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2009-04-21李娟
李 娟
课程改革后的教材对计算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更突出了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灵活,注重口算、笔算、估算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可今年开学伊始,我便被学生弄得+分困扰,原因就是看似很简单的计算题。学生老是出错。主要表现在书写潦草,字迹不清,计算时粗心、马虎,把题目抄错,加减时忽略了进位或退位,列竖式时粗心马虎,横式上忘写答案等。根据学生所出错误的原因,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口算
口算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而笔算是以口算为基础的,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和熟练程度的制约。口算不仅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更可以培养学生机智敏捷和记忆的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可以利用加减法或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还可以利用推算进行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除法的口算,培养学生的推算能力,促进口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我的具体做法有:
1、在课前进行相关的口算训练。我在授课之前,结合本节内容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
2、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比如,孩子跟父母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了多少钱。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经常性的口算练习,也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方法。每过几天,出示一部分口算题,让学生进行口算比赛,这对提高口算能力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二、理解算理
《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计算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计算能力上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要过分追求计算速度和加大计算的繁杂程度,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和检验。”机械的记忆对计算技能的形成是不牢固的。正所谓“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因此寻求算理算法的平衡点是当前计算教学的关键。例如,在“一位数与两、三位数相乘”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我把学生安排去超市购物,等他们身边熟悉的情景中,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出几箱牛奶的价格或者几台电扇的价格,学生们兴致很高,那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学生采用分拆法口算出结果;有的学生用竖式笔算出结果等等:学生们的“创造性”发现令我吃惊,最后将几者进行比较,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几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对竖式计算算理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重视估算
估算教学现已列入正式的教材编排中,在学期初制定的全册教学计划时,我就已将估算教学的思想贯穿了整个计算教学的始终。学生在笔算时,由于运算上的失误会使计算结果有很大的误差,因此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让他们能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是否在正确结果的范围内)进行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估算还可以用于平时的计算,在计算前对结果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合理、灵活地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对结果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最有价值的检验结果的方法。所以估算能力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需要,也为我们的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计算检验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时刻验算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计算的正确性也十分重要,比如我们的学生,这部分就比较薄弱。不是数据写不清,辨认失误,就是打草稿时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竖式,出现上下粘连,左右不分,再加上相同数位不对齐,既不便于检查,又极易看错数据。所以从开学初,我就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要养成有序排列竖式,认真书写数字,目前全班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
五、不求算速
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计算的又对又快,但必须知道计算正确是前提条件,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正确作基础的高速度计算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所以,宁愿计算的速度慢一些,也要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要求本班学生要在确保正确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循序渐进,有层次、有梯度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当然,除了以上的我总结出的一点经验外,我觉得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虽然计算相比而言比较的枯燥乏味,可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天性是爱玩好动的,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同样也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从而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比如,可以采取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2、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计算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对反复的计算容易感到疲倦。因此,我们可以变换计算题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新鲜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家的学习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数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有效总结教学经验。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计算教学工作。只要我们把准学生计算教学的“脉”,用一颗睿者之心去“医治”它,何愁不药到病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