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动罗盘看旧京

2009-04-21王铭珍

百科知识 2009年7期
关键词:茶庄南城西城

王铭珍

昔日有形容北京城地域文化现象的俗谚云:“东富西贵,南贱北贫。南城茶业,北城水。”

所谓“东富西贵”,大体是东城、西城多富贵人家之意。

最早记载“东富西贵”的文献是清宋学者震钧的《天咫偶闻》,其中有这样的记载:“京师有谚云:‘东富西贵。盖贵人多住西城,而仓库皆在东城。”该书成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后来,日本学者多田贞一在其所著《北京地名志》一书中称:“在京师的俗谚中,有东富西贵的说法,似乎是说,贵人多在西城居住,而仓库都在东城。这是指内城而言,外城也是如此。崇文门外是商人聚集之地,宣武门外有很多汉人官吏的寓所。”

所谓“南贱北贫”,大体是指南城和北城的居民中贫贱之家较多而言。

这是旧北京的写照。

王府官邸多设西

“东富西贵”折射出旧时北京城一种特殊的区域文化现象,同时也表明了老北京内外城商业、经济、政治、文化分布的基本态势。

西城的王府、官邸、富家宅第数量之多,在京城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西城文化也最能体现皇家所独有的“贵气”。

在冯其利所著《寻访京城清王府》一书中,记载京城王公府邸132处,包括亲王府、郡王府、公主府,还有贝勒、贝子的宅第等,其中位于西城的有70处。

清代共有13位皇帝、118位皇子,其中被封为亲王、郡王的53人;被封为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的有24人。他们的王府宅第80%以上设在西城。

根据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府第寻踪》,其中记载西城共有王府19处。

仓廪未必皆在东

当年京城号称有13仓:朝阳门内有禄米仓、南新仓、旧太仓、富新仓、兴平仓;东直门内有海运仓、北新仓;朝阳门外有万安仓、太平仓;东便门外有裕丰仓、储济仓;德胜门外有本裕仓、益丰仓。这13仓中,有7仓位于东城。

此外,东城的金融业在清末亦比较发达,这也是“东富”的一个标志。当年有四大恒金店:恒兴、恒利、恒和、恒源。外国人开设的银行也多在东城。如英国的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日本横滨的正金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中法银行,德国的德华银行,比利时的华比银行,美国的花旗银行等。

当然,震钧所说的“仓库皆在东城”,也不十分确切。西城历史上也有为数不少的仓库,诸如西什库、太平仓、王府仓、米粮库等。这是因为,天子脚下,必须有充分的物质保证。所以,西城的仓库多是皇家内仓。贮物范围则不限于粮食。此外,西城的金融业也比较发达。西交民巷就是北京最早的金融街。

南城茶叶北城水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北京人过日子必不可少的。对文人来说,其中的茶最为重要。以茶代酒,客来敬茶,以茶会友,是从文人中兴起的。在北京的发展史上,文人多居南城,文人好饮茶;于是,茶庄在南城开业者多,茶叶不仅品种繁多,而且品质也优。加工茶叶的作坊也多集中在南城。这是因为,南城茶庄多自产自销,售价相对便宜。

清代,北京有“六大茶庄”之说,它们分别是吴裕泰、张一元、吴肇祥、汪正大、汪元昌、正兴德,其中有4家开在南城。如今,这些百年老店中只剩下吴裕泰茶庄、张一元茶庄和正兴德茶庄3家了。

吴裕泰茶庄创办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张一元茶庄创办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正兴德茶庄创办于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

即便是在今日,南城的茶庄依然在北京占据着重要地位。南城的茶庄,包括马连道茶业一条街,已多达500余家。位于宣武区马连道茶叶街的更香茶庄大楼,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茶庄,已成为京城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饮茶讲究用水,茶有各种,水亦多样,只有好茶配好水才美。所以,古人云:“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其茶也。”

