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农村支付结算服务体系的思考

2009-04-21刘维云

金融发展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非现金商户银行卡

刘维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安全、稳健、富有效率的支付结算服务的支撑。本文以邹平县为例,对改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提出了建议,以期对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改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发挥支付结算对“三农”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有所启发。

一、农村支付结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支付系统尚未无缝覆盖农村网点

邹平县有25个农村营业网点未接入支付系统,占全部网点数的37%,其中农村信用社网点23个、邮储银行2个。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所有营业网点均未加入支付系统。农村信用社网点多数位于偏远乡镇和经济弱镇,囿于业务量、人员配备、投入成本和内控制度等因素,仍然是支付系统覆盖的盲区。没有接入支付系统的农村信用社网点异地跨行业务通过县联社营业部办理,资金汇划通常需要1-2天入账,而通过支付系统处理只需十几秒即可实时到账,大大缩短资金在途时间。

(二)多功能自助设备投放不足

目前,全县仅有5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摆放了ATM机,偏远及经济欠发达乡镇均未安装。除位于县城的大型超市及其连锁店内使用POS机外,乡镇个体商户几乎不使用POS机,农村地区用卡环境建设进展缓慢,不能有效满足外出打工、求学的农村青年群体的用卡需求。主要原因:一是自助设备购置成本偏高(每台ATM需投入20-30万元),为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银行机构省级管辖行对自助设备运行实行垂直管理,按月考核,日均低于80笔交易量的设备做撤机处理,造成自助设备被集中投放在县城和经济强镇。二是使用POS机刷卡消费,一般按交易金额的0.5-1%向商户收取手续费,适用于单笔金额小、笔数多的大型零售企业,业务量较少的个体商户、交易金额较大的批发商及生产企业因收费较高而不愿安装使用。

(三)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效率偏低

以银行卡、网上银行为代表的新兴支付工具的使用群体主要集中在县城及周边区域和经济强镇,在农村只有少数经商及外出打工、求学人员比较了解并愿意使用。银行卡多为代发工资发放的附属借记卡,使用频率较低,现金业务约占银行卡业务总量的75%,转账功能与消费功能运用不足。除邹平农合行受理特色服务业务外,工、农、中、建等四家银行尚未采取有效措施放宽农民工申领银行卡相关手续,特色服务业务交易笔数及金额仍然偏低。

(四)支付结算业务收费标准不统一且超过农民承受能力

各行普遍实行支付结算收费制度,如转账手续费、跨行交易手续费、银行卡年费等,且收费标准不统一,导致农民对收费标准产生误解。同时,受收入水平低的影响,结算手续费相对偏高,即使按收费标准的下限计收手续费也会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降低了其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积极性。

二、改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的相关建议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支付系统信息

200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建设的支付管理信息系统投产运行,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实时获得辖区支付系统业务量、金额、流向等统计信息,真实、准确地反映辖区各类微观经济活动和宏观经济运行情况。通过对支付系统信息的挖掘、分析和加工,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农村地区的经济运行状况、规律和特点,同时掌握农村地区银行机构网点布局、支付系统参与者数量、支付业务种类及受理等情况。

(二)提高支付系统在农村网点的覆盖率

2005年以来,滨州辖区建成使用了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和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实现了农村城镇骨干网点的全面覆盖,在农村初步建成了跨行资金汇划和支付交易的“高速公路”,有效提升了农村资金使用效率。当务之急是抓好农村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支付系统覆盖地域,重点是做好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的基层网点接入工作,确保所有乡镇网点全部接入支付系统,以充分发挥两家机构深入农村、点多面广的优势,提高资金结算效率,满足农村支付结算需求。

(三)积极改善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环境

银行机构应抓住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有利时机,把农村作为今后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的重要地区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投入。现代化自助设备摆布要向农村倾斜,通过在农村地区增设ATM机、拓展POS机特约商户、简化银行卡办卡手续等具体措施,改善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环境。财政部门应通过对农村地区布放POS机的中小商户提供财政贴息的方式,缓解中小商户的成本压力,提高银行机构机具投放的积极性。适当降低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结算业务的收费标准,由国家财政对设在农村的银行网点在结算费用上给予适当补贴,调动和鼓励农民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结算。

(四)加快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创新

银行机构要发挥农村乡镇网点的独特优势,充分考虑农村支付结算需求的多元性、特异性、层次性,正确处理不同群体的支付需求,在“三票一卡”的基础上,推出适合农村实际、农民接受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建立非现金支付工具创新长效机制,促进农村地区不同经济主体支付结算行为的快捷、安全、便利。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要结合新农村网络惠农工程的实施,尽快开发、开通网上银行软件,为在农村推广网银业务提供支付平台;要适应农村地区自然村落多、居住分散、公共交通欠发达等特点,加快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兴支付工具的推广,在农村产业化发达地区要大力推广电话转账支付方式。国有银行要转变思想,积极参与到服务“三农”中来,支持和扩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要细分农村消费群体,适时推出乡镇政府公务员卡、乡村教师教育卡等产品,提高农村地区银行卡的使用效率。同时,各行应不断优化交易流程,简化交易操作,完善交易规则,降低交易风险,消除农村用户的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 耿 欣)

猜你喜欢

非现金商户银行卡
江苏赣榆农商行 上线商户回访管理系统
“543”工作法构建党建共同体
谁划走了银行卡里的款
对我国非现金支付时代的思考
中国非现金社会发展现状
信息化环境下核算中心财务报销结算方式探讨
工商银行 银行业首家商户发展中心成立
浅谈商户对信用卡业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