们插入到自己的文章中。只有作者写作网络文章时,考虑网民的需求,你写的文章才容易被网络媒体的编辑选用。
二、网文要写成“能参与文本”
网媒区别于纸媒的最重要属性,在于网络具有读者和编辑、读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性,以及网民参与讨论的匿名性。所以,没有网民回帖的文章,不是完整的网络文章。网民的回帖都是从自己理解的一个方面说话,但是,整体的回帖,构成了网民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对文章作者思想的评价。网文,只有和不同角度网民回复的帖文一起,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文章。没有网民回帖的网文也是不被大众关注的,没有网民点击的网文,就是写作失败了。引导网民参与讨论,是网络写作的重要着力点。
网文写作的第一位是“选择话题”,选择网民有关注点的话题。写的网文没有回帖,最关键的是,文章的话题选的不好。网络从开始出现,实用性就是主题,所以,选择对网民有现实用途的话题,永远是没错的。网络在中国,有两点区别于西方,一是娱乐性非常突出,二是关注公共利益,成为了反腐败的重要阵地。所以,跟踪名人、评点娱乐事件、捧红网络红人的文章,是低年龄网民追逐的。而揭露腐败、为治理国家建言献策、推动社会更民主、生活更开明,则是公务员、大学生和企事业单位员工的热门话题。在互联网写作时代,网民不仅仅是所谓的“受众本位”,而是“网民参与”。传统媒体的受众调查,常常是费力且不够准确,而网络媒体的受众调查,几乎不需要人工了,回帖数和点击量,都是一目了然的。
网络媒体的读者,和传统媒体的读者最大的不同,是草根性。匿名性使网民远离现实社会中追求神圣的文化氛围,不再过多地受“超我”控制,而是更多地表现“自我”,甚至是“本我”。敢于表现并乐于表现为“草根”。这就决定了网络写作易“俗”不易“雅”。只有文章写得“俗”,才能适合网民的草根胃口,网民也才乐得回帖,只有网民从不同角度回帖的文章,和帖子一起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文章。
中国的纸质媒体,除了个别对外发行的,国外读者一般都很少。而国外读者看中国的网络媒体,是没有任何成本的。在文章发出半小时,可能就被翻译成了好几国的文字。所以,网络媒体的写作,更需要国际视野,要用国际语言。例如,介绍一个单位的书记兼经理,不能说像国内一样简称为书记,而用“经理”这个世界通用的名字。语言应该是短平快的,“曲径通幽”的文章结构也不适用于网络。互动型,则要求开对话框,文章中尽量引用网民的话,以便形成互动的气氛,另外,所有的引用尽量做成指向原文的链接。以低年龄为主的网民,常常是娱乐的心态,所以通俗、诙谐、幽默,甚至调侃和恶搞的网络文风很是流行。
总之,网民喜欢参与,网文要写成“能参与文本”。
三、网络写作的草根性和娱乐性,是中国文学通俗化的第二阶段
加拿大渥太华市卡尔顿大学(Carleton University)的研究员发现,在初次浏览某个网站时,人脑会在20分之一秒(0.05秒)内作判断。浏览标题,以及点开标题后对文章的浏览,也是需要很少的时间。因此,“短而精”,就形成了网络的文风之一。适应网民的通俗化、娱乐化的要求,写法更轻松活泼,更诙谐幽默,有的甚至融合了调侃的语气,出现了走向极端的恶搞现象。“俗而泼”是网络的文风之二。网络语言、网络文体开始大量出现,被老同志命名为“火星文”的“奇而杂”,是网络的文风之三。网络还出现了无事不记的全景生活记述的写作,远离文学语言的“无意义”记事是网络的文风之四。如果把白话文写作,看作中国文学通俗化的第一阶段,网络写作的草根性和娱乐性,则是中国文学通俗化的第二阶段。下面简要介绍各种主要网络媒体表现形式的写法。
网络新闻和网络评论,是传统媒体移植到网络的,写法变化不大,只是适应网络的快捷,更强调简短。一事一报,一事一评,一图一展示,一视频一发布。然后通过同主题整合的办法,做成专题。网络新闻以服务信息为主,商业网站发布了大量原创的各个行业的服务信息,里面往往包含公司的网址、电话,甚至领导人的名字,详细介绍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传统媒体的新闻告诉网民发生了什么,网络信息(新闻)告诉网民如何读懂产品,到哪里了解更多的信息,到哪里去购买,如何和这个公司联系。传统新闻让读者“知道”。网络信息,不仅让网民知道的更多,更重要的是让网民“使用”这个信息。网民语言往往有煽情、夸张的倾向。网络评论,比传统评论更强调时效性,往往是当天的新闻当天评。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风格,就是先把要评的那个新闻点列出,再层层分析,以提出“建议和更根本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为结尾。
帖子和博客,是网络最主要的文体。帖文一般分为两个来源,一是自己写的,二是对完整文章转贴到论坛。第一种情况的属于原创,文风单刀直入,简短而诙谐。也有没有实际意义的水帖。也有多达几十页的帖文,多是贴到专业论坛的专业文章。俗称菜鸟的新网民一般是在论坛主帖后跟帖,在网络新闻、网络评论后面跟帖,在论坛发主帖的,往往是老网友。第二种情况的帖文一般是传统题材的搬移,这类文章一般是发自己的博客,同时选择“同时发到”博客所在网站的论坛。博客,也有两类,一种以特定专业或特定主题为主的,想面向大众的写作,另一种是记录自己,给自己和自己的朋友看的自己生活的轨迹和心情的抒发。往往写得短,更新频繁,后者的写作的极致就是微博客。
微博客、拍客、播客、收客、掘客和维客是互联网上的新文体。对微博客而言,与其叫“写”,不如叫“记”,记微博客和写博客相比,有两个主要区别,一是微博客不是一般的“短”,而仅有三言两语,或一言一语。二是大多通过手机或IM软件(MSN、QQ、skype)来记,多是在路上记,刚发生就记、边发生边记,文风也要随便得多。拍客和播客是文字为主的博客过渡到照片、视频为主。提供拍客和播客时,要注明景物、拍摄者和拍摄时相机的数据。收客是自己觉得好的信息收到收藏夹,掘客是通过点击“顶”或“埋”,和大家一起把点击最多的帖子,掘到首页,甚至最热帖文的前几个位置,或把不喜欢的文字、照片或视频从首页或排行靠前的位置,“埋”到网页的后几层,埋到排行的后几页。收客和掘客的工作,可以看作是自己作为读者通过评点作品,而参与了别人作品的再编辑,以文章认可度为标准,再编辑到自己文档(收客)或再编辑到文章首页(掘客)。维客,不仅可以再编辑别人的文章,还能改写别人的文章。维客网站的文章,是通过一个个“后续作者”的接力改写,使作品趋向完美。要改写这样的文章,或发表让别人改写的文章,要到提供维客(wiki)技术支持的网站,如果不是首发文章,就要先用关键词搜索,然后,为文章增添新的内容,改写原有写得不好的,或给关键字添加指向其他解读文章的链接。还有极客、薄客、视客、拼客、换客等许多网络“客”文化现象,不再详述。
(作者为新华网互联网频道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