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思“情境创设”的基点

2009-04-21姜文霞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09年2期
关键词:石块情境创设石头

姜文霞

不久前我上了一堂“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数学活动课,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魔方、不规则石头、一杯红墨水染成的水(一次性茶杯)、茶叶罐、墨水盒、漏斗型铁锤。

师:看了这些物体,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生纷纷举手。讲了几种。)

生:魔方、茶叶罐、墨水盒、漏斗型铁锤是规则物体,可以直接利用体积公式计算出它们的体积。而石头、一杯红水是不规则的物体,不能直接利用公式计算它们的体积。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不规则物体,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求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呢?

(生疑惑。)

师:我们一起来探索吧。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实验探究。

二、主动探索

每四人一组,推荐一名组长负责,记录自己小组讨论出的方法,并用实验演示。

三、汇报总结

各小组汇报,结果得出了以下几种测量不规则石头体积的方法:

1、把石头放在盛有水的长方体、立方体或圆柱体容器内。量出水位的高度、长方体的长和宽、立方体的棱或圆柱体的底面周长(直径)等,从而计算石头的体积。

2、把石头放在规则物体的容器中,再用沙子或泥填满,求出沙子(或泥土)和石块的总体积,再取出石块求出沙子(或泥)的体积,也可计算出石头的体积。

3、用橡皮泥将石块包起来,捏成一个规则的图形,算出总体积,再取出石块,再将橡皮泥捏成一个规则图形算出体积,也可求出石块的体积。

4、称出石头的重量,根据每立方厘米石头的重量算出石块体积。

5、将石头敲碎,装在一个规则的图形中,算出它的体积。

6、将石头放人盛满水的容器中,求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

在以上的教学中,学生思维开放,能探索出多种富有个性的体积计算方法,虽然有几种方法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这毕竟是学生通过努力探索得到的结果,即使是最原始的方法,我也不禁为他们拍手称赞。

为何本案例在探索结果上会有较大的成功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过去的教学知识建构模式是“记忆——模仿”式的,而本案例则是:“问题——探索”的建构模式。本案例的教学过程注重思维的训练,重视探索的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过去虽也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但毕竟是对“乌鸦喝水”的模仿。因此,在创设情境时,我们必须思考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1、情境创设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本案例给学生提供了各种生活中碰到的物体,让学生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很好地关注了学生的经验,诱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学习显得主动、活泼,这种生活化的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2、情境创设是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情境的创设要尽可能地做到真实有效,尽可能地贴近儿童最近发展区,在关键性的环节上尽可能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为学生拓展思维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3、情境创设是否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创设的情境要有生命力,就如源头之水。不断地撞击,才能闪现出绚丽的思维之花。因此,情境的创设要避免重“趣”不重“思”的倾向,正确处理好情境与思考的关系,不应仅追求外在的花俏与有趣,而应创设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好情境。

猜你喜欢

石块情境创设石头
别小瞧了石头
翻石块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发现石