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学生“考试病”的思考

2009-04-24岳彩花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名次成绩单困难

岳彩花

学校中段考试前,一位老师来找我询问一个问题,她说班上有个孩子每次考试前都会说他肚子疼,而且看他的表情不像是装的。看他那么痛苦,老师也没有办法,只好让父母带他回去。这位老师很奇怪,为什么这孩子总会在考试之前肚子疼呢?

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孩子的病实质上是一种心理障碍的躯体化表现。他害怕考试,害怕失败。也许曾经偶尔一次的考前肚子疼,使他躲避了那次考试,于是,这次偶然事件使他把肚子疼和考试联系在了一起,以至于一遇到考试就会感到肚子疼。他由此也得到了躲避考试失败的借口,这种因生病而得到的收获被称为“因病获益”。一般说来,“考试病”和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有关。但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负担应该说是不重的。为什么还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呢?这和孩子的个性特征有关系,和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有关系。

这样的孩子的父母一般比较看重他们的学习成绩,但又比较溺爱孩子。他们很少让孩子去做家务,甚至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也会代劳。所以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比较畏惧困难,在困难面前往往“知难而退”,很少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在学校,他们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不可能那么方便地找到家长帮忙,于是为了逃避困难,并且给自己的逃避行为选择一个合适的理由,便会不自觉地用“病”来做借口。同时家长的恐慌与过分关注,也在无形中强化了孩子的这种行为。那么,对于这种奇怪的“考试病”,老师和家长该怎么办呢?

第一,应该让孩子们明白“考试病”的危害。

考试前得病,避免了考试失败带来的挫折和失败的惩罚。这种做法表面上看似乎占了便宜,实际不然。人总是要长大的,要学习各种知识,积累人生经验,将来要独立地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雨。遇到挑战和困难就逃跑或躲避,将来是难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风雨的。

第二,分数并不代表能力,名次不等于一切。

分数和名次在孩子的心中分量是很重的,也使他们对产生分数和名次的考试非常惧怕,对于这种惧怕的“合理”躲避,产生了所谓的“考试病”。但是这一连串的合理推测,也许在起点就是错误的。因为分数和名次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素质和能力,也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未来。

四川郭沫若故居里有一张郭老小时候的成绩单。成绩单上有两门功课不及格:修身和语文。修身和语文不及格,他倒成了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文学家。做老师的都清楚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有些在小学和初中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往往在进入高中之后学习的优势逐渐丧失。而一些小学和初中在班里并不是十分出众的学生,倒是逐渐表现出了很强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并在大学阶段和工作以后表现得十分出色。这就是非常有趣,却值得家长、老师、学生注意的“第十名”现象。

这些情况说明,学生一时的成绩并不能说明一切,更不能说明将来。老师和家长如果能尊重孩子、善待孩子,淡化对分数的关注,孩子的心理压力就会减少很多。这样,考试前莫名其妙的躯体病也会不治而愈的。

猜你喜欢

名次成绩单困难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排名次
向第一名看齐
晒晒全面深改成绩单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
成绩单的妙用
糟糕的成绩单
“抢”人
遇到困难,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