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实验队伍现状与改进措施

2009-04-21张永芬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高职院校

摘要:实验室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了高职院校实验教学质量高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验队伍是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作的重点。文章从六个方面讨论分析了高职院校实验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实验队伍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实验室队伍;高职院校;高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5-0233-02

高职院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基地。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和科研的进展。而实验队伍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核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职称结构合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团结协作、相对稳定的实验队伍,是提高教学和科学实验质量,更好发挥实验室在高校教学工作中重要作用的关键。

一、高职院校实验队伍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来看,实验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实验室管理效率不高,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实验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确实存在实验队伍结构不合理,素质能力亟待提高的现象。高职院校实验室人员大多不具备正规学历,有的虽具大专学历,但多为一些专业不对口的函授文凭,不能胜任现代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即便有专职的实验教学人员,也存在学历和职称较低的情况。这对于提高实验队伍整体业务素质造成很大难度,加之实验室工作长期不受重视,竞争意识不强,使得一些业务能力强,文化层次较高者不愿到实验室工作或不能安心实验室工作。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人事管理制度不合理

实验队伍地位低,工作积极性不高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实验室依附教研室、实验课从属理论课、实验队伍考核和晋升职称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重讲课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等不良倾向下,实验队伍一直被视为“教辅”人员,处于教学“次要”和“从属”地位。事实上实验工作是多方面的,工作较繁重、广而杂、细而深。但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被严重忽视,对他们的人格、劳动和价值的尊重与开发不够,导致不少人产生自卑心理,不能安心本职工作,在岗不敬业现象,普遍存在工作热情不高,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

(三)知识更新慢,专业技术落后

实验人员的知识结构相对老化,业务能力较差,学校缺乏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一般的实验技术人员很难有外出进修、交流的机会。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实验设备的不断更新,专业技术力量更显薄弱,使得很多设备的一些功能开发不出来,造成资源的浪费。现在的实验室技术人员不仅仅是过去意义的“开门、关门”,而是应能够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掌握高精尖仪器设备,协助进行科研实验的技术队伍,目前技术精湛的高素质实验室人才匮乏成了实验室建设的瓶颈。

(四)缺乏激励和竞争机制

由于政策上不配套,管理机制不完善,把实验室工作人员与其他教辅部门视为一类。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计算办法,缺乏激励和竞争机制,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这种使用多、培养和关心不够的现象极大地挫伤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导致实验队伍不稳定,高水平实验人才留不住,年轻有能力的人不愿到实验室工作,这种陈旧的机制成为限制建设一支高水平实验队伍的瓶颈。

(五)实验队伍缺乏专业培训

只重视硬件的建设却忽略了软件的建设,随着高校的扩招和评估,各高职院校普遍较为重视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添置,但对于实验队伍的专业培训却重视不够,对于高职院校实验人员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方面,没有一套相应的机制。使得实验队伍的专业技能和水平普遍得不到提高,造成对实验设备的维护、维修和使用保养缺乏科学的操作规程,造成设备的使用率和利用率不高,因而大多数实验室只有能力完成一般性、常规性的实验教学任务,当遇到一些较深层次、较高难度的教学和科研试验项目时往往无从下手。

(六)待遇相对较低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验技术人员待遇较其他岗位低,实验人员在实际工作的工作量比一般教师要大,而且工作复杂琐碎,但津贴和工资较教师有所差距。这就导致实验室人员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发挥不出来。

二、加强高职院校实验队伍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替代。实验教学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已显示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室的地位也已在无形中发生着由量到质的变化。因此,无论是从高教管理规律的客观要求,还是从实验管理工作的客观来看,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必须彻底转变观念,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应把实验工作看作是办学的基础性工作,是学校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条件,是体现教学科研水平、展示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

(二)明确职责,竞争上岗

明确职责,竞争上岗。合理定编后,还要正确定位,才能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才能留住高级人才。应该选派有经验的、课时任务少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担任实验室领导岗位,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实验室管理和建设。拟定各岗位的详细责任分工,实验室人员不分职称学历高低,统一参加竞聘,并与实验室签订相关协定,保证在一个聘任时间段内高质量完成所有岗位职责,每年年末进行岗位述职,对工作积极认真、工作任务完成好的和工作不积极、工作任务完成不好的相关人员要有一定的奖惩措施,以提高实验室其他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培训,提高实验队伍整体素质

在高等教育中,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质量,与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科研成果的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现代实验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技术更新加快,高精尖仪器设备大量涌进高职院校实验室,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相当的技能和广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以适应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积极鼓励和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在交流中获取更多先进理念和知识。主管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经常性地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在方法上,要结合学校发展和工作需要制订业务培训计划,采取在职或脱产方式,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班与学术交流相结合,有急有缓、急用先学、学以致用,使实验室工作人员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相应专业的有关知识,熟练掌握工作涉及的现代实验技术、现代管理手段,不断开阔眼界,汲取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扩展、更新知识结构。

(四)加大实验室软件建设投入力度

学校在加大实验室硬件建设的同时,应当着重加大对实验室软件建设的投入力度。一是加强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实验室各项工作和管理任务都应当有制度可遵守、有奖惩措施可执行;二是实行实验室网络化计算机管理,引进系列实验室管理软件,对实验室人、财、物的适时管理和对教学管理、科研的能动管理相结合;三是加强实验教学管理研究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实验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进行实验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研究,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全面促进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五)提高待遇

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也是高职院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提高实验室队伍的综合素质,留住现有人才,吸引外面人才,首先就必须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使实验室队伍建设得以提高。由于实验室工作的特殊性,部分实验技术人员需同时承担“实验教师”和“实验员”两个角色,因此在奖金分配上,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化应予以特殊考虑。在职称评定标准上也应根据实验室的专业特点,建立一套相对独立的、切合实际的职称评定标准。以期提高岗位吸引力,达到吸引高素质人才之目的,同时使优秀的实验技术人员能够安心实验室工作,务实地钻研业务,充分发挥其在实验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三、结语

高职院校实验室队伍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一部分,是实验室建设的骨干力量,在整个教学工作及实验室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实验室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因而,必须重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培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增强工作的自信心、责任心和集体的凝聚力。为高等学校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大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明东,鞠湘泓.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8).

[2]虞锦林,刘跃泉,袁建军,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重在更新办学观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1).

[3]贾继文,王一川,李贻学.论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4,6(2).

[4]杜宗杰,于丽华,吴世华,等.加强实验教学技术人员队伍的措施与成效[J].实验室科学,2005,(8).

作者简介:张永芬(1958- ),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旅游系讲师。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高职院校
从教育的本质意义浅谈微课的作用地位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