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银行业信息化与竞争力研究

2009-04-21曹晓峰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外汇交易

摘要:银行业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就如何将信息化的直接或间接功效转化为银行业的现实竞争力和信息化在多方面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等问题做了分析。

关键词:银行业信息化;银行业竞争力;外汇交易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5-0005-02

一、银行业信息化与银行业竞争力的涵义

(一)银行业信息化的含义

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银行信息系统的构建。即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来处理各种银行业务并实现相关信息的传递,银行业本身的重要功能之一就包括生产信息、汇集信息和传递信息。全球金融市场和庞大的银行系统靠这些信息的润滑而运转。这一系统在层次上包括银行业务处理系统、银行信息管理系统和银行决策支持系统。第二,是市场信息化的构建。即首先实现全球各大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中心同世界其他金融中心通过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连接,并最终实现全球个人、机构用户与各类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紧密连接。第三,银行体系管理信息化的构建。包括制定银行信息化管理制度、标准、法规和规程,是银行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上至中央银行,下至各商业银行机构都应对原有的管理制度、标准做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信息化的发展。

(二)银行业竞争力的含义

银行竞争力就是银行在兼顾其社会责任和公众服务义务的同时,拓展市场、开创未来的能力。这种能力分为三个层次,由表及里分别是:银行竞争行为能力、竞争战略管理能力和竞争潜在能力。银行竞争力指的就是,在银行的经营目标是有效风险管理下的利润最大化的情形下,其竞争力取决于银行的安全能力与盈利能力,包括资本规模及充足性和由此确定的规模实力、盈利能力、影响盈利与资本充足性的资产质量或风险管理能力、影响盈利能力的经营效率与创新能力。其中竞争行为能力是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表层,指过去和现在的竞争表现;竞争潜在能力指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和根本所在,是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深层;竞争战略管理能力指把竞争潜在能力化为行为能力和竞争优势的能力,是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中层。

二、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成果

(一)现代化支付清单体系形成

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内部电子汇兑系统和同城票据交换系统为基础,基本形成了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

银行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信息技术,先后完成了以客户为核心的综合柜员业务处理系统及涵盖对公、储蓄、银行卡等业务的新一代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实现了本、外币通存通兑和多种新型中间代理业务的自动化处理,为客户提供了更加方便、多样的银行服务。各行开通运行了全国资金汇划与资金清算系统,行内汇划资金可以及时到账,实现了实存资金、即时划拨、头寸控制、集中监督的功能,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了银行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为拓展海外业务,增强国际金融市场竞争能力,各行国际业务实现了集中处理,部分商业银行建立了海外数据处理中心,进一步提高了外汇资金的结算效率。具有全国性经营规模的商业银行为满足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加快了集中式数据中心的工程建设,逐步将全行主要业务集中到区域中心以至总中心进行处理,实现集约化规模效益。

(二)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推出

中国银行业采用现代通信与计算机技术,陆续推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企业银行、自助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等多种金融服务系统,开通了网上查询、银行转账、自助缴费等个人理财服务,向社会和广大客户提供了多种新型、便捷的金融服务。各家银行统一建设的金融安全认证中心和支付网关的建成投产,为网上银行和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结算等网络金融服务提供了安全保障。

(三)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展迅速

中国人民银行紧紧围绕中央银行职能,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推广应用原则指导下,先后开发推广了金融监管信息系统、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农村非现场监管系统、货币发行系统、国库综合业务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提高了央行的金融监管水平,增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各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相继建立了行长查询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公文传输系统、统计分析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电视会议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了办公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四)外汇管理信息、外汇交易、国债登记等系统实现了网络化处理

国家外汇管理局与海关总署联合推广了电子口岸执法系统,通过银行与海关联网,建立起监管部门之间电子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机制,实现了核销单证的网上发布和事后自动核对,对于打击走私活动,杜绝企业出口骗汇,偷逃进出口税,提高我国进出口工作效率和监管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国家外汇交易中心开发推广的中国外汇交易系统覆盖全国,上千家金融机构使用该系统进行实时的外汇买卖业务,通过远程通信进行公平、开放、即时的外汇交易,加强了外汇管理,减少了外汇流失,有效地打击了逃汇行为,促进了国家外汇储备的稳步增长。国债登记管理公司开发的国债登记系统与全国的商业银行联网,财政部和银行通过这个系统发行国债和金融债券,极大地降低了发行成本。商业银行通过该系统进行国债买卖和回购业务,调剂短期资金的余缺。

(五)银行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

建立健全了银行计算机安全组织机构,加强了安全体系建设,完善了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重要的通信系统配置了加密设备,并针对非法入侵和计算机病毒等不同类型的威胁,各行分别配备了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防治、数据备份等技术防范措施。网上银行普遍采用了身份认证、高强度支付网关、专用区域隔离、实时监测等技术,切实保证交易行为和外连接口的安全。

