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贫困生教育工作探析

2009-04-24李鹏昊

教学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贫困生以人为本

李鹏昊

[摘要]从“以人为本”的内涵入手,着重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针对高校贫困生易出现的不良思想,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出几点探讨。最后以感恩教育为着脚点,号召学生回报社会,做有用的新世纪人才。

[关键词]以人为本,贫困生,感恩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2-0051-03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有其自身的特殊内涵。它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这个原则指导下,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从解析“以人为本”的内涵入手,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几点思考。

1“以人为本”的内涵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充分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开发和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人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就是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关注人的正当需要,满足人的正当需要,尊重人的自我选择。人是平等的,有价值的存在,都有满足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需要。开发和发挥人的潜能,就是从人性出发,关注人性,尊重人的需要;激发人的潜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作为教育者要用欣赏和相信的眼光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潜能,实现真正的自我,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全面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方面的冲击,已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采用传统“灌输、接受”的教育模式,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被动和僵化,导致实际教育灌输过程中,教育者单方面“一厢情愿”而使教育效果徘徊不前;而且,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们注重的是步调一致性,用统一标准开展工作,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手段单一、针对性不强,以这种“一刀切”方式开展工作,很难在学生内心世界产生共鸣,甚至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自然也就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转变过去开展工作的理念和模式,在“以人为本”原则指导下,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保证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2高校贫困生容易出现的不良思想及其行 为表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变化,高校贫困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条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部分高校贫困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和心理上的压力,极易导致他们成为物质与精神上的“双贫困生”,对其心理、人际交往、学习行为等方面都极其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不能正确认识贫困的现实,导致“仇富”和“攀比”心理。有很多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的经济负担变大,家里日渐拮据。面对其他同学相对而言的富裕生活,不能够正确接受,心理落差较大。不愿正视现实,以“贫困”为耻,为了面子刻意隐瞒自己的家庭情况。在这种贫富差距的刺激下,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和抑郁的心理变化,甚至导致“仇富”心态,而“仇富”的本质是仇视富裕者对贫困生的一种态度;也有部分学生陷入了“攀比”的心理陷阱,在强烈的自尊心驱使下,盲目攀比高消费,造成性格和心理上的扭曲。

2)无法摆正与人交往的心态,导致敏感心理。面对校园中的贫富差距,贫困生很容易产生交往中的自卑感。在各种场合和情况下,总是担心因为经济困难别人会看不起自己。他们中的部分学生更愿意把自己包裹起来,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甚至是同学间不经意的一句玩笑话也会引起他们心灵的震动,强烈的自尊渴望与脆弱而敏感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一旦遇到刺激,便表现地反应过度。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马家爵的案例。

3)过度的勤工俭学阻碍能力的发展。大部分贫困生都希望通过勤工俭学、边打工边学习的方式,为自己解决一部分费用。然而,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他们或者因四处奔波打工学习时间无法保障,或者因营养不良无法支撑高强度的脑力学习,从而影响了他们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耽误学业和实际能力的长远发展。

3以人为本理念下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的思路

高校贫困生作为高校里的特殊群体,更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视和关注,更需要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进行教育和指导。尊重他们的正当需要,促进他们人格的完善和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培养他们的能力,积极探索可行有效的资助体系和创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人文关怀与温暖,提高教育的效果。

3.1提供人文关怀与温暖,以情感激励为切入点,做好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品质,根据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点、面结合式的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团体辅导的形式动员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调节自我,把握自我;也可以采用典型案例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方式解决个别学生的突出问题。对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尊重学生的隐私、保守个人情况,又要有针对性地教育指导,用人文关怀和温暖帮助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暂时的经济困难,鼓励学生自强自立、奋发图强。让他们学会面对贫困的现实,但不是耻辱,而且现在的贫困并不代表着永远的贫困,要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克服困难、认真学习、争取自己美好的未来。必要时,还可以要求学生家庭给予配合和鼓励,同时,还可以运用多种文体公益活动来激发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和兴趣,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学校的关心。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2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以自我脱贫为重点,做好 贫困生行为能力培养工作

以个人实践为基础的能力培养工作,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服务,开发和发挥学生的潜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内涵。首先,大学生的重点是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应该鼓励贫困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以优异的成绩证明自身的价值,补偿经济困难带来的心理上的落差,争取国家和社会的各种奖、助学金,赢得大家的尊重和认可;其次,利用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和机会,促进贫困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解决一定的经济困难,也可以提高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采用勤工助学调查反馈表等方法与贫困生交流,让他们认识到利用自己的劳动和才智是可以改变经济上暂时的困难,树立自信心;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贫困生明白自强自立,用双手奋斗可以改变自己的境况和命运,积极地面对贫困、面对今后的人生之路。燕山大学机械学院机电系优秀毕业生乐金同学就是这方面优秀范例。乐金同学来自湖北农村,家庭条件较困难,入学初仅能凑足学费入学,大学期间做各种兼职,卖过秦皇岛地图、牛津字典、贝壳饰品,发过传单,做过家教,售过景点门票等。所有的这些生活困难没有压倒乐金同学的自信、自尊、自立、自强,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从进入大学以来,从大一学期开始做家教,平时上课也同时做两份,此外,还做各种兼职来挣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除了入学来时带的钱,他基本上没再跟家里要过钱。由于计划性强,时间安排合理,他的学习也没落下。大学期间,他曾6次获得奖学金,除多次被评为院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外,他还被评为河北省省级“三好学生”,机械学院“优秀毕业生”, 现已签约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乐金同学就是靠着自己自强自立的精神,用双手奋斗改变自己的境况和命运最好的例子,值得每一个贫困生学习!

3.3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高校贫困生资助 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已经基本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以奖、贷、助、补、减为主要形式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不断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对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支持教育改革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一些建议: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建立校外勤工助学基地。吸纳校外资助资金不仅仅是接受他人的捐助,高校还应该利用自身专业知识的优势,组织学生在校外建立勤工助学基地,通过劳动获得社会的资助。例如,武汉大学很多专业的学生每年暑假都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广东相关部门做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或测绘工作,这项工作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次难得的科研实习机会,还为学生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可谓是两全其美;扩大贫困生助学资金来源和渠道,比如,发放职业教育助学券形式,山东济宁市从2007年起,以发放助学券形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每人1000元助学金,这是山东省首次将助学券推及职业教育,也在全国范围内开了先河;建立“服务契约奖学金”,例如,2005年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李书福出资210万元,设立“未来人才基金”,定向资助100名家境贫寒、无力求学的学生,到其下属的北京吉利大学、浙江吉利技师学院、三亚学院及其他大专院校就学,毕业后即可进入集团工作。这种形式一方面可以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另一方面还减轻了就业压力。这些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既满足了各方需要,又为贫困生个人发展提供了空间,不仅可以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让高校贫困生感受到学校、社会的关怀和温暖。同时,也是感恩教育的一种。只有心怀感恩的人,才能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才能更加自觉地承担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通过这种感恩教育,高校从思想到行为等各方面对贫困生进行了教育和管理,帮助他们走出困惑,健康成才。

参考文献

1 王勤,王妮妮.贫富差距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5,(2):73-75.

2 范春艳.倡导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J].高教论坛,2007,(30):76-78.

3徐德力,李纪月.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现状与创新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7,(11):19-20.

4宋清萍,刘宏山.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2007,(18):30.

5 李晏菊.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其助学、育人职能[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5):106-108.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贫困生以人为本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