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中的“欣赏”策略
2009-04-21张亚红
张亚红
“习作欣赏课”,它不仅教会孩子发现美,更教会孩子创造美;它不仅给被欣赏者以喜悦,而且带给欣赏者以收获;它引导孩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再创造,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习作欣赏课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欣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效果呢?
一、全方位“赏”的策略
在习作欣赏中,我们引导学生从题目的比较、内容的挖掘、语言的体味等进行欣赏,通过“标题——主题——语言——体裁”的欣赏途径,达到全方位“赏”的目的。
1.赏标题。一个标新立异的题目能带给习作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个道理如何能让学生明白?如我在上“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的习作欣赏课时,把学生作文的题目很醒目地展示在屏幕上:《母爱重如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爱,无处不在》《母爱,不会冻结》《那一天,我流泪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等。我趁势问:你最想看谁的作文?为什么?这个时候,学生纷纷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母爱重如山》利用比喻使题目生动形象,是个起题目的好方法,今后我也要学。”“《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个题目,我们从题目就直接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写作时更容易抓住中心来写。”“这些题目我都喜欢,它们看起来很活泼,不老套。”……
在这种课中,学生都会选自己最喜欢的作文题目并说出理由。在比较中他们深深地认识到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以后一定要拟好作文的题目。
2.赏语言。作文的美在语言。在欣赏中,我们尽力把作文中的美段、佳句罗列出来,让学生美美地读,好好地体会,提高学生的语感。
(1)读。让学生配乐朗读自己或他人的作文,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2)品。小处入手: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个画面、一个句子……都是品味的切入点。如我班一生写自己在大扫除时偷懒的情景:“我拎着半桶水,左右摇摆地在楼道上晃着。”抓住“晃”字欣赏,如果把“晃”改为“走”,品味一下,学生就发现,这个“晃”写出“我”当时无聊、懒散的心理。虽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字,但常常能抓住这些字加强体验,可以提高语言感知的效果。
(3)比。比较中品语言的精妙,比较中悟语言的魅力。对学生的习作欣赏时,我们常常在很细小的词语上做文章,让学生通过对意思相近的不同词语比较,体会巧用词语的魅力。如一生习作中的句子:“下午,我们去诸暨中学暨阳分校参加团体操表演。到了那里,远远地听见主持人的讲话,看到操场上密密麻麻的人,我原本放松、激动的心立刻躲了起来,紧张的心一下子窜了上来。”对比的句子:“下午,我们去诸暨中学暨阳分校参加团体操表演。到了那里,远远地听见主持人的讲话,看到操场上密密麻麻的人,我本来十分放松、激动,现在又紧张起来了。”这两句话学生一比较,马上就意识到,有了“躲”和“窜”字,这句话显得活泼生动多了,具有一种动感。
3.赏体裁。根据每次习作的不同要求,我们从体裁角度展开欣赏活动,如:儿歌类的习作,我们开展诵读课。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同伴的习作或自己的习作进行配乐朗读,角色朗读,开展诵读比赛式的赏析,使他们在诵读中,体会到、受到美的熏陶。叙事类习作,我们进行分析课,让学生对习作中描述的人和事,进行鲜明的形象分析和概括性的赏析,从局部到整体感受作者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童话类习作,我们采取表演课,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对童话故事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表演化的演绎赏析,用自己的独到见解,综合伙伴的意见,对习作进行再创造。而焦点类习作,我们模仿央视“百家讲坛”,开展争鸣课。由文学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就某篇文章(某个观点、某种手法)作主讲,允许不同意见争辩。这样,充分地培养了学生欣赏后的自我消化、个性化理解的能力,学会恰如其分的表达。
二、多角度“品”的策略
语感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是长期的读写实践,对语言的不断揣摩、欣赏中积累起来的。在欣赏课中,我们力求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来“品”语言的“味道”。
1.图音配合,品情境。作文是含蓄的艺术。欣赏课中我们采用“借景入境”方法,品读习作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教学中,我们经常将配乐习作、朗诵带、广播剧、电视散文录像等搬入课堂,让学生静静地聆听,享受这来自语言世界的一片清凉。如:学生写了有关“秋”的文章,教师在学生朗读习作的时候,同时在大屏幕播放一些秋天红色的枫叶、金黄的稻子等图片,配上了钢琴王子理查德的作品——《秋日私语》,学生一边听习作,一边看到落叶纷飞,迎着凉爽的秋风迈步寻秋的感觉。鲁迅曾说:“言美感耳。”将图片、音乐引入习作欣赏课,无论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还是启发学生心智,无论是煽动学生情感体验还是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精略结合,品情韵。欣赏课的时间有限,有时学生的习作很长但都要细细品味,那是不可能的,甚至会对欣赏产生厌烦心理。我们采用了这样的途径:欣赏题目——猜测大意——作者自介——欣赏品论——互相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作者自介是重点,不但可以培养口头能力,提高自信心,更能使学生间产生一种对比心理,收到“不须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3.符号相辅,品情趣。欣赏习作就是要学生明白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好”等等。我们发明了一些心声符号在欣赏修改中巧妙运用,如“圆笑脸”“大拇指”“五角星”“优秀线”等符号,每欣赏、互改一篇文章,就有生趣的符号相伴。一篇篇满载快乐的文章就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诞生。再把其中改得较认真,欣赏符号运用比较恰当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说说体会,最后学着范例再次欣赏修改。
4.强化口语,品语感。欣赏课中,充分利用习作的内容,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有序、有理、有情、有度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1)互相说。当欣赏完作文后,互相交流时,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还要适时地接话,谈自己的感想。在交流中不仅语言文明,还有身体语言,如表情、动作、神态等等。同时提出听的要求,要尊重别人的意见,要边听边想。
(2)评价说。老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一评语言:是否规范、确切。二评思路:说话内容是否清楚、有逻辑性。三评仪表:声音是否响亮、仪表是否端庄、表情是否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