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09-04-21王仲谋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09年2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学

王仲谋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只能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来源于对本学科的兴趣。我们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一、以“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给学生关爱,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到如坐春风。教学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应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2÷4=3 120÷40=3 1200÷400=3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刘丽把手举了起来。我高兴地把她叫了起来,但她却站在那里支唔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从她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退却了。于是,我走过去,抚摸她的头,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在课堂上举手,老师特别高兴,这证明你已经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第一次当着老师和大家的面发言,难免紧张,深呼吸一下,把你观察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即便是错的,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当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用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地讲出了自己的观点,居然是对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二、以“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面积和面积单位》等课时,我借助教学课件,分别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产生了新问题,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学习效率很好。

三、以“辩”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学生是个不相同的个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读者心中的《红楼梦》。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争论中寻找自我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1200÷500一题,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本子上试首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学生交流结果:“商2余2”“不对!应该商2余200”。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居多。这时,我让学生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展开了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自我价值得到体现。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

四、以“动”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之父赫尔马特说: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其兴趣都要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可见最后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故性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实际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统计知识》时。让学生统计学校内的事物……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此外,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是可以迁移的。现实中,对学习厌倦的学生,往往对体育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兴趣浓厚,我们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学习数学联系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我们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