(六)中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实现联网通用

实现了银行卡联网通用“314”目标,即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现了在300个地市级以上城市银行卡的联网通用和跨地区使用,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邮政储汇局实现了所有地市级以上分支机构的联网运行;在100个以上城市,实现各行各类银行卡的跨行通用;在40个以上城市,实现了统一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的“银联”标识卡在这些城市的跨行、跨地区通用。

(七)网上银行的发展初具规模

中国网上银行是在全球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诞生的,它的发展几乎与中国电子商务的开展同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子商务开始引入我国,并很快引起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认知和重视;从1998年开始,电子商务进入实用阶段。随着电子商务环境的改善,对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产生了强烈需求,我国银行业开始了网上银行的探索和建设。

(八)银行科技队伍逐步壮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银行科技部门自身建设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各行科技队伍不断扩大,涌现出一批技术精、业务新、管理强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建设现代化银行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三、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对银行业竞争力的推进作用

(一)加速银行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再造与管理架构重组

顺应现代信息技术的银行管理架构和流程重组是信息化成功的关键。要实施信息化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易于共享数据资源,流程自动化控制与处理,信息快速传递与跨地域存取等特性,重新设计银行管理的架构与流程,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重组管理架构和流程的要点是在经营、管理、决策三个层次上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而非由经营层一方独享。经营层一定要体现跨时间、跨地点、跨方式的“整体性”、“流水线”作业效率,业务管理融入到业务处理之中,实现经营控制程序化硬约束。管理层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使孤立的信息变成相互联系的信息,使一些潜在的原始的信息变成现实的经过加工的信息,使无价值的信息变成有价值的信息。各项管理工作将由事后反映向事前、事中控制转变,例如信贷风险自动预警。而决策层可利用领导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战略发展、投资、计划、监控等决策活动的有的放矢。这三个层次的功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既要清晰划分,又要有机结合,才能使银行整体的资源配置与运行达到最优。

(二)完善信息化时代的支付体系

支付工具是实现支付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我国在支付工具的开发上还比较落后,应该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改善现有支付工具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加快研制新型的更先进、更安全的网上支付工具。信用卡在一定时期内将成为我国最主要的个人支付工具之一。尽快实现信用卡的跨行结算,将极大地推动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同时也将极大地推动网上支付的发展。在市场管理方面,我国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银行卡管理机构,由独立于银行和商家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银行卡业务处理。这样就可以制订统一的标准,避免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集中力量开发信用卡的新业务。在开发全新的网上支付工具方面,银行应该注重与信息技术企业的合作,在研究开发的过程中注意技术标准统一的问题,以免发生与信用卡一样的重复建设。

(三)推进数据集中和应用整合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的金融企业为顺应金融业务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大趋势,斥巨资将过去分散的、功能较弱的、以业务自动化处理为主的单一计算机系统改造为功能强大的集中式计算机应用系统。如今,这种系统已经成为国外金融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的核心基础和最重要的竞争武器。国内的金融企业目前虽还未实现集中式管理,但我国已经拥有比较完善的计算机通信网络,金融企业主机和服务器的处理容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为数据大集中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

(四)建立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可以使分散的信息变成集中的信息,使孤立的信息变成相互联系的信息,使一些潜在的原始的信息变成现实的经过加工的信息,使无价值的信息变成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仓库建成后,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能够形成以客户管理为框架的成本控制体系,从而实现金融企业经营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等。更为重要的是,数据仓库可以为各级金融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强大的可信赖的支持,减少决策的盲目性。

(五)为银行业搭建多元化的综合业务平台

金融业务多元化,服务功能综合化、全能化,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金融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将改变单一、传统的经营模式,实现综合经营。现在商业银行领域,如投资、证券、代理保险、信用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保险箱服务,等等,都已在金融市场上积极推进,中间业务的发展令人看好。

参考文献

[1]张龙清.中国银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6).

[2]尹顺祥.知识经济时代的银行信息化建设[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3]林娟.用信息化提升银行业竞争力[J].西部大开发,2005,(12).

[4]赛迪顾问.信息化促进业务转型[J].计算机世界,2004,(8).

[5]郭强.我国银行业信息化与竞争力研究[J].企业之路,2006,(7).

作者简介:曹晓峰(1983- ),男,安徽蚌埠人,安徽大学管理学院2006级情报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外汇交易
中国跨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
EMIR保证金制度对中资银行海外分行外汇交易业务的影响
外汇交易 我的终身美元提款机QQ群老师统一带领操作,稳定日赚200元以上
露天换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