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恢复外包服务四大趋势
2009-04-27施建忠
施建忠
随着政府、企业对灾难恢复、业务连续性管理的需求的提升,以及灾难恢复政策和法规要求的提高,中国灾难恢复外包服务市场正由培育期向发展期过渡。
外包呈跳跃式增长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国家标准,以及银行、保险、证券等多个行业规范的出台,以及地震、雪灾、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的出现,加速了政府、企业对灾难恢复的需求。灾难恢复外包模式因成本低、投资回报高、服务更专业、服务水平更有保障等优势,受到各行业的欢迎。
IDC的调研显示,我国有意将灾难备份业务全部外包的企业已达到10%,有意部分外包的企业则占据了受调查企业的56%。IDC预测,未来5年,中国容灾外包市场将保持38.9%的快速复合增长率。
以金融业为主导
过去几年,灾难恢复外包需求增长最快的是股份制银行。两地三中心(生产中心+本地灾备中心+异地灾备灾备中心)的建设具有难度大、管理复杂和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再加上还有投入资金大、专业性强等门槛,国家开发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都选择了灾难恢复外包服务。
现在,银行业的灾难恢复外包呈现两个趋势:其一,过去银行往往只做核心系统的灾难恢复外包,目前越来越多的银行将非核心系统也陆续纳入到灾难恢复外包体系中;其二,外包内容从IT灾难恢复扩展到业务连续性,现在已经有不少银行开始做风险分析、业务影响分析、业务灾难恢复预案等业务的外包,这已跳出了传统的IT灾难恢复领域,而涵盖了企业层面的业务连续性问题。
相对于银行业,其他行业的灾难恢复需求和外包动力相对弱一些,但随着企业的灾难恢复意识的提高,政策法规要求的推动等因素,需求将被进一步放大。
未来几年,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仍将是外包的主力。此外,电力、电信、政府、大型制造业的灾难恢复外包需求将快速增长,可能成为未来外包市场的一支生力军。
跨区域合作趋势渐显
汶川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都加紧进行灾难恢复中心和应急系统的建设。但是,相关政府部门在落实灾难恢复中心建设时却发现,异地自建灾难恢复中心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建异地灾难恢复中心的成本相当高,大型企业建立一个灾备数据中心就需要投入2000万~3000万美元,一个能够覆盖一个区域甚至全国的灾难恢复中心的投资更是达到上亿美元。
因此,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选择联盟合作方式,或选择专业的第三方数据中心来建设灾难恢复中心。2009年4月,由成都、浙江、云南、深圳等省市相关机构、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及GDS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发表了《中国城际灾备合作倡议书》,旨在联合国内重点城市政府和灾难恢复行业的领先企业,整合资源,提高整体灾难恢复能力。这一创新模式有利于加强中国各城市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能力建设,建立城际共享的灾难恢复服务基础设施。
绿色数据中心受追捧
建设面积达几万平方米、十几万平方米的专业数据中心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GDS万国数据正在建设的成都绿色数据中心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投资则达16亿元。相比传统的数据中心或机房,该数据中心的总能耗成本将至少降低25%以上。而未来3年内,GDS万国数据还将在全国建设、运营20个绿色数据中心,主要用于灾难恢复、数据中心外包服务。此外,IBM、中金数据等也正在建设大型高等级的数据中心。
GDS万国数据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黄伟表示,针对传统数据中心普遍存在重建设轻设计、重装修轻系统、高能耗而低可用性等弊端,GDS万国数据的绿色数据中心战略将着眼于推动中国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的行业规范与国家标准的形成,引导并带动用于灾难恢复外包的数据中心的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