过去,北京没有自来水,居民饮水则依赖井水。全城原有水井1258眼,其中苦涩者居多,唯在长河沿岸,什刹海周边,也即德胜门、安定门一带,多有甜水井。

不可一日无茶的清朝乾隆皇帝,为评定水质,曾命工匠做了一个银斗,用来量度全国名泉,并根据水的轻重判定水质。最终测量的结果是:北京玉泉山每斗净重一两,塞上伊逊泉水也重一两,并列第一。济南珍珠泉水重一两二厘,扬子金山泉水重一两三厘,惠山泉水重一两四厘,平山泉水重一两六厘。

乾隆皇帝认为:“辨水者,恒于其质轻重,分泉之高下也。”所以,玉泉山的水质被认为是最好的。西山玉泉水泡茶虽好,但不易得。皇家用水,要每天派人马驾御水车出西直门赴玉泉山取运泉水。民间则只能饮用井水。

也许是受西山玉泉水脉的影响,北城地下水质也较好,讲究的人多喜欢用北城的好水泡南城的好茶。

茶馆虽小妙事多

据1939年出版的《最新北京游览指南》记载,当时,南城著名茶馆有德昌茶社(天桥)、德意轩(天桥)、畅园(王广福斜街)、瑞云茶社(天桥)、春华园(天桥)、桃园茶社(王广福斜街)、同乐园(门框胡同)。

由于西城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所以开在西城的茶馆也不少,这中间有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野茶馆之分别。老舍先生曾以京城众多茶馆为背景写出了闻名中外的话剧《茶馆》。该剧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由70多个角色演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层面。

同南城相比,西城茶馆以书茶馆为多。所谓书茶馆,就是带演评书、曲艺的茶馆,有的还演京剧,人们看戏、听书、喝茶互不耽误。此类茶馆大小不一,主要客人是些闲人,他们来此品茗听书,只是消遣而已。

茶馆也是旧时信息交流的好场所,老板怕顾客谈话涉入政治,便在大堂挂一牌子,上书“莫谈国事”。

清茶馆以卖茶为主,从早晨开到晚上,全天不断。早上来此喝茶的以找活儿干的手艺人为多。早年诸如“窝脖儿”(搬运工)及厨工、瓦匠之类的手艺人喜欢在茶馆里“候工”,如果找这些人干活,也可以到此处找人。茶馆好像一家职业介绍所。

什刹海一带,既有大茶馆,也有野茶馆。野茶馆以幽静清雅取胜。

旧时开茶馆者并不标榜自己弘扬“茶文化”,其“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不过为养家糊口,因此,“开茶馆,图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旧北京不少开茶馆者颇讲义气,注重诚信,叟小无欺。

以茶代酒古已然

以茶代酒,古已有之。是谁最早提出以茶代酒的呢?

唐代茶圣陆羽说:“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他的好友高僧皎然就曾提出“以茶代酒”。宋代文人杜未有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客来敬茶,以茶代酒,以茶会友,是古人一种传统、高雅的文化时尚。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幅楹联:“茶也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何须花。”在古人看来,品茶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彼此间礼尚往来,以互赠香茗为高雅。

受我国文化影响颇深的日本人,在餐桌上相互不劝烟,不劝酒,只敬茶。彼此互赠礼物,忌讳赠烟、酒、营养药,只崇尚赠茶。当年,鲁迅先生就曾赠茶给他的日本友人内山先生。

猜你喜欢

茶庄南城西城
居家抗疫作品东莞市南城中心小学才艺专辑
茶庄定点收利息
南城秋意
西城驿遗址浮选植物遗存分析
从成本角度谈茶庄的财务管理制度
张掖西城驿遗址2014年出土动物遗存分析
西城红场·大型当代艺术展——蚂蚁 蚂蚁 蚂蚁 开展
试论现阶段国内中小型茶庄的财务管理思路
怪少女
河西走廊西城驿遗址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