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2009-04-24高红霞
高红霞
2008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这是一场既广泛又深入的教育创新。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主力,也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传统意义上的“优秀教师”如果不能保持心灵的开放,加强学习,勇于反思,积极调适,就有可能跟不上改革的步伐,成为教育的落伍者。正如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中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因此,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尤其应具备下面五种能力。
一是良好的沟通能力。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有效的沟通,并用沟通实现教育的最优化。一个不善于和学生沟通的教师是无法承担教育这一神圣使命的。而良好沟通的基础是善于倾听,倾听学生内心深处那些零碎的、简单的、幼稚的声音,因为这是学生未来发展的现实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和理解学生,不用“权威”的言语去指责和训斥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不深刻注意发生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活动,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因此也是没有意义的。”同时,苏霍姆林斯基由几十年的教育经验悟出了一句教育真谛:“只有当教师用心灵说话时,学生才会听到教师的心声。”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坦诚说出自己的期待,用生动而充满真情的语言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才可以实现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
二是主动学习的能力。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自我更新,用学习提升教育的品质。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任何一个教育家都不可能离开前一代人的精神财富。我们是在用我们的时代语言,用我们的生活经历,同过去的大师们进行心灵沟通,阐释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又从事着世界上最复杂、最有意义的事业,学习、主动学习、持续不断学习,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本领、一种发展和创新的力量。教师只有热爱学习,不断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做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知者,才能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多些清醒和主动,少些迷茫和无奈。
三是科学研究的能力。教育自身的丰富性、复杂性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热情和勇气,用科研丰富教育的内涵。我们的教育对象千差万别,他们的体力、智力、情绪、生活经验、家庭背景等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不同对待,因材施教。一个快速发展和不断变革的时代已经来到,未来社会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强,这也要求教师要不断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任何一种成功和谐的教育都源于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科学研究。为什么我们耐心细致的劝说总是难以奏效?为什么我们积累了一大堆实实在在的方法却仍感到力不从心?为什么我们不能走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实施真正的师生共建?袁振国教授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说:“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力的。”只有研究,科学的研究,才能让我们站在新的高度为教育准备未来。
四是勇于反思,用反思实现自我超越的能力。对一线教师来说,多数人缺少的不是实践的磨炼,而是反思的深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想教学过程,而是要不断探寻自己在教育过程中产生问题和困惑的原因,并积极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要有勇气对自己的教学思想不断进行审视和批判,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否定和改进。只有具备不断改进教学的勇气,才会有好的反思,而好的反思才能促进教学的持续改进,带动更好的教学。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坚持自觉反思、分析、研究,就会逐渐厘清教学问题,不断破解教学难题,主动规避教学行为的失误,让教育走向成功。实质上,教师反思的过程就是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的过程,也是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实现突破的过程。
五是积极的调适能力。用调适让自己始终充满激情和创造的活力。家长过高的期望值,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心理上巨大的压力,教学改革中的困惑和茫然等,都会让教师失去工作热情,成为一个忙忙碌碌、疲于应付的教书匠。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调适,就会产生职业倦怠,缺乏创新激情,甚至会让消极情绪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学生。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一文中说:“想要教好的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很高和热情奔放的。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教师只有积极地调整心态,拓宽自己的视野,多着眼于未来发展,少计较当前得失,始终以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引领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用一颗平和从容坚定的心孕育充实饱满的情绪,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才能让自己的教育行为充满诗意。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个性地发展。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廷在北京大学讲坛上说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新课程改革正在路上,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应该用无止境的努力不断实现自我发展,用强大的精神力量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个体生命的精彩绽放!
(责 编 辛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